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9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211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647篇
地质学   876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38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2 毫秒
991.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运用气候旋回、基准面升降旋回,以及海平面升降旋回在区域上等时的原理,对研究区46 km2中的23个钻孔及两条全新世剖面进行了高精度的对比研究及沉积环境分析,对跨湖桥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8000 aBP跨湖桥人生活的地貌环境、植被、动物、气候已与现今基本一致,跨湖桥人突然"消失",是由于海平面上升,遗址被淹而致。直至3000 aBP海水还未从本区退出,所以先人不可能迁回,从而显示出某种"神密"色彩。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对南四湖健康状态进行评价。选取南四湖流域人口密度、工农业供水需求、富营养化程度、南四湖生物多样性指数、环保投资指数等能够充分反映南四湖压力、状态和响应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经验赋值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并对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提出了南四湖健康评价模型并且得出南四湖的健康综合指数;根据健康综合指数,确定南四湖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健康评价指数为0.4051,南四湖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湖泊演变类型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年和2001年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7获得的青藏高原ETM+影像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来源,运用遥感技术结合目视解译研究青藏高原湖泊演变类型。得出青藏高原湖泊演变的典型类型有:向心型、偏移型、分散型等。青藏高原的湖泊多为这几种典型类型的变异方式或组合方式出现。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常规14C、加速器(AMS)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一典型古湖相沉积剖面系统测年,并对测年结果进行不同组分和不同实验室对比,确定该剖面发育于察尔汗古湖高湖面时期(39.7 ka B.P.~17.5 ka B.P.).通过对削面沉积物正构烷烃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携带了重要的湖泊演化的环境和生物信息,其中nC2...  相似文献   
995.
<正>水坝作为拦截河道水流的挡水建筑物,具有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便于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等诸多作用。因此,我国的水坝建设多年来一直处于"大干快上"的态势,以至出现了逢河必坝,  相似文献   
996.
以钻取自青藏高原南部大枪勇错冰前湖中的1.06 m湖芯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元素含量、碳酸盐和总有机碳含量等多项指标的分析测定;在明确了沉积物来源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各指标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结合沉积序列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结果,对湖芯中各指标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恢复了青藏高原南部...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动态环境CGE模型的乌梁素海流域氮磷分期调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祥征  吴锋  林英志  杨军 《地理研究》2011,30(4):635-644
氮、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为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氮、磷削减势在必行,但此举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为解决氮、磷削减与经济的矛盾关系,本文以乌梁素海流域为例,利用动态环境CGE模型,通过综合考虑技术进步、人口、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的关系,提出了氮磷分期调控策略.研究表明,近期(2010~2015),乌梁素海流域氮...  相似文献   
998.
浙江省测绘大队始建于1958年,现为省属事业单位,行政隶属浙江省地质勘查局。  相似文献   
999.
Traditionally, the mid-Holocene in most parts of China was thought to be warmer with higher precipitation, resulting from a strong Asian summer monsoon. However, some recent researches have proposed a mid-Holocene drought interval of millennial-scale in East Asian monsoon margin areas. Thus whether mid-Holocene was dry or humid remains an open issue. Here, Zhuyeze palaeolake, the terminal lake of the Shiyang River Drainage lying in Asian monsoon marginal areas, was select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details of climate variations during the Holocene, especially mid-Holocene, on the basis of a 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 Qingtu Lake (QTL) section of 6.92m depth was taken from Zhuyeze palaeolake. Multi-proxy analysis of QTL section, including grain size, carbonate, TOC, C/N and δ13C of organic matter, was used to document regional climatic changes during 9-3 cal ka B.P. The record shows a major environmental change at 9.0-7.8 cal ka B.P., attributed to a climate trend towards warmth and humidity. This event was followed by a typical regional drought event which occurred during 7.8-7.5 cal ka B.P. And a warm and humid climate prevailed from 7.5 to 5.0 cal ka B.P., attributed to the warm/humid Holocene Optimum in this region. After that, the climate gradually became drier. Moreover, comparison of the climate record from this paper with the summer insolation at 30°N indicates that the climate pattern reflecting the Asian monsoon changes was caused by insolation change.  相似文献   
1000.
Mongolia-extensive inside-continental country,with an area of more than 1,5oo,ooo km^2. There are some mountain areas - Hangai and Hantai in the North, and Mongolian Altai in the West, and Gobi Altai - in the Center of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