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6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81.
赵传兵 《地理教学》2010,(13):55-57
一、“冰山与企鹅”教学设计 美国地理学科中有个内容为“冰山与企鹅”。皇企鹅是体型最大的企鹅,并且是唯一在南极冰盖过冬的企鹅。它们在冬季繁殖,一次只孵化一个幼雏。母亲必须到50英里外的海域寻找食物,然后返回到自己的栖息地,反刍喂养它的幼雏。与此同时,父亲忙着孵卵,在孵化后要为它保暖。当幼雏逐渐长大后,母亲和父亲都要去海洋寻找食物。在去海洋的途中,皇企鹅面临着诸多危险,包括海豹、难以逾越的冰通道等。近来,冰通道问题在一些地方进一步恶化,因为一些巨大的冰山插入冰原,并高耸在那里,这使得企鹅的旅途更加艰巨,要花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2.
野外实地调查表明,光滩、藻类盐渍带-藨草、海三棱藨草带-芦苇带-堤内养殖塘4种典型湿地生境是长江口北支湿地水鸟的主要活动区域。光滩、藻类盐渍带中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均最多,其次为堤内养殖塘和藨草、海三棱藨草带,芦苇带中水鸟的种类和数量均最少,食源状况是导致不同生境中水鸟群落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在4种典型湿地生境中,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明显,物种多样性均处在中等偏上水平,而均匀度普遍较低。光滩、藻类盐渍带与堤内养殖塘水鸟群落的相似性最高,相似性指数高达0.697;芦苇带与其他3种生境中水鸟群落的相似性均很低,相似性指数均不大于0.257。表明芦苇带与其他3种生境中水鸟群落组成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3.
羽翼之湖     
<正>湖是靠羽翼来装扮的,湖永远不能脱了羽翼;湖是养育羽翼的摇篮,羽翼是湖之灵魂。羽翼之湖,蕴涵着水鸟与湖相生相依、命运共存的哲理。羽翼是灵动的、飘舞的、妩媚的,羽翼翩舞最能吸引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184.
气候变化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累积距平曲线分析方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通过分析大熊猫分布区域34个气象站建站以来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气候变化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得出干暖是大熊猫栖息地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85.
红树林能固岸护堤、养育海洋动物幼崽、为鸟类提供栖息地,生态养护功能极佳。然而,全球的红树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红树林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一片在平均海平面以下的低滩涂,成长在此的红树林每天被海水浸泡时间比别的地方多三分之一,但红树林竟然在这里连片成长,一些珍稀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86.
以4种食块茎鸟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枕鹤(Grus vipio)、鸿雁(Anser cygnoides)、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为研究对象,分析越冬候鸟种群数量与鄱阳湖保护区内湖泊水位变化的关系.2003 2007年越冬季节,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鸟类的种群数量,通过非参数回归分析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最高值分布在不同水位,但峰值水位差异较小,且种群数量与水位关系的总体趋势呈现一致性.随着保护区内湖泊水位的下降,鸟类种群数量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倒V字形趋势.在水位由16.0 m降至14.8 m(吴淞高程)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湖泊水位下降逐步增加达到最高峰;在水位由14.8 m降至13.5 m的过程中,鸟类种群数量随着水位下降而减少.当鄱阳湖水位处于14.5~15.5 m之间时,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其种群数量最高点出现在水位14.8 m左右.2003 2005年3个年度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相似,呈现出先增多后减少的单峰趋势,峰值水位均位于14.75~14.90 m之间,2006和2007年平均水位升高,鸟类种群数量分布的峰值水位也高于前3年,峰值水位出现在15.25 m附近.由于受到良好保护,大湖池和沙湖鸟类种群数量与水位的关系稳定,而梅西湖未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本研究区域中,水位在14.5~15.5 m之间4种食块茎鸟类的种群数量较高,该研究结果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位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7.
滇池湖滨水鸟栖息地的适宜性评价对于指导水鸟保护管理和湿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GIS技术,选择水文条件、食物丰富度、隐蔽度、距水源地距离及人为干扰5个评价因子构建滇池湖滨水鸟栖息地适宜性分析模型,分析得到鸥、鸻鹬、雁鸭和鹤鹮等4个水鸟类群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定量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食物丰富度和人为干扰是影响滇池湖滨水鸟选择栖息地的最主要因素;4个类群水鸟的最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差异显著,鸥类和鹤鹮类水鸟的适宜区较雁鸭和鸻鹬类要大;草海西岸及外海南岸、东岸的带状或斑块状区是水鸟的最适宜栖息地。本研究方法可为其他湿地的水鸟栖息地适宜性定量分析和空间分布研究提供思路参考,研究结果可以为滇池湖滨水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恢复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8.
鱼类是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中的重要食物基础。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鹤(Grus leucogeran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停歇地。针对该保护区中的鱼类资源增殖能力下降、水禽栖息地及其迁徙停歇地的适宜性水平降低的现状,2016年至2017年期间,采用湿地水文和基底修复的方法,对嫩江近岸浅水区和洪泛区中鱼类的自然栖息地进行了修复;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分别于2015年9月和2017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鱼类栖息地,开展了鱼类样本采集和调查,研究了鱼类栖息地修复前、后鱼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评价了鱼类栖息地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鱼类自然栖息地相比,修复栖息地的鱼类物种数量明显增多,而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却分别减小了16.02%和39.98%,小型非经济鱼类的相对种群生物量和相对种群数量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增大了1.43倍和63.54%,鱼类现存资源量、平均年鱼类现存资源量和平均年鱼类分布密度大幅增加;修复栖息地鱼类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自然栖息地分别减小了31....  相似文献   
189.
鲣是大洋中重要经济种类,主要分布于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其渔场和资源丰度易受海洋环境因子影响。根据1995-2014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主要作业海域(15°S~10°N,120°E~155°W)的生产数据,结合弱、中、强拉尼娜条件下的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SSH)数据,运用算术平均法(AM)建立基于SST和SSH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结果表明,在栖息地综合指数(HIS)大于0.6的海域,各拉尼娜时期作业比重均在60%以上。利用弱拉尼娜(2005年12月-2006年3月)、中拉尼娜(2011年10月-2012年3月)和强拉尼娜(2010年6月-2011年4月)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分析认为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HSI大于0.6的海域,作业次数所占比重分别为53.9%、66.5%、63.6%。在中西太平洋区域,随着拉尼娜强度的增加,资源丰度上升,其渔场分布向东北和东南方向扩散。研究表明,基于SST和SSH各强度拉尼娜时期的栖息地模型均可较好预测中西太平洋鲣渔场,并为以后拉尼娜期间中心渔场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0.
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构建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变化法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6年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数介于0.340 5~0.736 2,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大子系统中,压力系统与响应系统指数偏低,栖息地遗产旅游面临较大压力,相应的响应措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