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4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538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729篇
地质学   2510篇
海洋学   31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本研究通过构建16S r DNA克隆文库,对东海陆架五个站点的沉积物样品进行群落结构及地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陆架沉积物细菌分属于13个类群,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WS3、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OP8、浮霉菌门(Planctomycetac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e)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其中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和绿弯菌门为优势菌群,Latescibacteria(WS3)、疣微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分别是站点DH6、DH21和DH9的特有类群。五个站点细菌多样性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DH9DH21DH17DH6DH16,其群落结构和丰度与各站点不同沉积环境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982.
为研究椒江化工园区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细菌结构, 选取四个典型站点, 通过分离纯化、鉴 定和建立克隆文库的方法, 对其进行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分析。可培养细菌的形态学及API 鉴定结果 显示洋葱假单胞菌及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是优势种, 典型细菌16S rDNA 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厚壁 菌门及γ-变形菌纲为主要类群。非培养细菌克隆文库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细菌主要包括变形菌门、 酸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硝化螺旋菌门、CFB 群、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浮霉菌门等9 个类群; 其中C3 站点克隆子主要属于γ-变形菌纲及δ-变形菌纲; C4 站点克隆子以γ-变形菌纲及酸杆 菌门为主; C5 站点克隆子主要属于δ-变形菌纲及γ-变形菌纲; C6 站点克隆子主要属于γ-变形菌纲及 放线菌门。综合可培养及非培养结果, 可发现椒江口化工园区邻近海域沉积物中γ-变形菌纲为典型 优势类群, 除相当数量的克隆子相似序列来自石油烃污染的沉积环境外, 还有大量克隆子相似序列 来自养殖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983.
在青岛某饱和软土场区采用强夯置换和砂井-强夯2种不同方案进行试夯试验。在试验区距夯点不同距离、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埋设孔隙水压力计,通过观测,分析试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2 000~2 500kN·m夯击能作用下,点夯试验最佳夯击数为强夯置换14击、砂井强夯16击,且2种方案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均可达6m;强夯置换区块距离夯点越近,超孔隙水压力累积幅值越大,而砂井-强夯区块这一趋势则不明显;砂井-强夯区块较强夯置换区快地基具有更好的均匀性,但其夯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比后者慢;孔压监测是确定强夯参数,了解加固深度,评价加固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84.
松科1井是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组成,获取了嫩江组888.18m长的完整岩芯资料。通过对嫩江组1550块岩芯样品的热退磁和或交变退磁分析,获得了嫩江组完整的古地磁极性剖面,即由嫩江组下部的正极性带和其中、上部的反极性带构成。综合浮游有孔虫产出层位的地质时代分布、嫩江组二段斑脱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和嫩江组磁极性带构成分析,认为嫩江组二段下至嫩江组一段的正极性磁条带对应于地质年代表中白垩纪静磁带CNS(C34n带)上部,嫩江组二段中部至嫩五段的反极性带对应于白垩纪静磁带之上的第一个反极性带C33r,嫩江组对应的地质时限为中Santonian期至早Campanian期。  相似文献   
985.
近30年冀鲁豫农业村落民宅景观演化过程与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冀鲁豫三省选择3个不同特征的村落作详细案例,结合对其他村落的实地踏查,采用照片对比、平面示意图分析、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近30年来该区域农业村落民宅景观的演化过程和机理。研究发现:30年来冀鲁豫农业村落的民宅景观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民宅外观形态、样式、建筑材料与技术逐步现代化、去地方化,与泥土和自然的关系逐渐疏离。民宅内部格局的农业生产空间在经历了恢复和重组后逐渐弱化,生活空间的地位则持续提升,并逐步实现按代际、活动和性别的专门化和分隔化。家庭人口学特征是民宅演变代类差异产生的重要动力,家庭经济收入与民宅演变代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人口流动对民宅演变代类差异的产生具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86.
在现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镇永胜村(现永跃村)旁,那里有一块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的土地。大庆油田的第一口发现井"松基三井"就坐落在那里。她的喷油不但打开了大庆油田神秘地宫的大门,喷出了一座新兴的现代化石油城——大庆市,还使中国石油工业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彻底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那么大庆油田最初究竟是怎样发现的呢?50年代,刚刚成立的共和国处在贫油警戒线上。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战略储备,新兴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包括  相似文献   
987.
《西部资源》2012,(6):27
国家能源局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全国煤矿充填开采现场会,将积极推广应用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指出,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靠井工开采,传统开采方式容易引发土地塌陷、地下水流失、煤矸石占压土地等生态环境问题,带来采空区自燃发火、透水、瓦斯积聚超限等安全隐患;我国人均煤炭资源拥有量少,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压煤量较大,影响矿井正常生产接续,  相似文献   
988.
孙磊  刘莹  姚娜  邵红  李潞滨 《湿地科学》2012,10(2):176-180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分离培养法对天然湿地和退化湿地的芦苇根际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显示,分离自天然湿地芦苇根际的45株细菌分属于γ-变形菌纲(44.44%)、厚壁菌门(Firmicutes)(42.22%)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3.33%)3大类群,其中,γ-变形菌纲为最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42.2%)为最优势菌属;分离自退化湿地芦苇根际的44株细菌分属γ-变形菌纲(13.63%)、β-变形菌纲(6.82%)、厚壁菌门(47.73%)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1.82%)4大类群,其中厚壁菌门为最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40.9%)为最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湿地和退化湿地芦苇根际细菌都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但天然湿地与退化湿地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89.
定向钻进控制预测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向军文 《地质与勘探》2010,46(6):1123-1126
定向钻井技术在矿产勘探及开发、煤层气开发中正发挥重大作用。准确预测定向钻井井底井斜和方位角,可降低定向钻井成本,减少定向钻进失误。目前使用的计算方法不利于现场快速准确预测井底轨迹。本文通过对井斜、方位与造斜工具角、造斜井长和造斜率的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井底井斜和方位增量预测模型,与通用定向井公式比,精度高,且可在井场快速预测出定向钻井井底轨迹参数。经土耳其46对对接井实际证明,大大地提高井底预测速度和防止定向钻进失误率,对指导定向钻井现场快速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0.
河北承德黑山铁矿床热液成矿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黑山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产于大庙斜长岩杂岩体中,是承德地区最重要的"大庙式"岩浆型铁矿床。笔者在矿区野外地质观察过程中发现,穿插于斜长岩中的铁磷矿脉、磁铁矿硫化物矿脉有热液成矿作用的显示,表明黑山铁矿床成因除传统认为的岩浆期结晶、熔离、矿浆贯入成矿作用外,还有热液期的成矿作用发生。本文对热液成矿期铁磷矿石中磷灰石和矿化蚀变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磷灰石中原生包裹体可以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单液相、单气相包裹体5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80~420℃,盐度主要集中于6.2%~38.9%NaCleq,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N2和CH4,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固相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石盐、白云石及铁氧化物子矿物。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和成分与磷灰石中的类似,但固相成分未发现石盐和不透明金属子矿物,均一温度变化于149~422℃,盐度变化于5.7%~22.9%NaCleq。成矿流体为CaCl2-NaCl-H2O-CO2体系,均一温度和盐度呈现正相关连续渐变的特征。铁磷矿石的磷灰石中原生包裹体为流体包裹体,盐度高,子矿物种类复杂,组成中富含CO2和CH4等,这些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机理可能与大气降水对岩浆热液的稀释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