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1篇
  免费   1953篇
  国内免费   2118篇
测绘学   597篇
大气科学   414篇
地球物理   1102篇
地质学   6629篇
海洋学   256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521篇
自然地理   924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53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544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65篇
  2011年   472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40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234篇
  1992年   233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吴俊奇  闵茂中 《矿物学报》1998,18(3):325-330
本文采用电子探针、透射电镜和化学物相法,查明某古岩溶铀矿床中铀主要呈显微和超显微状沥青铀矿、铀石,其次呈分散吸附状和铀酰(次生)矿物形态存在;钼主要呈蓝钼矿、钼钙矿、钼华、钼铅矿等氧化物,其次呈胶硫钼矿等形态存在;铼主要呈吸附状,其次可能在黄铁矿中呈二硫化物包裹体形态产出。最后讨论了该三个元素赋存状态与该铀矿床形成地球化学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江西中部新元古代潭头群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江西中部在元古代神山群黑色千枚岩之上,早震旦世古家组砾岩或含砾千枚岩之下,有一套以火山碎屑岩夹酸性火山熔岩为主的地层,这套地层命名为潭头群,自下而上划分为田东组,火峡岭组,上施组,总厚达2000m。上部2个组产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时代大部分属于蓟县纪-震旦纪。下部田东组的熔岩测得锆石U-Pb年龄为(1027±36)Ma。根据上述情况,确认潭头群属于新元古代,时限为1050 ̄740Ma之间。  相似文献   
993.
藕塘古滑体在三峡水库形成后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极限平衡和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藕塘古滑体在三峡水库形成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中考虑了水库水位变化、渗透压力、建筑荷载以及地震等诸多因素对滑体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了滑体失稳的临界破坏条件,为库区移民迁建新址的勘察工作提供了量化的论证。  相似文献   
994.
徐钰林  孙镇城 《现代地质》1998,12(1):49-55,T002
报导了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陆相第四纪盐湖沉积中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它们主要是:Gephyrocapsaoceanica,Cocolithuspelagicus,Calcidiscusleptoporus,C.macintyrei,Reticulofenestraminutula等。上述钙质超微化石群具有以下特征:(1)化石丰度中等,属、种分异度低,化石保存差;(2)赋存化石的层位均为富含石膏盐层的微咸水咸水的沉积物,或为盐湖沉积;(3)产出化石地点远距该地质时期时的古海岸线。它们与古海域既无通道相连,亦非残留海。中国西北地区盐湖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中国东部地区第三纪沙河街组某些层位中的钙质超微化石不能作为“海相生物”的标志,否定了这些化石层位与“海侵”或“海泛”的关联。  相似文献   
995.
新疆阿图什市近场区地震构造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疆阿图什市近场 2 5km范围内鉴别出全新世活断裂 1条 ,全新世活褶皱 5个。托特拱拜孜—阿尔帕雷克断裂在全新世时期曾有两次显示断错活动 ,累积铅直断距 170 cm,最新断错活动的 TL时间在 ( 8.6± 0 .0 3) Ka BP以内。该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 190 2年 8月 2 3日阿图什 8.2 5级地震 ,近期又发生了 1996年 3月 19日阿图什 6.9级地震 ,是一条地震断裂构造。由托特拱拜孜—阿尔帕雷克断裂与塔什皮萨克—阔诺勒果背斜褶皱构成的地震构造带所形成的潜在震源区距阿图什市工程场地以北 13km,其发生最大潜在地震的能力按 8.5级考虑 ,由全新世活褶皱构成的喀什—阿图什地震构造带所形成的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限按 6.0级考虑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获得的古生物和地层新资料表明 ,晚白垩世 (Campanian)至始新世时 ,南美南端与南极半岛之间很可能由一片不规则的、狭窄的、连续的陆地相连接 ,其古地理特征如现代巴拿马地峡 ,称斯科舍地峡 .其持续时间约 35Ma,延伸长 70 0~90 0km ,宽 1 0 0~ 2 0 0km .古地峡的存在为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陆块之间生物的传播、迁移及交流起了重要的通道作用 .  相似文献   
997.
150ka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堆积与变迁过程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在萨拉乌苏河流域新近命名的“米浪沟湾地层剖面”记录了 1 5 0kaBP以来毛乌素地区 2 7个旋回的沙漠与河湖相和古土壤沉积发育的交替演变的历史 .研究表明 ,这种沉积模式是由过去亚洲冬季风与夏季风相互对峙、互为消长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8.
最近800ka洛川黄土剖面中Rb/Sr分布和古季风变迁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对洛川剖面中Rb和Sr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不同时代的黄土和古土壤中Rb和Sr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别 ,按Rb/Sr比值可以清晰地区别出剖面中的黄土层和古土壤层 ;在风化成壤过程中Rb是稳定组分 ,Sr是活动性组分 ,Rb/Sr比值的变化反映了风化成壤作用的强度 ,因而实际上记录了夏季风环流强度的大小 ;剖面中最近 80 0kaRb/Sr比值时间序列与SPECMAP十分吻合 ,揭示了全球冰量大小可能是控制夏季风环流强度变化的主要动力学因素 .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地质体中主要生物分子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洪  程安进 《地质论评》1998,44(1):44-51
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的发展,为古生物研究者在发子水平上探索地质生物世界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技术手段,本文着重讨论了可用于分子古生物学研究的生物分子,例如,维管植物的木质素等稳定生物聚合物,古生物细胞内的类脂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和含遗传信息的核酸,分子古生物资料可用于探讨化石埋藏学,古生物分子系统学,生物演化模式与机制,分子演化速率,古生态环境再造等问题,本文较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