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于炎炎 《江苏地质》2021,45(4):384-390
通过对淮北隐伏岩体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露了岩体的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构造环境。采集了6件化学分析样品用于主微量与稀土元素分析,6件岩矿鉴定标本用于镜下薄片分析。显微镜下特征显示,岩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和石英角闪闪长玢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具富SiO2(60.70%~68.28%)、富Na2O(3.81%~6.22%)、富Al2O3(14.07%~15.12%)的特征,且Mg#值(43.75~61.25)较高,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体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无明显Eu异常(δEu平均值=0.95)和Ce异常(δCe平均值=0.92)。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具高Sr(563~868 g/t)、低Y(379~114 g/t)、高Sr/Y比、低Yb(0.50~1.26 g/t)的特征,Rb/Sr比值较低(0.07~0.11)。综合研究表明,淮北隐伏岩体为具埃达克岩性质的岩石,形成于加厚下地壳发生拆沉的环境下,下地壳深部的石榴辉石岩相部分熔融产生岩浆,与地幔橄榄岩发生反应,在岩浆移出源区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离结晶,形成了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石英角闪闪长玢岩。  相似文献   
42.
刘运标 《安徽地质》2018,28(1):7-10
淮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中上寒武统灰岩,但同组岩性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含镁高,北部含钙高,形成不同矿产。本文基于多年灰岩勘查工作,系统分析南北矿区岩层特征,研究本区岩相古地理环境,总结出形成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43.
《探矿工程》2014,(12):61-61
国土资源报(2014-12-12)12月3日,淮北东湖畔岱河边,安徽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承担的安徽省淮北市矿山集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勘探井正式开钻。 这是淮北市境内首次开展清洁能源(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勘查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面积4.60 k^2,项目投资290余万元,初步设计施工地热资源勘探井一口,深约1600 m。  相似文献   
44.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氟、溶解性总固体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泊人  钱家忠 《地理科学》2011,31(4):453-458
应用数理统计学及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平原73个浅层地下水中氟离子、溶解性总固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氟离子、溶解性总固体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分别为0.77、0.36。地下水氟离子、溶解性总固体半方差函数分别满足高斯模型、指数模型,氟离子在49.00 km内存在自相关,溶解性总固体在7.21 km内存在自相关。氟离子浓度>1 mg/L的区域分布在淮北平原东北部、中部。淮北平原溶解性总固体>1 g/L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宿州和淮北,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氟离子相似。  相似文献   
45.
为了探究构造煤的孔隙结构及压敏效应,采取淮北许疃矿煤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实验、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三轴伺服渗流装置进行相关参数测试,研究构造煤的孔隙结构以及有效应力对煤样渗透率渗透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碎裂结构煤裂隙规则、平直,连通性较好;原生结构煤中主要以微孔为主,构造煤中以微孔和过渡孔占主导。韧性变形系列构造煤的有效应力与渗透率呈抛物线关系;有效应力小于4 MPa时,煤体渗透率敏感性显著,大于4 MPa时其渗透率敏感性弱。该趋势是有效应力和解吸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解吸和有效围压的共同作用,渗透率存在最小值。与沁水盆地相比,许疃矿煤样部分渗透率损害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46.
淮北煤田祁东煤矿6个煤层的24个煤样和12个气样的稳定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分别研究了煤和瓦斯中碳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不同煤层及瓦斯源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祁东煤矿煤的δ13C为-25.11‰~-22.76‰,6-1煤层至9煤层碳同位素均值呈波动变化,可能受当时成煤时期沉积环境的影响;瓦斯的δ13C1为-63.65‰~-52.51‰,表现出次生生物成因气的变化特征,二氧化碳碳同位素特征(-22.61‰~-17.96‰)表明其均是煤热解而来。   相似文献   
47.
淮北煤田煤层气勘探与开发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评价煤田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对于指导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在原来常规的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利用钻孔测井资料,重点对3号煤段的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研究,指出K3砂岩为好的储气层,具有煤层气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8.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对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南湖浮游甲壳动物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5种,其中枝角类9属9种、桡足类5属6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Leydig)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 Brehm)为冬、春季优势种;象鼻溞(Bosmina sp.)、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Liéven)、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 Claus)和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 Poppe et Richard)为夏、秋季优势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4-60.6ind./L和0.01-1.25mg/L,夏、秋季较高,冬、春季较低.枝角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在2005年和2006年10月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ind./L和1.01mg/L.哲水蚤的密度最大值(20.0ind./L)出现在2005年4月,而剑水蚤(21.7ind./L)出现在2005年8月.无节幼体在各月份均有较高密度,其最高密度(46.6ind./L)和生物量(0.14mg/L)出现在2006年3月.温度和浮游植物是影响南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9.
煤中黄铁矿的铼-锇同位素含量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arius管溶样方法,通过热电离质谱对淮北煤田煤中黄铁矿样品的Re、Os含量及其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得出黄铁矿样品中Re和Os含量分别为1·22~1·29ng/g和0·0046~0·0054ng/g。对两个样品同位素定年测定得出,其年龄值分别为(73·9±3·2)Ma和(33±9)Ma,两个样品的年龄相差约258~286Ma。含量和同位素年龄差值表明两个样品是不同时代形成的黄铁矿。Re-Os同位素体系比值揭示黄铁矿所赋存的地质体受到来自地壳物质的显著混染。另外,γOTs参数也证实了这一点。该参数分别为+17和+18,表明了有富含Re母体的地壳物质的加入,这为煤中Re-Os含量及地质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0.
煤系砂岩裂隙水是煤矿重要的充水水源之一,以淮北煤田桃园煤矿二叠纪煤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矿水害注浆治理以来煤系水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机理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注浆治理期间,煤系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SO42-;阳离子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为Na+、Ca2+、Mg2+,阴离子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为SO42-、HCO3-、Cl-;通过Durov水化学图分析,注浆治理期间煤系水化学类型以Na-SO4和Na-HCO3为主;煤系水中存在黄铁矿氧化或碳酸盐、硫酸盐溶解作用,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阳离子交换作用与脱硫酸作用,特别是在注浆治理工程实施期间,阳离子交换作用增强;大型突水、注浆治理防治水工程、地质构造背景及采矿活动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煤系水水岩作用,且随注浆治理范围增大,影响程度增大。该研究成果对于煤矿涌(突)水水源识别及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类似条件下的其他煤矿(区)在突水或注浆治理扰动下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