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470篇
海洋学   48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武汉东湖沉积物碳氮磷垂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建立了东湖Ⅰ站90 cm和Ⅱ站150 cm沉积物剖面年代序列框架,研究了碳氮磷的垂向分布,并对碳-氮和碳-磷耦合进行了讨论.东湖Ⅰ站和Ⅱ站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分别为3.00%和2.44%,总氮(TN)分别为0.45%和0.34%,总磷(TP)分别为1.11mg/g和0.69 mg/g.东湖Ⅰ站和Ⅱ站沉积物TOC与TN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TOC/TN质量比的变化是受到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氮比有机碳分解速度快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TP与TOC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差,由于污水大量排入Ⅰ站,导致东湖Ⅰ站TOC/P质量比明显低于Ⅱ站,表层沉积物中磷比碳降解速度快导致TOC/P质量比升高.  相似文献   
992.
激发态氮分子N*2在电离层F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F区占主导地位的O+离子的损失率增大,从而使该区的电子浓度减少. 本文利用理论电离层数值模型,通过考虑与不考虑N*2的作用,对包括1990年6月、1997年5月、1998年5月以及2000年4月磁暴事件在内的时间区间的电离层响应情形进行模拟研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N*2对电离层电子浓度的影响在太阳活动高年非常明显,在太阳活动低年虽有些影响,但效果并不明显,其程度远不如高年. 在太阳活动高年,不仅是磁暴期间,在较宁静期间也必须考虑N*2的影响. 而且,在考虑N*2的作用时,还与激发态振动温度Tν有关,在采用Tν=Tn(其中Tn为背景中性大气的温度)的简化处理时,所得结果与观测结果的符合程度不如对Tν进行精确计算时所得的结果好. 模拟结果还表明,太阳活动高年,N*2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使150km高度以上的F区电离层电子浓度减少,而对150km以下高度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则影响不大. 另外,N*2基本不影响F2层峰高hmF2的值.  相似文献   
993.
旱作农田是N2O的主要排放源,削减其N2O排放有助于整体降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中国小麦和玉米农田N2O排放的影响,并估算了各减排措施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添加抑制剂可显著减少小麦和玉米农田N2O排放36%~46%,并增加作物产量;施氮量减少30%以内,可削减N2O排放10%~18%,且对产量无明显影响;施用缓(控)释肥和秸秆还田能显著减少小麦田N2O排放,但对玉米田的减排效果并不显著。在不同的减排措施下,中国小麦和玉米农田N2O减排潜力分别为9.29~13.90 Gg N2O-N/生长季和10.53~23.19 Gg N2O-N/生长季。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省小麦田减排潜力最大,占全国小麦田N2O减排潜力的53%;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和河南省玉米田减排潜力最大,约占全国玉米田N2O减排潜力的50%。  相似文献   
994.
利用改性粘土去除藻华生物是目前有害藻华应急处置最常用的方法。本文研究了六种铝盐改性粘土(PAC-MC、PAFC-MC、PAFCs-MC、AC-MC、AS-MC、PAS-MC)对藻华生物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的去除效率,考察了悬浮液pH、改性粘土颗粒表面电位及粒径分布等因子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赤潮生物由于生物特征不同,其去除效率存在较大差异,PAC-MC、PAFC-MC、PAFCs-MC对东海原甲藻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但对于球形棕囊藻去除能力较差;AC-MC、AS-MC、PAS-MC对两种藻华生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水体酸碱扰动较大,在pH敏感水域应注意用量;对于同一种改性粘土,提高铝离子含量、增加改性粘土浓度有利于除藻效率的提升;自絮凝程度越低、表面正电性越强(或负电性越弱)、悬浮液pH值越低的改性粘土,除藻能力越强。本研究进一步为改性粘土应急处置有害藻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氮、磷是海洋生物生长所需要的重要营养元素,其变化对海水增养殖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根据2016年3月、5月、8月及10月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山东省15个海水增养殖区氮、磷分布特征,结果表明:DIN浓度范围0.007 30~2.20 mg/L,平均值0.192 mg/L,68.0%的站次浓度介于0.05~0.2 mg/L之间,渤海湾、莱州湾养殖区浓度普遍高于黄海养殖区;PO4-P浓度范围0~0.089 5 mg/L,平均0.005 98 mg/L,81.9%的站次浓度介于0.001~0.015 mg/L之间,约2/3水域为磷限制性贫营养状态。表层、底层海水DIN与PO4-P浓度无明显差异;NO3-N、NO2-N、NH4-N占比分别为68.91%、6.82%、27.27%,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夏季NH4-N形态比例最高,平均占比36.5%;N/P原子质量比范围1.6~2 532.3,主要范围在10~40,渤海养殖区N/P比明显高于黄海养殖区;DIN分布主要受陆源径流输入影响;PO4-P水平分布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96.
以江油市大康镇红光村、因明村、星火村为研究区域,对该区域296个典型表层土壤样本进行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以及水解性氮进行测试分析,并对二种不同土壤类型的四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在pH值一定的前提下,紫色土有机质的高低决定了全氮含量的高低,同时全氮含量也影响了水解性氮的高低,二者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对于水稻土,土壤pH值降低或者有机质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中的氮含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营养管理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刘肖  邢志  张夕虎  牟世芬  黄秀 《岩矿测试》2010,29(3):263-266
利用戴安公司全新的谱睿(Pre)在线样品前处理技术,开发了一种柱前在线去除高碳酸盐基体中碳酸盐的方法,解决了以往高碳酸盐基体对其他阴离子测定的影响问题。利用该方法对钢铁洗涤液碳酸钠溶液、固体碳酸钠试剂、商品化碳酸钠淋洗液浓缩液等不同类型的样品分别进行了检测。选择的色谱条件为高容量氢氧化物选择性IonPac AS15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淋洗液自动发生装置在线产生KOH进行梯度淋洗,抑制电导检测。该方法在常规离子色谱基础上增加一个输液泵、一个六通阀和一个在线二氧化碳去除器(CRD),提出了不使用浓缩柱作为前处理设备与离子色谱主机之间的接口,而采用大定量环,选取合适的时间窗口这一先进理念。该方法可实现5000 mg/L碳酸盐溶液的在线去除,同时检测出浓度低于50μg/L的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等阴离子。采用外标法和外延法进行定量,标准曲线线性较好,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2%~108%。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方法新颖等特点,并解决了碳酸根离子对其他阴离子的测定干扰这一离子色谱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998.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进行不同海拔的土壤-植被的整体双向移地实验,以探讨气候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植被移植后土壤因原生状态不同而存在差异,移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部分移植后在海拔3 600~3 800m处略有下降;土壤全氮变化比较复杂.从不同高度移植到各海拔后,除从海拔3 400m移到各海拔的土壤碳氮比先升高后降低外,其它3个高度移植后土壤碳氮比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受气候影响和原生植被类型差异,土壤碳、氮及碳氮比波动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999.
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呈现出低碳氮比的趋势,造成污水处理脱氮困难.采用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试验运行参数,即在进水COD/N为2~7范围内,当HRT=10 h,R=2.5、T=30℃时,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良好;TN的平均去除率随着碳氮比的减小而迅速降低,此时,碳源不足成为制约脱氮效果的主要原因;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当进水COD/N为6~7时,TN平均去除率达到80%以上,出水TN质量浓度小于15 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牟晓杰  孙志高  刘兴土 《地理科学》2012,(12):1521-1529
2009年5月,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潮滩湿地土壤的TC、TN和C/N含量具有明显的水平变异性,自表层向下均呈显著降低趋势,总体表现为TN>C/N>TC。潮滩湿地土壤不同土层TN和C/N含量的水平分布空间结构明显,分别符合不同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且具有强烈/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性均以向低潮滩延伸且受潮汐涨落影响较大的方向为最大,自然结构因素在引起TN和C/N空间异质性中的贡献占优,随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潮滩湿地土壤不同土层TN和C/N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表层土壤的TN含量向低潮滩延伸方向形成明显斑块低值区,边缘则形成斑块高值区,而不同土层的C/N以及亚表层的TN则与之相反。研究发现,微地貌特征和潮汐微域物理扰动强度是导致空间异质性的重要随机因素,而水盐条件、土壤类型和潮汐物理扰动是重要结构因素。湿地有机质来源以陆源为主,且越靠近海的方向,潮滩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受陆源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