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6篇
  免费   553篇
  国内免费   501篇
测绘学   277篇
大气科学   478篇
地球物理   755篇
地质学   1323篇
海洋学   61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1386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董标  蔡锋  金保明  刘建辉  雷刚 《海洋工程》2018,36(1):128-137
海滩排水管建设对海滩环境影响较大。以厦门会展中心连岛沙坝式排水管头工程影响海滩演变为例,研究连岛沙坝式海滩排水管头对海滩地形稳定性和沉积的影响。1)通过对研究区连岛沙坝式管头附近海滩10条剖面进行分析,研究管头附近海滩滩肩宽度、滩面坡度和单宽留存沙量等剖面形态变化特征。测量数据分析表明,无管头保护滩面高程降低,滩面坡度总体变陡,滩肩蚀退严重;受管头保护滩面高程上升,坡度变缓,滩肩宽度略有减小,剖面单宽沙量留存比例大于1。2)2012-2016年多期岸线及管头边界线变化结果表明,工程施工后,排水管身始终被沙体覆盖,一年后部分管头被沙体覆盖,最终管头被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3)会展管头附近海滩潮上带和高潮带沉积物自北向南运移,低潮带则相反;潮上带和中潮带上部沉积物从管头所在"连岛沙坝"向两侧海滩输移,而低潮带和中潮带下部输移方向相反。沉积物粒径由岸向海逐渐变粗,越靠近管头,沉积物粒径呈变细趋势。最后讨论了引起管头局部海滩地形地貌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灯光密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效率,采取KDE、ESDA、SDE等方法对中国县域尺度2000-2015年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总体特征、时空演变以及方向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夜间灯光总亮度与建设用地出产出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说明可用灯光总亮度表征建设用地产出,以灯光密度反映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②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东高西低,持续上升;增长速度西高东低,中部居中,但区域间年均增长率最大相差0.56%,整体较为均衡。③ 虽然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由2000年的0.008单位灯光/km2持续上升至2015年的0.025单位灯光/km2,但其核密度曲线始终处于中低水平且右侧区间不断扩大,说明中国建设用地产出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中低水平俱乐部收敛的特征。④ 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全局 Moran's I指数都大于0,建设用地产出效率存在正向空间分布特征,且其局部空间格局变化较小,存在稳中有动,强中有弱,弱中有强的特点。⑤ 方向分布上,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方位角始终在72.420o与81.066o之间,说明东北-西南方向为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且标准差椭圆的主轴与辅轴标准差都有所增加,说明在建设用地产出效率的主要方向与次要方向上都发生了分散现象。  相似文献   
993.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艾比湖湖泊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艾比湖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为典型的内陆封闭性湖泊,由于受内陆极端干旱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湖泊面积显著变化。湖泊面积变化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不同年份的多源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1972—2008年湖泊面积变化情况,并分析了特征年内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认为气候要素中降水对湖泊面积影响较大,另外,人类活动引起绿洲变化,而绿洲农业灌溉用水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较大。同时,还分析了湖泊萎缩引起的湖泊水质恶化以及湖滨植被退化和区域沙漠化等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湖泊面积是流域生态保障的重要指标,可作为反应湖泊流域生态情况的重要指标。由此提出了保护艾比湖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珠江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加剧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磨刀门水道不同年份地形资料和多年枯季潮位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的河床采砂,引起磨刀门上游河段河床大幅下切,河道深泓平均加深0.59~2.25 m,河槽容积平均增加8.91×106~12.11×106m3,使该河段枯季潮差增大,进潮量增加,潮汐动力增强,导致咸水界向上游河段推移;口门围垦整治后,磨刀门口门区由众多岛屿环抱而成的内海区变成人工导堤控制的"一主一支"两条水道,水域面积减少了80%,河槽容积减少了40%,深槽趋于顺直加深,使口门区的"调淡"作用消失,这是咸潮上溯的重要原因;根据多年水文频率分析,发生严重咸潮灾害时,西、北江枯季流量并非都是枯水流量,因此枯季上游来水量变化并不是近年来咸潮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遥感岸线识别技术的射阳河口潮滩冲淤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义平均高潮位在岸滩上形成的痕迹线为潮滩岸线,并利用1995—2003年的3景TM数据,对射阳河口海岸线及潮滩岸线的演变状况进行了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海岸线仅在南大港到沙港段随人工海堤的外推向海推进;潮滩岸线在北岸持续蚀退,南岸持续淤长。河口附近岸滩的演变趋势是逐渐平直。结合实测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北岸潮滩相对稳定;南岸变化幅度较大,潮滩上表面淤长,而下部蚀退,继而探讨了岸线的演变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分析,归纳出3种赤潮发生前后水温、气温和气压的演变模式,并论述各种演变模式与赤潮发生发展的关系。通过数理统计,归纳了华南近海赤潮发生前后阶段水温、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范围以及演变特征,说明了升温降压天气过程、温压稳定过程以及相对于多年月平均值偏暖的年份或时段均有利于赤潮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7.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及海平面上升等自然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和预测海岸系统地貌演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长周期数值模型是海岸系统演变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介绍了海岸系统演变的长周期数值模型的计算原理、信息约减和地貌加速等关键技术、时空尺度及其验证方法。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长周期模型在海岸系统演变的过程与机制和长期演变的数值模拟及预测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引起的海岸系统长期演变等方面的应用与最新进展,并对长周期模型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段雪梅  胡守云  杨涛 《第四纪研究》2007,27(6):1105-1112
对武汉汤逊湖湖泊沉积物T06-1样芯进行了磁性测量、重金属分析和粒度分析,探讨了利用磁参数追踪、指示城市湖泊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低矫顽力的亚铁磁矿物主导了沉积物的磁性特征.磁参数χ,SIRM和ARM与重金属Cr,Zn,Cu和Pb呈现较为一致的垂向变化特征:55cm之下,磁参数值和重金属的含量均较低且稳定;在50~10 cm之间,两者基本呈现随深度的减小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在20~10 cm区间,出现小范围内波动;而10cm至表层,元素含量和磁参数值随深度减小而急剧增加.选取粘土(<4μm)对沉积物中Cr,Zn,Cu和Pb进行粒度校正的结果显示:校正后元素的变化趋向于平稳,但在表层的10cm处Cr,Pb,Zn和Cu的含量仍然较高,表明了表层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关分析也表明了磁参数χ,SIRM和ARM与重金属Cr,Pb,Zn和Cu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0.62≤R≤0.86),表明磁参数可以用于追踪和指示汤逊湖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类型沉积物磁化率的比较研究和初步解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吉云平  夏正楷 《地球学报》2007,28(6):541-549
沉积物的磁化率分析以被广泛应用在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中,不同类型沉积物磁化率的解释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选择了黄土、冲积物、湖积物、风沙堆积和南方红土等五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进行了磁化率的测试,粒度和孢粉分析,试图通过对沉积物磁化率和相关古环境指标的研究,对不同类型沉积物的磁化率予以对比并进行初步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和湖泊沉积中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指示古气候的重要指标;河流沉积物和风沙沉积物的磁化率主要受粒度的影响;影响南方红土磁化率的因素十分复杂,其磁化率的解释比较困难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一研究表明,鉴于不同沉积物磁化率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在运用磁化率进行古环境解释时须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000.
Soil evolution features of debris flow waste-shoal lan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recla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ebris flow waste-shoal l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tigation and control of debris flow hazards, which thus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exploitation of insufficient land resources in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reduction of losses caused by debris flow.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 features and mechanism of soil evolution of debris flow waste-shoal land so as to search for the available modes of its reclam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Jiangjiagou Ravine, a typical debris flow ravine, was selected to study soil evolution features of debris flow waste-shoal l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il physie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il microstruct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soil evolution rates of debris flow waste-shoal land varied with different modes of reclamation. For the land which had been reclaimed for less than lO years, soil evolved most rapidly in paddy fields, and more rapidly in dry farmland than in naturally restored waste-shoal land. For the land which had been used for more than lo years, the soil evolution rates of dry farmland, naturally restored waste-shoal land and paddy farmland decreased in the file. For the same utilization period of ti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recognized in soil evolution features under different modes of reclamation. Analysis data showed that soil clay content, soil thickness, the psephicity of skeleton particles and contents of microaggregates (〈0.02 mm) in paddy farmland were all highest. Soil nutrients and porosity of dry farmland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paddy farmland and naturally restored waste-shoal land, and those of paddy farmland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naturally restored waste-shoal land. Paddy farmland characterized by rapid pedogenesis, stable evolution and high utilizability was the priority candidate for the recla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debris flow waste -shoal 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