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7篇
  免费   942篇
  国内免费   878篇
测绘学   992篇
大气科学   616篇
地球物理   1617篇
地质学   2589篇
海洋学   632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501篇
自然地理   85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423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烃源岩TOC值变化与其生排烃效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实验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烃源岩有机碳(TOC%)的损失率DTOC=(TOC0-TOC)/TOC0的变化规律.当烃源岩生排烃效率很低时,DTOC都为负值,即在成熟演化过程 TOC是增加的.随着生排烃效率提高,有机碳变化率DTOC逐渐增加(TOC损失率增大),烃源岩逐步由"增碳"进程转变为"减碳"进程.但只有生烃潜力很高的Ⅰ型有机质岩石,在生烃降解率和排烃效率极高的"理想"条件下,DTOC的增加(减碳进程)幅度才十分显著.指出基于有机质原始丰度恢复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标准,可能过分强调了"减碳"的进程,很多情形下会美化原本比较差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2.
两种模拟方法(或加温方式)实验结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单温阶加温和连续加温两种方式的模拟实验,前者相当于封闭体系,后者相当于开放体系.对比两者的油气产率,并探讨两者与自然界烃源岩生排烃过程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总气体产率和烃气产率开放体系均低于封闭体系;排出油量和总生油率开放体系均大于封闭体系.自然界烃源岩的生排烃过程可能是介于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之间的一种状况.  相似文献   
193.
傅丙珊 《气象科技》2004,32(5):363-366
利用风云2号水汽通道的云图进行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警,发现每小时1次的风云2号云图对强对流天气有着重要指示作用,尤其水汽图反映了大气中上层的水汽分布,水汽区的活动、干湿区边界、暗区等都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并找出了可以作为临近预警的关键指标,在2003年的几次强对流天气预报中,风云2号云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4.
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华北高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初夏(6月)的天气气候演变,预测盛夏(7~8月)的短期气候趋势,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揭示了自1958年以来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时节临近地区上空的环流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华北高压强时盛夏天津降水偏少,反之盛夏天津降水偏多,不仅逐年的对应关系显著,而且变化趋势相反,转折时期也一致。初步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天津(华北)盛夏多雨和80年代至今天津(华北)少雨的物理原因。以此为主要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盛夏天津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1998~2003年连续6年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195.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分析了2003年淮河流域6~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以及降水雨情、水情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7次强降水过程,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1991年同期,但低于1954年梅雨期;2003年淮河流域降水的突出特点是: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水情特点是:洪峰逐次递减;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警戒水位的重要原因是:2003年春季降水偏多、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以及淮河中游下段河床剖面倒比降。  相似文献   
196.
建立现代化水位自动监测系统,为水库的安全生产、合理利用、有效管理等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资料。为此,采用成熟的传感器技术和微电脑技术,依托单片机汇编语言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可视化编程语言集成包,研究开发出水位自动监测系统,并成功投入到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197.
儿时的记忆最清晰的,是家乡的北大河。北大河从村子中间通过,由北向南,河面长有1000米,宽足够200米,不知道是哪儿的源头,也不知流向哪里。只知道从村外来又流向村外去。现在明白了,北大河的源头就是村外的泉水和河中无数的泉眼,流到村外的沟沟岔岔。所以老人们说,北大河是家乡的河。  相似文献   
198.
王慧芳  石建胜 《地质与勘探》2004,40(Z1):100-103
地下水与环境关系密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文章通过西安市多年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分析了区域潜水及城郊自备井集中开采区承压水水位持续下降状况,阐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及城市地质环境所产生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9.
水库汛期限制水位控制理论与观念的更新探讨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水库汛限水位的控制,只利用了洪水的统计信息,使水库在汛期要时刻预防设计与校核洪水事件的发生,致使一些水库在汛期不敢蓄水而汛后又无水可蓄,造成洪水资源的浪费。提出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新理念及其综合推理模式,适应当前预报技术的发展水平,考虑降雨径流洪水预报与一定时间内的短期降雨预报,排除不可能发生的洪水事件,预报可能发生的洪水,实施水库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但预报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当小概率预报误差事件发生时,仍可采取弥补措施以确保大坝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200.
洪山泉流量动态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洪山泉域的开采程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现阶段泉流量-降雨量的线性模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系统辨识,对系统的"慢时变"现象作出了合理解释,并发现系统在1994年以后发生了"快时变",说明开采量从1995年开始迅猛增加。同时,由多年来泉流量序列的自相关分析,发现其宏观周期到2000年基本保持不变,说明虽然第二输入(即人为开采量)对该系统的作用已不可忽略,但尚未达到足以改变其宏观频率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