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24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31.
通过一个赤道β平面上的绝热无摩擦的两层模式,讨论了线性垂直切变的纬向基本气流对热带行星尺度大气波动的影响。在长波近似下,当有纬向基本气流垂直切变时,可得到与东传Kelvin波和西传Rossby波对应的不稳定模态。对不稳定的Kelvin波模态,其相速受垂直切变的影响不大,而对不稳定的Rossby波模态,切变越大,西传速度越小。基本气流的垂直切变主要影响热带Rossby波。  相似文献   
532.
1991年江淮暴雨与越赤道气流关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1年夏季 ,中国江淮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的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 ,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文中利用 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等格点资料及其它常规资料 ,对此次暴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 :1 991年 5~ 7月越赤道气流的特别强劲以及越赤道气流通道位置的异常 ,是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 ,5月底及 6月初南半球中、高纬度冷空气较早的爆发 ,可能是 1 991年越赤道气流异常的先兆“信号”。  相似文献   
533.
全球各类旱区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利用NCEP再分析降水资料划出了三类旱区:A、副热带旱区;B、亚洲内陆旱区;C、其他小块旱区。分析了各旱区的成因。研究表明:①高原夏季风与其北面的行星西风之间的反气旋切变是亚洲旱区形成的更重要的原因; ②大陆热低压西边的"高纬风"使对流层中、下层出现下沉辐散气流,是副热带旱区干旱的根本原因; ③低纬旱区的成因主要是冷洋流和上涌流。  相似文献   
534.
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最佳路径资料及美国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1979-2016年7-9月西北太平洋地区海盆尺度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的年际变化与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在年际尺度上存在两个典型模态。其中第一典型模态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呈现经向分布的偶极型环流型,该模态与东部型ENSO密切相关;第二典型模态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呈明显的局地反气旋环流形态,其与中部型ENSO和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紧密关联。(2)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第一典型模态异常年份之间TC活动(生成位置、路径、强度和持续时间)具有显著差异,TC生成空间分布南北差异显著;TC路径尤其西北行和西行盛行路径也具有显著差异。(3)第二典型模态异常年份之间,TC生成位置和路径差异与第一模态呈现显著不同,TC生成位置呈现较为明显的东西向分布,在东南象限TC生成差异尤为显著,TC路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西北行和近海转向两类盛行路径。  相似文献   
535.
1 Introduction Hurricane is an extremely high wind event, which injects momentum into the oceanic mixed layer along its passage for a very short duration. If our interest is not at the surface, but in a depth away from the imme-diate surface wave influenc…  相似文献   
536.
郭彩萍 《山西气象》1999,(4):8-11,22
引言低空急流是夜间稳定边界层的一种典型特征,而目前对低空急流的变化特征、生消规律、物理机制等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Blackadar(1957)曾提出了惯性振荡理论,来解释低空急流的夜间特征。Thorp和Gmymer(1977)又发展了全边界层的惯性振荡...  相似文献   
537.
一种改进的质量通量积云参数化方案及预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建军  闫之辉 《气象》1999,25(5):8-12
用国家气象中心有限区域业务预报模式,以1998年8月一次热带风暴降水过程为试验个例,对引入了下曳气流的质量通量积云对流参数方案和模式中的原质量通量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引入了下曳气流后,通过提高对流降水量使降雨强度预报得以提高,更接近于实况;改进后的方案对大雨以上预报水平有一定的改善,各项评分结果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38.
利用凉山州气象局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05年5月4日影响凉山州北部、西部雷暴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强度、多普勒雷达速度特征.结果表明:雷暴云团在生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生成、消散、再生成并不断移动.回波柱状结构清晰,零速度线不明显,谱宽值不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539.
【目的】考察脉动气流掠过沸腾水面时,流动参数对水分蒸发效果的影响,探究脉动气流强化蒸发过程的机理。【方法】建立二维物理与数学模型,采用商用软件ANSYS FLUENT 14.5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正弦脉动气流掠过沸腾水面时水分的蒸发情况,分析一定蒸发时间内脉动气流的振幅、频率、气流速度以及温度对水分蒸发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匀速气流,气流脉动时沸腾表面水分的相对蒸发量提高了约50%;脉动气流的相对振幅从0增加至1.0时,沸腾表面水分的相对蒸发量提高了约1.8倍;脉动气流的频率从0 Hz增加至110 Hz时,沸腾表面水分的相对蒸发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气流速度从4 m/s增加至10 m/s时,沸腾表面水分的相对蒸发量提高了约15.3倍;脉动气流的温度对沸腾表面水分蒸发的影响不明显;气流脉动时,水分蒸发速率呈周期性变化。【结论】脉动气流周期性地对水面水蒸气浓度边界层进行扰动,强化了水面的对流传质,从而促进了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540.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葵花卫星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海上卫星发射气象保障过程中6月1日上游对流风暴的移动和演变造成山东半岛对流降水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辐合线与干线重合触发新生对流单体形成潍坊风暴,潍坊风暴东移过程中强度增强和聊城风暴进入烟台后转向造成山东半岛一带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