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1篇
  免费   960篇
  国内免费   867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52篇
地质学   4951篇
海洋学   805篇
综合类   272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谢锦龙  黄冲  向峰云 《地质科学》2008,43(1):133-153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渤海湾盆地2000余口测温井的地温梯度数据、地层岩性描述、分层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计算了该盆地各生油岩系底界面的温度。统计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大部分凹陷区地层底界面温度介于90℃至150℃,目前仍具有大量生油的温度条件,而在隆起或一些凸起地区,该地层组段温度普遍小于90℃,未能达到生油的温度指标。东营组和孔店组地层也仍具有一定的生油温度条件。研究还表明:地层温度与地层界面埋深密切相关,温度随界面埋深的增大而升高,沉积厚度大的凹陷区地层界面温度大于沉积厚度小的凸起区或斜坡地带,说明地层界面埋深是决定地温高低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温梯度对地层界面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尚家—太平川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特征、沉积特征、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条件,认为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沉积环境,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研究区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尚家地区以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太平川地区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气成藏受有效性圈闭、优势运移通道、过剩压力、储集条件和构造诱导作用控制。据上述认识确定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并已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北黄海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环境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北黄海盆地是晚中生代和早新生代形成于东北亚陆壳之上的一系列NE-SW向裂谷盆地中的一个,以新生界盆地迭置于中生界盆地之上的双层结构为特征,盆地的演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为陆相沉积,其中上侏罗统深湖相沉积机能是盆地内的主要烃源层,对盆地的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如何根据地震反射资料直接判别下油气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将模糊数学方法引入地震数据处理领域中,论述了模糊数学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油气预测中用于油气判别的技术问题,使该法在无井情况下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油气勘探证明,古三角洲沉积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尽管大型三角洲的沉积体非常巨大,但毕竟为数有限,而中、小型三角洲数量甚多,分布普遍,沉积层次清楚,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建立多沙性中、小型河流入湖三角洲沉积模式,对于我国的油气勘探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阿布扎比近海达尔马岛的地质和油气潜力M.G.Salah达尔马岛是阿拉伯湾阿拉伯联合首长国近海的28个岛屿之一,该岛位于北纬24°30′,东经52°19′,覆盖面积约55km2.达尔马岛的地层层序包括以下三个主要岩石地层单位.1.霍尔木兹群(Horm...  相似文献   
19.
自1972年,尤其是1980年以来,油气体系的概念在国外地质界中广泛流行。我国于90年代以来也开始盛行油气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对油气体系的研究现状,方法内容,特征及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介绍。  相似文献   
20.
南海曾母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母盆地沉积发育过程中被两个区域性不整合将地层分为Q-E3、E2-E1和前第三系三套构造层。渐新世前该盆地为南沙古陆南沿拗陷区,以南为古洋盆。随着洋壳向东南消减,始新世晚期南沙与加里曼丹两个微陆块发生碰撞,盆地大部一度上升成陆。此后南沙古陆块断解体,与曾母盆地一起逐渐沉降,古地形由北陆南海转化为北海南陆。该盆地面积大,沉积巨厚,生储盖层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