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8篇
  免费   1194篇
  国内免费   850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170篇
地球物理   1461篇
地质学   3449篇
海洋学   4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00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212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世纪晚期以来,我国大多数湖泊都表现出湖水位的强烈波动变化。低湖面期发生在本世纪初至30年代及自60年代以来时期;而在本世纪40年代湖泊水位普遍比现代要高出2—4米。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将湖水位的这种变化,尤其是60年代以来的水位下降,归咎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自60年代以来,我国仍有些地区河湖水位上升,并且这些地区人类活动影响也十分强烈;而在青藏高原,尽管人类活动影响微弱,湖水位却下降强烈。进一步的分析证实河湖水位变化与降雨量变化的地区差异一致;并且变化强烈区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与控制我国主要降雨量分布的极锋位置平行一致。在时间上,40年代前后的高湖面期,同时也是气温和降雨量明显偏高的所谓“20世纪温暖期”。  相似文献   
2.
冯添 《海洋世界》2006,(6):19-21
近期,一场罕见的持续干旱袭击了乌干达,它导致乌境内各主要水电站水位均偏低,水电供应紧张。由于干旱与接踵而至的电力能源危机,该国本财政年度国家经济增长指数将可能受到影响。专家警告说,由于接二连三的恶劣天气条件,乌干达2005~2006财政年度的GDP增长率有可能将创下十几年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黄岛区拟建设海底地下油气储藏库,前期地质勘察工作要求施工倾角45°、深220m的取心钻孔4个,并在孔内分段进行压水试验.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XY-4型金刚石小口径钻机施工基岩深斜孔及压水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4.
曹新来 《山西地震》1989,(3):39-40,42
对容_1、雄_(101)井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牛驼镇凸起与南孟潜山、雾迷山组是地下水的连通体,得出雄_(101)和容_1井水位动态受南孟油田注水、开采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6.
以山东华能德州发电厂现役储灰库“灰水“对潜水位的影响和水量均衡原理,确定其对库区潜水位影响范围;对拟建储灰库区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采用非稳定流基本方程对库区潜水水位进行预测,得出平原储灰库区地下潜水位最大影响范围为750m.  相似文献   
7.
8.
9.
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植被生化成分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光谱数据包含着丰富光谱信息,能够定量地分析物质成分[1]。由高光谱数据,可以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反演植被生化组分含量,从而达到监测植被生长状况的目的[2]。本文具体介绍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及其在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估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东南沿海地区地温场的形成及其分布规律:1.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其中着重讨论了岩浆岩的分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2.测温资料的分析和处理;3.地温分布的主要特征;4.控制地温场的主要因素。本文除对深部地壳结构及区域地质构造等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外,还就岩浆岩中特别是燕山期花岗岩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及其蜕变产生热对地温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从而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的地温场形成模式主要有传导型的地温场和传导附加以对流型的地温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