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4篇
  免费   571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257篇
地球物理   240篇
地质学   2315篇
海洋学   37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52篇
自然地理   58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多通道奇异谱组合滤波反演水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GRACE时变重力场球谐系数的高阶次项中含有的较高噪声会造成反潢结果产生误差的问题,该文采用多通道奇异谱分析和高斯滤波相结合的方案来滤除GRACE数据中的噪声,并与普遍使用的去相关滤波和高斯滤波相结合的方案进行了对比验证。首先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2007年4、10月份的全球水储量变化,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反演的结果基本相同,而多通道奇异谱分析与高斯滤波相组合的方法提高了信噪比,减弱了信号泄露误差,验证了该组合方案的可行性。然后又分别计算了亚马逊流域2004—2010年的水储量时间变化序列,并与GLDAS水文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水储量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各自之间具有强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该文方案在GRACE数据滤波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2.
在自然地理要素基础上对陕西省进行"陕北―关中―陕南"的自然区域划分,是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试点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将陕西省划分为3个自然区,详细论述陕西省的自然区域划分以水文地貌关系为依据的可行性,明确划分出"陕北―关中―陕南"的自然区划界限,并从划分结果的区域形状、位置、特征统计参数和区域要素特点等方面,论述区域划分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这不仅对陕西省地理国(省)情具有认识意义,而且是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成果的区划统计支撑,可以作为宏观把握社会、人口、经济等要素区域差异的基础数据,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郭华  张奇  王艳君 《地理学报》2012,67(5):699-709
本研究分析了1960-2008年鄱阳湖流域的气候和水文变化特征,用水量和能量平衡关系解释和印证了这些特征,并由此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的成因及干旱和洪涝发生的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正常或偏湿年份鄱阳湖流域6月份容纳水量能力已达到饱和,若6-7月降水量超出正常年份,则流域超饱和,洪涝发生.长江中上游降水量7月份的异常偏多会对鄱阳湖流域的洪涝起触发和强化作用.2)鄱阳湖流域7-10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特别是7-8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一倍以上,所以若4-6月流域降水量少于平均年同期量的20%以上,则累积效应使秋旱发生.当初冬(11月)降水偏少时,秋旱可持续到来年的初春,形成严重的春旱.长江中上游降水量对鄱阳湖流域的春旱没有直接影响,但7-8月降水量偏少时则对秋旱起重要的强化作用.3)长江对鄱阳湖流域的水文过程和旱涝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主要在7-8月的“长江与鄱阳湖耦合作用”时期和9-10月的“弱长江作用”期.  相似文献   
994.
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志斌  潘晶  达福文 《地理研究》2012,31(11):2055-2068
以街道和乡镇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等软件对兰州市人口空间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82年至2009年,兰州市人口呈逐年“向心聚集”态势,但不同阶段、不同街区人口空间增长存在显着差异;街道和乡镇人口密度差距逐年增大,高密度街区个数增多、范围扩大;距离人口高密度中心越远,人口密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则逐渐增强,空间自相关范围不断增大;人口空间分布整体呈“东密西疏”格局,并呈现“双中心”空间结构。人口的极不均衡分布,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宅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构建多中心城市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平衡配置基础设施和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控,不断优化人口空间分布,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5.
2011年1月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附近水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雪龙”号2011年在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外缘24个站位的CTD观测结果,发现有以下一些水文特征:普里兹湾西部,在71°E-72°E范围内,存在一个顺时针运动的中尺度涡。由于这个涡旋存在,冰架水主要扩散方向偏东,在73°30′E附近,流向东北;夏季表层水厚度,东部基本在20m,西部受中尺度涡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夏季表层水厚度深达50m左右;在50m以浅的水层内,表面以下温度会出现稍微增大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层,它是结冰、融冰和海冰覆盖变化造成的;在观测断面西部,在160m~200m水层内,多站出现“静力不稳定”:即上层密度大于下层,厚度有几米,平流混合扩散可能是这一不稳定现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为加强优势矿产资源开发的总量调控,防止过度开采,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近日国土资源部出台《开采总量控制矿种指标管理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997.
《西部资源》2012,(6):28
12月18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通气会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保持从严从紧调控基调,监督各地执行好现有政策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城市,实现分类指导,加强针对性,突出差异性,强调时效性,保持今冬明春土地市场稳定。"下一步,市场出现波动的城市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务院调控要求。一是加供应、稳后市;二是控异常、防波动;三是避免误读误导、稳定市场预期,以保持土地市场稳定,促进房  相似文献   
998.
新书架     
《气象》2008,34(5):128
《气候资源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观测数据非线性时空分布理论和方法》;《长江源区气候变化及其生态水文影响》;《中华气象科普灯谜》  相似文献   
999.
未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径流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新安江月分布式水文模型, 结合1961—2000年历史月气候资料和4个CGCMs的3个SRES排放情景下 (B1, A 2, A 1B) 未来降水和气温情景模拟结果, 对过去淮河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检验并对未来2011—2040年的径流影响进行评估, 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文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年、月流量以及多年平均值和季节的变化; 年流量模拟一般好于月流量, 淮河干流主要控制水文站如王家坝、鲁台子、蚌埠的年流量模型效率系数均在80%以上; 多年平均值模拟效果好, 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为10%。多数CGCMs不同排放情景下气候模拟结果表明:未来2011—2040年, 淮河流域气候将趋于暖湿, 但年径流量将可能以减少趋势为主。这对淮河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东线调水工程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淮河流域大部分区域2011—2040年月径流量减少将主要发生在1月和7—12月, 变化趋势较为确定; 4—6月, 径流量将以增加趋势为主, 不确定性较大; 2—3月, 径流具有增加趋势的地区多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 具有减少趋势的地区则多分布在淮河干流及以南地区和洪泽湖、平原区, 这些地区增加或减少趋势的不确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00.
该项目2008年9月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中期检查评估。自立项以来,该项目紧紧围绕着农业干旱、东北玉米和新疆棉花低温冷害、华南寒害、长江中下游水稻高温热害、小麦晚霜冻害等我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从5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观测试验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