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401篇
地质学   1598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230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2 毫秒
51.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反映的第四纪构造事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渭河盆地南缘和北缘几条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迁移变化。利用横跨断裂的构造地层剖面 ,结合断裂上覆黄土地层的年代学研究结果 ,对断裂活动强度迁移变化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约 80~ 90万年前 ,渭河盆地南缘的临潼 -长安断裂带的活动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骊山山前断裂也有活动性迁移现象 ,渭南塬前断裂开始强烈活动 ,渭南塬全面抬升 ;12万年前左右 ,渭河盆地北缘的口镇 -关山断裂活动性明显减弱。该区断层活动的这些变化是对第四纪中晚期的 2次重要构造事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52.
陈述了岳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及其地震活动,归纳了发震部位。认为利用小震条带预报本区地震具有积极意义,并运用数理统计法预测了本区今后50及100年内的地震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53.
华山新生代隆升-剥蚀历史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合分析前人的热年代学数据发现华山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至少经历了三次快速隆升阶段,在120—57Ma间华山经历了缓慢隆升过程,约57Ma以来华山开始相对渭河地堑的快速隆升。其中,57—42Ma间、32—22Ma间和约8Ma以来均为相对快速隆升阶段,视隆升速度约为0.18~0.23mm/a;而42—32Ma问和22~8Ma间则为相对缓慢隆升过程,视隆升速度约为0.01mm/a。约57Ma以来华山的隆升—剥蚀量约为8.5km,平均隆升速度约为0.15mm/a;约32Ma以来的总隆升幅度约为4.5~5.1km,平均视隆升速度约为0.14~0.16mm/a。晚中生代以来华山的隆升过程实际上反映的是东秦岭的隆升过程,与区域地貌结构和周缘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它表明东秦岭地区的三级等高峰顶面是120—57Ma、42—32Ma和22~8Ma间山脉缓慢隆升—剥蚀的结果,同时反映57—55Ma是渭河盆地开始快速裂陷和秦岭北麓正断层开始强烈活动的时间。  相似文献   
54.
渭河断裂西段活动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断裂是一条纵贯渭河盆地中部的大断裂,对渭河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乃至盆地内的地震活动都具有控制作用。本文将宝鸡峡口以东,西安市草滩镇以西的渭河断裂西段作为研究区。从渭河断裂北侧黄土台源地貌存在的分级现象、自西向东渭河断裂新近系错距大小非均匀变化、渭河断裂西段断坎地貌差异等方面的分析,讨论了渭河断裂西段存在的活动差异性,认为以千河断裂、岐山-马召断裂和泾河推测断裂为分界点,渭河断裂西段可分为三个亚段,各个亚段在断裂活动时间、活动强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渭河断裂西段所处新构造环境的分析,认为第四纪以来渭河盆地西部地壳的向东掀斜拾升运动是造成渭河断裂西段出现差异性活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5.
渭河上游干旱特征与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利用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渭河上游50a的干旱特征及降水对天水市水资源的影响,分析表明,渭河上游年降水在空间上有量的差异,但在气候变化趋势上基本一致;降水量存在17、13、11和3a的周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岷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对渭河水资源变化有很强的指示性;气候阶段性变化比年际变化对水资源所造成的影响严重;未来20a渭河流域降水很可能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6.
石玉燕  颜启  林怀存 《地震研究》2003,26(4):328-331
选取1990~2001年发生在沂沭断裂带中部地区的23次ML2.3~4.0级地震为基础资料,对沂沭断裂带中段及附近地区地震波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Vp=5.83km/s,-↑Vs=3.54km/s。同时,根据反射波走时方程,得出该地区反射波速度Vp11=6.21km/s,Vs11=3.65km/s和平均地壳厚度为37km。  相似文献   
57.
根据泰安——隆尧——忻州DSS剖面所获S波信息,参照P波解释结果,计算了包括该剖面的S波速度vS、P波速度与S波速度比和泊松比在内的二维结构,给出了该剖面的构造轮廓并做出了相应的解释推断. 利用不同的介质和构造之间vS,和的差异,结合邻区资料,划分了剖面上地幔顶部速度的值差为-4%左右的幔隆区(vS=4.30 km/s左右)和幔坡区(vS=4.50 km/s左右),再次确认了牛家桥——东旺高角度超壳断裂带的存在,探讨了包括壳幔过渡带在内的低、高速块体(带)的性质和华北裂谷的界定标志. 综合研究了解释结果与地震的相关性,认为:地幔上隆、热物质沿高角度超壳断裂上升,初始震源在深30.0~33.0 km的壳幔交界处,附加应力激发了牛家桥、东旺下面深9.0 km附近特殊部位的6.8级和7.2级等地震,地震围绕高角度超壳断裂发生、并集中于和值较低的脆性介层之中.   相似文献   
58.
邹谨敞  邵顺妹 《地震研究》1997,20(2):236-243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海原断裂带西段断层泥的粒径分布,5微米至1厘米的粒径段,断层泥具有自相似特征,断层面的粘滑摩擦的特征位移参数可由分维上限(约1厘米)确定。同时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断层泥粒度分重量百分比的分形结构特征,探讨了粒度成分分维值与断层运动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苍山5.2级地震的地形变特征及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杰  冯志军 《地震》1997,17(4):417-424
运用新方法对苍山地震前后的形变资料进行了异常识别,重点分析形变异常的变化特征及机制。结果显示;(1)苍山地震是大面积应力积累、调整的结果;(2)以外围区100-200km中短及短期异常为主,而震中100km内的近源区异常并不显著;(3)进入短期的异常标志是中短期异常出现转折或反向。  相似文献   
60.
万京林  李齐 《地震地质》1997,19(1):88-90
对采自红河断裂带元阳—嘎洒段的4个片麻岩和糜棱岩样品中的磷灰石进行裂变径迹(FT)测年,得到5.61~10.64Ma的年龄范围。结果表明,RRFZ段磷灰石FT年龄有从东南向西北变新的趋势。结合已有的钾长石多重扩散域(MDD)模式结果,得到该段150℃至110℃温度范围的冷却过程(冷却速度为3.4~9.45℃/Ma)。FT结果反映的特征与南海盆地得到的15Ma时断裂带所受力的转换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