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宋子德 《云南地质》2011,30(1):67-70
常里温泉处于普渡河断裂与大密罗-马官屯断裂交汇带,地质构造条件特殊,地下水循环较复杂.温泉水温高、水质好、埋藏浅、易开采、交通方便等优势,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温泉形成机理,补、径、排循环系统的研究,有助于科学、合理指导开发利用温泉资源.  相似文献   
92.
何小芊  刘宇 《山东地质》2013,(10):62-66
温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健康旅游资源。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温泉资源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历史较短,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温泉仅占少数,开发强度由赣北、赣中到赣南依次递减。依据江西省内各区域温泉资源特点、交通条件、经济状况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采用网络化模式发展温泉旅游,通过“点一轴”渐进式扩散,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网络系统,形成“一心两核、二轴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3.
为了查明工区内已知的北东向断裂附近有无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存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其进行探测,运用合理的观测方式,结合已知地质资料,推断了断裂构造带的宽度、深度、倾向等情况,分析了断裂构造带的含水性,为下一步地温测量及钻孔勘探的施工设计提供了依据及建议。结果显示,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有效、快速、准确的特点,是含水构造勘查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4.
通过分析罗茨温泉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结合温泉地质环境,认为罗茨温泉由罗茨以东2200m高程一带山区为补给区,接受大气降雨补给。雨水入渗后沿震旦系灯影组溶隙及构造裂隙向深部径流,在运移过程中,随循环深度增大而不断从岩石中获取热量逐步加热,至罗茨一易门断层破碎带附近时,由于断裂沟通深部热源产生对流深循环,水温增至80℃左右,形成深部热储。在水压差和密度差作用下,深部热水沿罗茨一易门断层破碎带有利部位涌至地表。根据计算温泉补给量达到3355m3/d,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95.
电阻率成像法在地热勘查中,可以客观较真实地反映断层、热储地质体的基本特征.本文阐述了地电成像的原理、方法以及汤泉池温泉地热地质条件,对4条电阻率成像剖面进行了解释及综合分析,为定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6.
青海贵德县扎仓温泉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斌  周训  梁四海 《现代地质》2009,23(1):57-63
扎仓温泉位于青海省贵德县扎仓寺村,其开发利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温泉出露于断裂带交汇部位,地下热水矿化度为1 310~1 390 mg/L, 水化学类型属于SO4·Cl-Na型。研究结果表明,温泉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温泉水年龄约165 a。利用SiO2温标法计算出热储温度为136 ℃,估算热水循环深度为1 385 m。温泉的天然放热量大于1.23×1014J/a,扎仓沟地区的地热资源量达2.07×1014J以上。热水宜直接用于供暖、洗浴、温室种植和养殖等。该地热田深部尚有地热能潜力。  相似文献   
97.
周海燕  周训  姚锦梅 《现代地质》2007,21(4):619-623
从化温泉位于广州东北部,出露于燕山期花岗岩地区,位于北东向广州-从化断裂带北东段;热水中阳离子以K+、Na+、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及HCO3-Na·Ca型。利用NETPATH程序对泉区热水进行水化学模拟,发现从化温泉各泉点的水化学特征相似,径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也相似;从初始水点到终端水点,发生的各种反应交换量很低;在径流过程中各矿物的净反应可能为钾长石、高岭石、赤铁矿、萤石沉淀,CO2、斜长石、黑云母溶解;SiO2的溶解/沉淀在各泉点不同;径流过程中发生了Ca2+/Na+、Mg2+/Na+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8.
胶东半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缘内侧,是地壳长期稳定缓慢隆起地段,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大部分温泉出露在背斜核部,NE、NNE向与NW、NNW向断裂交泯外,地热系统属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略为偏高的大地热流是其主要热源,地表水是地下热水的补给水源,地下水通过发育在花岗岩和变质岩中的断层或断裂破碎带,下渗和深循环对流,在径流过程中不断吸取围岩热量成热水,沿断裂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浅部裂隙水混合而成为化学  相似文献   
99.
四川省石棉县以北的磨西断裂两侧温泉出露较多,温泉直接或间接受摩西断裂控制.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区域构造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草科乡温泉属于间接受磨西断裂控制.草科乡大热水温泉的补给区位于温泉出露位置南侧山区,补给区海拔高程2673 m.大热水温泉的补给区位于南侧山区,受到侵入岩接触带与SN向的断层或节理裂隙密集...  相似文献   
100.
根据近年来磷矿深部勘探资料,对贵州息烽温泉的构造地质条件及地热特征开展研究,获得了有关温泉地质成因的新认识。(1)由洋水背斜、安清断层(F1)和温泉断层(F2)组成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构成了息烽温泉地热水系统的主体及边界,该控热构造体系内地表构造与地腹构造并不统一,老地层盖在新地层上,构成顶、底两层叠置的多个热储单元,这些热储单元是地热水形成和运移的良好场所。(2)安清断层(F1)使多个热储单元直接接触,从而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为导水、导热的良好通道;温泉断层(F2)构成了息烽温泉区地热水系统的边界。(3)大气降水沿断裂通道下渗至深部的碳酸盐岩热储层中,吸收热量形成地热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向洋水背斜核部进行迁移,受上覆寒武系碎屑岩盖层的保护和温泉断层的限制,形成洋水背斜西翼和北端的地热资源有利富集区,最后受分支断层阻挡而自然岀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