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7篇
  免费   1034篇
  国内免费   1618篇
测绘学   476篇
大气科学   2539篇
地球物理   453篇
地质学   1681篇
海洋学   1272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387篇
自然地理   49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78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1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300年以来古里雅冰芯中温度与降水量的关系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杨梅学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9,21(2):141-144
对古里雅冰芯中所记录的300a以来的降水量指标(冰川积累量)和温度指标(δ^18O)的详细分析表明,古里雅地区温度和降水量之间有较好的依存关系。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尺度上,降水量的正距平必然对应着温度的正距平,反之亦然。但降水量的变化滞后于温度的变化约20 ̄40a,这可能不仅与海陆比热的差异有关,而且也可能与温度-降水量-植被-含水量等之间的正反馈过程有关。若考虑这种时间滞后,从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温  相似文献   
912.
中国冰川温度研究40年回顾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茂桓 《冰川冻土》1999,21(4):310-316
Man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have been made on 29 glaciers in China since 1959. The regional thermal features of glaciers are now revealed. It is distinguished that there are three categories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China, i.e., cold, temperate and polythermal. Temperate glaciers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he heat conduction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heat transfer within a glacier can be quantitatively described. Two-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are gained for the Glacier No.1 at the headwaters of the Urumqi River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for the Chongce Ice Cap in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s. Geothermal flux is derived from measurements down to or closed to the bottom.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n area with high geothermal flux. The author suggests to measure more ice temperature by using the boreholes for extracting ice core, however, there is no need to repeatedly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within the near-surface layer.  相似文献   
913.
石榴石 Sm  Nd 等时线法是近年来常用于较新年龄的测年方法。腾冲地块西缘新近发现的基性麻粒岩中石榴石和全岩的 Sm  Nd 等时线年龄为 17~25 Ma, 是该麻粒岩经受后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年龄, 与区内右旋走滑断裂活动时限相一致,为确证腾冲地区的右旋走滑断裂是印支地块逸出的西部边界提供了 Sm  Nd 等时线方法的年龄约束。并推断石榴石 Sm  Nd 体系的封闭温度较低, 应低于那邦变质基性岩晚期变质作用的640℃~720℃。  相似文献   
914.
李炜  焦念志 《海洋与湖沼》1999,30(6):635-639
以3种常见的海洋浮游藻类──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方法设计实验条件,研究盐度、温度和光强的变化对藻类细胞内二甲基硫丙酸(DMS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藻类细胞DMP含量相差很大。扁藻DMSP含量最高,其次为杜氏藻,牟氏角刺藻含量最低。种间差别的影响明显高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3种环境因子对藻细胞DMSP含量的影响效果不同,盐度变化引起藻细胞DMP含量的变化最为显著,其次为温度和光强。随着盐度的增加,扁藻、杜氏藻和牟氏角刺藻细胞内DMS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15.
于1995年3月--1996年1月,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研究了中肋骨条菏和新月菱形藻对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吸收速率,以及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新月菱形藻吸收磷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ichaelis-Menton方程处理,求得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吸收磷酸盐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61μmol/L和0.48μmol/L,吸收硝酸半饱和常数分别为7.8μmol/L和6.0μmol/L,新月菱形藻对磷酸盐  相似文献   
916.
福建省近海区域海面表层温度的卫星遥感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海洋热红外辐射的传输特性,建立了海温定量反演计算的统计回归模型,介绍了福建省近海区域海温产品生成业务化软件系统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17.
密度温度Tρ——一个新的大气热力学变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治班  周小刚  赵秀英 《气象》1999,25(10):57-57
在近年出版的湿大气对流专著和论文中[1,2,3],引入了一个新的大气热力学变量——密度温度Tρ。现根据有关文献及我们的理解,对其介绍如下。1 虚温Tv考虑到密度温度Tρ可称为广义虚温,故我们先重温一下虚温的概念。众所周知,在气压p和温度T相同的情况下,空气密度ρ随水汽含量而变化:湿空气比干空气轻;水汽含量越多,湿空气密度越小。习惯上,将密度与水汽含量的相关性放到一个修正的温度——虚温Tv中去考虑,使得[1]:   RdTv≡R′T, 或Tv≡T1+r/ε1+rT(1+0.608r)(1)其中,…  相似文献   
918.
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和湿度对T106模式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月安  皇甫雪官 《气象》1999,25(10):3-7
在T106L19谱模式中引入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和湿度新近资料,改进模式听地表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作了中期预报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和湿度对高原本身及我国东部,东北地区高度场和降水预报有一定影响,改进土壤参数能够有效提高模式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919.
温度,盐度和风应力对南海海流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南中国海的年平均海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温盐结构和风应力在海流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仅有温盐水平不均匀分布也可以驱动海水而生成南海海流,但此种海流的结构较乱,最大流速只有30~40cm·s-1。若温盐无水平结构,则在风应力驱动下,南海海流的结构较为有序,且最大流速可增至60~70cm·s-1。在温盐水平分布不均匀并有风应力的作用时,生成的南海海流与仅有风应力作用时的海流场较相似,说明在南海海流的形成中,风应力的作用更为重要。海面自由高度的分析也证明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920.
本世纪全球增暖的显著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用Jones、Walace等人全球年平均气温距平和全球陆地和海洋月平均气温距平格点资料,通过相关和趋势分析及Mann-Kendal趋势检验(以下简称MKT检验)发现:本世纪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增暖是显著的,而热带、副热带海洋,尤其是印度洋近百年来增暖最稳定.北大西洋近几十年来的显著降温导致了西半球30°N以北大部分地区增暖趋势明显下降.与之相反,东半球欧亚大陆近几十年来冬季的强烈增温使地球增暖趋势大大增高,以致形成了东亚大陆和北大西洋-北美大陆东部地区在近50年来变温反相的不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