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665篇
地质学   927篇
海洋学   28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1篇
自然地理   37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61.
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董斯扬  薛娴  尤全刚  彭飞 《湖泊科学》2014,26(4):535-544
以MSS、TM和ETM遥感影像作为主要信息源,综合利用RS、GIS技术,提取青藏高原1970s、1990s、2000s及2010s 4个时段的湖泊面积信息,分别从区域位置、面积规模、海拔高度3方面分析其近40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同时结合1972-2011年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面积大于10 km2的湖泊有417个,这些湖泊大多是面积为10~100 km2的小型湖泊,空间上集中分布在高原西部地区,海拔上集中在4500~5000 m范围内;(2)近4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性特征在整体上表现为湖泊呈加速扩张的趋势,其中2000s-2010s时段是湖泊扩张最显著的时期;在区域位置上,北部地区的湖泊变化最为剧烈;在面积规模上,小型湖泊扩张最为显著;在海拔高度上,低海拔地区湖泊扩张剧烈;(3)近40年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程度明显,气候变化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显著;在气象要素中,降水量的变化是青藏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62.
洞庭湖的调节作用对荆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洞庭湖对荆江径流有高效率的调节作用。根据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表明,荆江径流经调节后,年平均径流量,汛期径流量与汛枯期径流比分别减少了26.3%、32.9%与32.4%,年平均径流量与汛期径流量均呈沿程递减。这些在长江干流都是独一无二的。下荆江的流量最大变化幅度系数Qk为0.892,在长江干流属最小。  相似文献   
963.
不同基质下菹草的生长及其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置两组实验分别研究不同基质对菹草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营养盐的吸收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湖泥、混合基质及黄土三种基质对菹草的生物量变化及石芽的形成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氮磷养分含量高的湖泥更有利于菹草植株的生长,其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混合基质次之,氮磷含量最低的黄土最差;黄土基质下菹草石芽产生的时间最早;混合基质下产生石芽数量最多.3、4月份菹草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浓度均低于空白组,最大净化效率达74%,构成水体营养盐氮的汇;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中氮的净化效率表现为:湖泥混合底泥黄土;菹草对水体磷的控制吸收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加快磷转换释放的作用;6月份处于腐败分解阶段的水草组水体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对照组,构成水体营养增加的源.  相似文献   
964.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营养状态普适韦伯指数公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适当设定各营养状态指标"参照值"Cj0的基础上,用相应于"参照值"Cj0的指标"规范值"xj作为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的营养状态指数公式中的刺激量.由于各项指标的同级营养状态标准的"规范值"xjl差异不大,从而可认为各指标的营养状态韦伯指数公式都具有一个共同适用的韦伯常数α,并采用智能解域搜索算法优化α,得出对所有14项营养指标皆适用的营养状态普适韦伯指数公式.将营养状态韦伯指数公式应用于数十个湖泊的富营养化评价,并与其它多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公式不但理论依据充分,而且具有简单、适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5.
西昆仑甜水海古湖泊介形类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为探讨青藏高原演化过程,在高原西北部甜水海湖盆地区进行了钻探,井深56.32m,对所获取的岩芯做了介形类分析,共发现介于形类8属10种,按照介形类生态及在钻孔中的分布特征,将其划分5个不同的化石组合,根据介形类种类和组合所提供的环境信息,并结合沉积特征和年代学研究,可将24万年来以的甜水海古湖泊演化分为6个阶段:前4段(242-59kaBP)甜水海地区为淡水湖泊与河流交换变化的环境,第5段(59-  相似文献   
966.
安成邦  陈发虎 《湖泊科学》2009,21(3):329-334
综述了亚洲中部干旱区湖泊研究的古气候记录.发现湖泊记录的全新世有效湿度在大框架上具有一致性变化.据此,选择了其中年代可靠、代用指标湿度意义明确、时间分辨率较高的8个地点的记录,半定量地集成了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期间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洲内陆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具有较清晰的阶段性变化,大约8cal kaBP以前的早全新世气候干旱,8-4cal kaBP的中全新世气候湿润,从距今5-6cal kaBP以来湿润程度逐步降低到晚全新世,但晚全新世比早全新世湿润.内陆干旱区的全新世湿度变化框架与最新获得的亚洲季风变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推论出,北大西洋海洋表面的温度变化可能是中东亚干旱区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67.
兴凯湖沉积物粒度特征揭示的27.7kaBP以来区域古气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  沈吉 《湖泊科学》2010,22(1):110-118
结合孢粉分析,对兴凯湖一根长269cm的沉积岩芯研究表明: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变化,即粗粉砂和砂增多对应于降水减少的低湖面时期,细粉砂增多对应于降水增加的高湖面时期,而粘土增加则对应于气候干燥的静水沉积环境。约27740-25540cal aBP时期,沉积物颗粒较粗,湖区处于低湖面的冷干气候;而随后25540-23650 cal aBP时期,中粉砂增加,粘土较少,分选性较好,湖区处于冷湿气候环境23650-19940cal aBP阶段,湖面封冻期长,沉积物粘土较多,湖区气候冷干,对应于末次盛冰期。19940-14510cal aBP阶段,细粉砂增加,比前期降水增多,温度也有所升高。14510-10800cal aBP时期,本地区进入晚冰期,沉积物粒径波动频繁,依次出现较高含量的细粉砂-粗粉砂-粘土阶段,反映了暖湿到干燥的气候变化,对应于北欧的B(o|¨)lling/Older Dryas/Aller(o|¨)d/Younger Dryas气候波动期。10800-1050cal aBP,总体上沉积物粒径变化不大,中粗粉砂含量基本保持低值,细粉砂逐渐增加,粘土逐渐减少,显示深水稳定沉积环境,降水逐渐增多,处于全新世暖湿期;其中8330-7000cal aBP阶段,粗颗粒迅速增加较多,对应于8.2 cal kaBP冷事件。约1050cal aBP以来,沉积物中值粒径大幅度增加,湖面水位下降幅度较大,气候变凉干,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增强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相似文献   
968.
东北松嫩平原区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点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气候变化和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气候变化的一个敏感区,观测记录和多种模式预估显示该区气候变暖显著并将进一步增强,降水变化趋势则不明显或略有增加.东北松嫩平原湖泊群是我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但近几十年来,该区湖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其中气候因素最为受人关注.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综述了松嫩平原湖泊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1)湖泊面积和湖泊水位;(2)湖泊水质;(3)湖泊生态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未来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可能影响以及湖泊的演变趋势,也阐述了在这种自然背景下的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9.
蒙新高原湖泊水质状况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曾海鳌  吴敬禄 《湖泊科学》2010,22(6):882-887
蒙新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区内湖泊众多,但多为盐湖和咸水湖.近年来,由于湖泊咸化、萎缩甚至干涸的过程加快,区内多数湖泊水资源严重短缺,湖泊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遭遇巨大破坏.本文选取蒙新地区11个淡水和微咸水湖泊,通过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湖泊水质状况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蒙新地区湖泊水质现状及其变化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湖泊类型多样,湖水阴、阳离子涵盖了各种水化学类型,而内蒙湖泊均为钠组-氯化物型.不同湖泊间湖水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差异较大,湖水交换是蒙新地区湖泊水体矿化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与1988年相比,哈纳斯湖、阜康天池和赛里木湖等山地湖泊矿化度无明显变化或呈下降趋势,反映了区域气候变化特征;柴窝堡湖和红碱淖湖水矿化度快速升高,而达里诺尔水体矿化度增幅较小,其差异反映了修筑水库、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在湖泊水环境变化中的不同作用.近50年来,乌伦古湖、博斯腾湖、吉力湖和乌梁素海水体矿化度波动升高,尤其近年来矿化度升高趋势加快,反映了流域内工农业等人类活动增强而导致入湖污染物增加以及气候干旱引起湖水浓缩两个方面所产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970.
若尔盖盆地兴措湖沉积记录揭示的近代气候与环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依据湖泊沉积记录进行古气候环境要素定量的是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若尔盖盆地兴措湖近代湖泊沉积特征、沉积物总有机碳及其同位素指标分析,并与器测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对兴措湖泊近代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及其同位素指标所代表的气候环境信息进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兴措湖沉积物总有机碳及其同位素记录与对应的降水和气温间的函数关系,为定量恢复该区长尺度历史时期古气候环境特征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