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9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1046篇
测绘学   760篇
大气科学   2084篇
地球物理   705篇
地质学   1430篇
海洋学   971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409篇
自然地理   1391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79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介绍了赣江中游流域水资源、降水、洪涝概况,并以吉安站为例,阐述了赣江中游流域面雨量预报和气象洪涝指数预报方法,从而为气象部门直接向防汛决策部门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12.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空间模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春  吴国雄 《大气科学》1997,21(2):161-169
本文用1959~1994年6、7、8月全国范围47个5°×5°经纬度网格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降水异常空间模的月际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用西太平洋副高指数及青藏高原指数#FKB#FS分析降水异常空间模与环流的关系,为检验环流指数与降水相关场的整体信度,还对8月份降水资料进行了Monte-Carlo检验。结果表明,夏季总降水异常的空间模在每一月份中并非表现得同样清楚,江淮流域与河套及华南的反相关在8月份表现得最清楚。而青藏高原中东部南北两侧的负相关在6月及8月很清楚,7月份次之。8月份西太平洋副高北界异常对江淮流域与河套及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反相关的产生有很大作用。副高稳定偏北时,河套、华南易涝,江淮易旱。反之亦然。青藏高原指数#FKB#FS与逐月降水的相关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上高压及低涡活动对高原中东部南北两侧负相关的产生有一定作用。当高压活动偏多时,北侧易旱、南侧易涝。并且6月及8月的作用较大,7月较小。另外,8月份副高活动对这一降水异常空间模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3.
陈佩燕 《地震学报》1997,19(2):145-153
研究了非线性参数H值曲线及其差值H曲线与华北强震之间的关系.首先将RSH算法应用于华北地区,详细研究了6种定量预报指标的方案,并进行了回溯性预报检验.结果表明:6个预报方案均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且都通过了检验;其中方案A和E的效果最好,R值分别为0.47和0.48,我们推荐这两种方案以便将来实际应用于预测.另外,进一步研究了H的差值H曲线与强震的关系,提出了将H用于强震预测的RSH算法,并将该算法用于华北地区强震的预测.回溯性检验得到R值为0.45,表明该方法也具有一定的预报效能.我们还将两种算法联合应用,提出了HH算法.该算法减少了虚报时间,可使R值提高.   相似文献   
114.
许金镜  唐文伟  林仲平 《气象》1997,23(1):36-37
作者以1951-1995年副高持征量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为素材,分析了副高持续性偏强的基本事实和对福建天气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陈立人  周宁 《热带地理》1997,17(4):385-390
本文提出了地区洪涝灾害的历史规律和区域差异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模式,通过对典型地区(宁波市)洪涝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区域洪涝的时段性,周期性,以及与旱灾和人口的关系,文章首次提出了洪涝指数的概念,并以计算洪涝指数的方法表达洪涝灾情区域差异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6.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的经验统计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炯心 《地理研究》1997,16(1):23-30
以黄河下游历年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下游河道淤积量与淤积强度的经验统计关系。揭示了不同粒径组泥沙的来量和它们在全沙中所占的比率对下游河道淤积特征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高含沙洪水及清水基流对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南水北调对长江口粗颗粒悬沙来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索了长江南水北调占总径流量10%情况下对长江粗颗粒悬沙(≥0.05mm)入海数量变化的可能影响。研究表明:南水北调对入海细颗粒泥沙的影响主要为南沙北调,但数量较小,在1%左右,而对粗颗粒悬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入海流量减少导致的水体挟沙能力的降低。通过建立大通站典型枯水年(1978),平水年(1987)及洪水年(1983)月平均流量与月平均床沙质输沙率相关曲线,估算出各典型年在典型流量23000m3/s,30000m3/s与40000m3/s水平下调水流量3000m3/s时导致的入海床沙质输沙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输沙率的相对变化在-39%至-24%之间,且在较高的流量水平下,输沙率相对变化较小,但绝对变化增大,经大通入海的床沙质数量每年约减少2350~4700万t.  相似文献   
118.
灾后说洞庭     
《地理教学》1997,(1):44-45
  相似文献   
119.
孙虎  甘枝茂 《中国沙漠》1997,17(3):261-268
对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产沙岩层中流我质输沙进行了耦合平衡分析,确定了该区间各种产沙岩层的产沙数量,并推算出黄土、基岩和风少对河流粗泥沙的贡献率分别为61.2%、34.2%和4.6%。同时,分析了该区间侵蚀产粗泥沙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0.
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泥沙输送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苗丰民  李淑媛 《沉积学报》1996,14(4):114-121
根据实测资料,本文定量分析了辽东湾北部泥沙输送及其分布,并对辽河三角洲沉积区划作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本区泥沙以纵向搬运为特征。双台子河以西来沙和辽河西水道入海泥沙是区域东部拦门沙体和浅滩发育的主导因素。汛季大潮期,泥沙自西向东运移落淤在河口及毗邻浅水域;小潮期,泥沙除向东扩散外,大部泥沙向海方搬运。调查区可划分六个现代沉积作用区,即潮坪沉积区、辽河水下三角洲细粒沉积区、河口沙洲沉积区、波浪潮流冲蚀沉积区、河口冲积沉积区以及潮汐水道沉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