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水下运载器携带载荷至水面并快速完成分离是该类武器应用的重要环节。 以发射平台水面逐一发射多枚导弹的技术方案为背景,利用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对动基平台的水面多弹分离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 在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将三维模型进一步简化为一维模型,编写了可实现任意装填枚数的动基平台水面多弹分离过程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了平台出水速度、导弹装填枚数以及导弹发射间隔等参数对分离过程运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发射平台水面发射多枚导弹的弹道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2.
尹旭  魏慧  李裕瑞 《地理研究》2023,(6):1492-1505
县城建成区的时空演变特征是县城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决策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基于不透水面数据构建中国县城建成区的识别方法,提出县城建设集中度指数,并由此揭示了2010—2020年中国县城建成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1)本研究建立的技术方法可有效识别中国县城建成区边界,制备的30 m×30 m数据集精度高于已有的典型数据集。(2) 2020年,中国超过64%的县城建成区面积在10 km2以下,面积超过20 km2的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长三角、海峡西岸以及湘、赣、川的省会都市圈。2010—2020年县城建成区扩张较快的县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份,且呈现出在西南地区空间集聚的特征。(3) 2010—2020年近60%县域的县城建设集中度增加,县城建设集中度较高的县域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总体上,地形起伏度越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县城建设集中程度也越高,且随着时间变化集中趋势不断增强。研究认为,应当加强对县城建设用地的动态监测,提高建成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做大做强县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  相似文献   
433.
深度学习是提取不透水面的一类重要方法,具有精度高,泛化性强等优势。但是模型的训练需要依靠大量的训练样本。尤其是在高分辨率、大尺度不透水面制图时,获取数量足够且高质量的训练样本非常费时费力。因此,本文结合多源遥感影像与开源数据,提出了一种大尺度高分辨率不透水面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从众源数据OpenStreetMap中自动获取训练样本,然后用开源的不透水面产品对噪声样本加权,减小标签噪声对模型训练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三分支的超轻量级CNN模型,融合光学、SAR和地形数据生成10 m不透水面产品。以越南全境为试验区,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01%和0.82,优于目前已发布的不透水面产品。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澜湄流域等热带亚热带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技术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34.
435.
随着城镇建成区范围不断扩大,不透水面面积急剧扩张,对区域生态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对不透水面的快速、准确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大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GEE云平台和Landsat 8影像,构建光谱波段、光谱指数和纹理指数的分类特征,利用最小距离(MD)、分类回归树(CART)、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朴素贝叶斯(NB)5种机器学习算法,提取不透水面信息。结果表明,RF算法效果最好,提取结果与实际最相符,CART和SVM算法精度差异不大。本研究可为不透水面提取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36.
利用贵州省普安磨舍光伏电站2020年逐15 min的光伏发电功率、辐射资料与气象站资料,对光伏发电功率变化特征及影响光伏发电功率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建立了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模型,并利用CFSv2模式资料开展月内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光伏电站发电功率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其中春季发电功率值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影响光伏发电功率最关键的气象因子为总辐射和日照时数,其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5种组合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利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较差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而利用单一气象因子的预测效果最差。为增加光伏发电功率的预测准确率,可根据预测服务需求,并用延伸期模式资料开展光伏发电功率滚动订正预测。  相似文献   
437.
密云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养殖、旅游、供应城市用水等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准确地完成水库制图并分析其特征时空变化对密云水库生态环境监测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密云水库为研究区域,收集了1984年—2020年所有的Landsat 5和Landsat 8遥感影像,利用水体的光谱、地形、时空特征,研究并解决了水库水体动态制图中的云、阴影、冰雪干扰,同物异谱及混合像元等难点问题,提出了一套自动化且高精度的水库水体动态制图算法,在无云无冰雪的情况下的总体精度高达98.2%,并引入了景观分裂度指数分析密云水库形态变化。基于制图结果发现水库水面面积变化可划分为5个时期:“增长期”(1984年—1993年)、“巅峰期”(1994年—1999年)、“衰落期”(2000年—2003年)、“保护期”(2004年—2014年)、“恢复期”(2015年—2020年),期间水库东、西两区经历了“三分三合”的过程,水库面积最大达到151.6 km2(1995年),最小仅为57.3 km2(2004年);每年的最大面积出现在8—9月份,最小面积出现在5月份。此外,还讨论了...  相似文献   
438.
高于科  章伟  胡陟  江鹏伟  谢贵亮 《测绘科学》2023,(5):104-112+128
针对内河水域环境水面镜像极易受扰动产生扭曲形变,从而导致视觉SLAM位姿估计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匹配地图点和最大梯度估计的方法用于估计水平面位置,区分了水域环境和真实环境的地图点。提出了一种判断水域环境可靠性方法,用于决定追踪侧重于真实环境或全局环境;建图环节中保留水域环境的地图点,用于估计当前水面范围。基于USVInland数据集提供的内河水域场景测试表明,相比原ORB-SLAM3算法,该文算法在仿真平台运行速度比原算法多花费约10%的时间,但绝对轨迹误差平均降低了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