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0篇
  免费   1264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测绘学   168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4074篇
地质学   1063篇
海洋学   328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9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8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01.
全波震相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波震相分析法是以弹性波传播理论为基础,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手段,对地震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它既包括对单一分量震波观测记录中的各种震相的识别、确认和分析,又包括对多分量震波记录的合成、分析和图示.全波震相分析法涉及震源、射线路径、初动、走时、振幅、波形、时域和空域的瞬态谱、质点振动矢量等诸多方面,因而能更全面地揭示地震波场与地下介质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实例展示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全波震相分析的应用情况.全波震相分析法为实现多种波型的联合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2.
浅源强震的判据和发震概率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绳祖 《地震地质》1990,12(2):131-140
根据确定潜在震源区的多判据原理,强震的发生不仅要满足准静态强度条件,而且必须具备突发释放足够能量的条件,而所有这些条件可以通过突发应力降判据、总能量判据和强度判据加以表达。本文建立了它们相应的概率表达式和估计发震总概率的方法,并针对我国28例地震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203.
天然叶蜡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EPR研究了18个天然叶蜡石样及其4个热处理产物。发现天然叶蜡石有三个EPR吸收带:A(g有效≈11.4),B(g有效≈4.3)和C(g有效≈2.0),其中A是叶蜡石的特征谱。A在>400℃热处理时与B在强度上呈消长关系;<400℃热处理时A和B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强;900℃时A消失,B的强度远远大于原样中的A;C附有超精细结构谱(g″=2.04,g┴=1.96,A″≈A┴=19.5×10^-4T),C在热处理时呈现复杂的变化。结果表明,A吸收带属于叶蜡石八面体AI(Fe)-O4(OH)2中的Fe^3 ,B吸收带归于八面体AI(Fe)-O2(OH)4中的Fe^3 ,C吸收带是无机自由基(如AI-O^-Si)和有机自由基的叠加谱;900℃热处理后八面体层中配位发生了变化:AI(Fe)-O4(OH2)→AI(Fe)-O5 H2O↑,AI(Fe)-O2(OH)4→AI(Fe)-O4 H2O↑;类质同象置换AI^3 的不仅有Fe^3 ,而且有Fe^2 离子。  相似文献   
204.
浅牛6井地震前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牛6井是河北省深井网中的一口高温热水动水位观测井,在进行水位观测的同时,还进行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目前已初步形成综合水化台。自一九七八年建井以来,对河北省邢台及唐山震区Ms5.0级以上强余震、京津地区4.0级左右地震,震前均有明显的短临异常反应。本文仅从七个震例对该井地震前的综合异常特征作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5.
用短时段平均震级mi减去相应长时期平均震级m得到平均震级差△m。作△m随时间变化曲线,从中发现自1986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存在“缺震”现象。应加强区内具有中强地震背景地段的地震监视。  相似文献   
206.
廖建裕 《华南地震》1990,10(1):63-66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发现10次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地震。文中列出了各次地震的发震时间、宏观震中位置、震级及烈度;记述了各次地震的影响及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207.
由同震倾斜阶跃应用反演方法研究震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08.
209.
210.
对晋10-1井1985年~1987年的水位日均值资料进行了数学处理,从排除气压影响后的水位曲线上可看出,该井对1986年11月山西运城盆地发生的震群有较明显的反映,并从并孔所处构造部位,水文地质条件、观测环境、干扰、井孔结构诸方面探讨了晋10-1井映震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