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04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21.
赵俊兴  申赵军  李良  王峻  王峰  曹志松 《岩石学报》2011,27(8):2318-2326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为我们进行盆地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应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方法,将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划分出4个长期、2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整个盆地在延长期的"沉积-层序-构造"演化史表现为:LSC1构造初始沉降、湖泊形成:LSC2湖盆快速坳陷,晚期湖泊进入鼎盛期;进入LSC3,盆地周缘构造趋于稳定、盆地开始填平补齐期,湖泊开始充填淤浅; LSC4期河流沉积作用增强,盆地进入超补偿沉积阶段,湖泊被淤塞并进入残余湖泊沉积期。提出并定义了层序结构动力学概念,认为层序结构动力学是在研究层序充填过程中由于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气候、沉积作用等因素控制影响层序结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综合划分基础上,根据一个基准面变化周期中所形成的层序结构变化特征,将层序结构划分出5种基本层序结构单元类型,即A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等5种。针对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沉积体系单元具体分析了层序充填结构特征、结构类型、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层序结构发育类型及充填过程,探讨了大型内陆拗陷盆地层序结构动力学特征。首次提出了"层序结构分布律",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大型内陆拗陷湖盆层序结构分布模式,认为在没有重大构造事件、突发沉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只有那些相邻的层序结构类型才能相互重叠地分布。  相似文献   
222.
针对区域第四纪环境的特点,本文首先提炼和归纳了山西地堑湖盆湖退-湖侵的地貌沉积响应一般表现;然后,依据一些保留比较清晰的区域地貌沉积遗存,对区域第四纪,特别是第四纪中晚期的湖退-湖侵历史进行了分析和追溯.分析结果显示,自S8古土壤或L8黄土层发育或堆积以来,区域湖盆曾在对应于古土壤S8,S5,S2和S1发育时期发生过4...  相似文献   
223.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陡岸沉积模式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沉积时构造运动以断陷为主要特征,在其陡岸形成了以近物源、重力流为主的沉积体系,不同的陡岸类型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本文在研究济阳坳陷的陡岸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断蚀陡岸沉积模式、间歇陡岸沉积模式和持续陡岸沉积模式三种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224.
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通过综合分析大量的地质?测井?地震及室内分析资料,研究了陆相断陷湖盆中砂质滩坝和生物粒屑滩坝储集体的沉积特征,根据滩坝的沉积特征及其分布位置,确定出湖岸线拐弯处滩坝?水下古隆起处滩坝?开阔浅湖滩坝和短轴三角洲侧缘滩坝等四种类型,进而建立了它们的相模式?这些滩坝随着盆地发育演化作规律性分布并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5.
东濮凹陷西部湖相风暴沉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姜在兴  袁政文 《沉积学报》1990,8(1):106-114
本文在论述东濮凹陷西部下第三系沙三段湖相风暴岩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风暴沉积体系的模式,探讨了古代风暴沉积在盆地演化中的发育规律和分布状况及其形成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风暴岩中的对称波痕可用于恢复古水深,而风暴岩本身又是一种较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226.
摘 要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有很大进展,但鄂尔多斯大型湖盆层序地层研究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黄土塬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资料多解性强,横向等时对比困难,尚未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体系。本文通过三年攻关研究,总结出适于这种湖盆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方法体系,笔者称之为“六定”方法体系:“露头剖面定标准、小波变换定级次、湖平面变化定旋回、测井曲线定样式、地震解释定格架、三者结合定方案”。通过“六定”方法体系的系统应用,建立了可以在全盆地范围内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227.
旋回地层学的研究对象由海相地层逐渐转移到陆相深水地层.为了探究通过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在陆相浅水湖盆建立高频层序格架的可能,采用频谱分析、天文调谐、“米氏”沉积速率拾取等手段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黄岩区渐新统坳陷湖盆的岩相敏感曲线-GR数据开展研究.频谱分析结果显示黄岩区花港组受405 ka长偏心率周期(E)、121 ka和97 ka短偏心率周期(e)、28 ka斜率周期(O)以及约22 ka岁差周期(P)的调控.在浅水湖泊环境的富泥区,以La2004天文解决方案给出的65°N平均日照序列为参照进行天文调谐,建立了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在浅水三角洲环境的富砂区,通过滑动窗口频谱分析得到“米氏”沉积速率曲线,结合锆石铀铅测年资料的校验和岩石组合类型联合约束,完成高频层序格架划分.研究表明:黄岩区花港组持续时间约为10.9 Ma,可识别出27个405 ka长偏心率周期,根据偏心率滤波曲线和日照量各级次包络面的对应关系共划分11个四级层序,27个五级层序,分别对应着0.8~1.6 Ma和0.4 Ma的基准面旋回,每个旋回在沉积速率曲线上表现为高?低?高的特征.本次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米氏”沉积速率进行高频层序格架搭建及层序?时间单元拾取的新方法,拓宽了旋回地层学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28.
近年来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逐步走向定量化,将其标准化已成为沉积学界的共识。可容纳空间作为层序标准化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不同可容纳空间背景下汇水盆地的坡度和沉积供给量均存在差异,其复杂的沉积过程造成当前研究难以准确刻画出对应层序参数演化与三角洲形态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次研究选取中国2个典型的湖泊—三角洲进行对比研究,包括较为平缓的鄱阳湖赣江三角洲(地层倾角小于1°)与坡度相对较大的岱海湖周缘三角洲(地层倾角3°~10°)。通过对近30年不同水位期卫星照片解译,并将其与现代沉积剖面解释相结合,明确了: (1)可容纳空间快速增加背景下,湖岸线变化相对稳定,但平面影响范围较小; 三角洲在低位域(LST)时期主要发育帚状或朵状前积体,在湖侵域(TST)和高位域(HST)时期主要表现为朵叶状或鸟足状前积体。(2)缓坡低可容纳空间背景下,湖岸线变化较为剧烈,并且影响范围较大; 三角洲在低位进积域(RST)时期多以鸟足状前积体为主,内部发育指状沙坝,高位域(HST)时期表现为鸟足状前积体,同时沿岸沙坝较为发育。综合上述认识,结合沉积正演模拟结果,在经典层序和滨岸坡折岸线迁移模式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可容纳空间快速增加背景和低可容纳空间背景,建立了对应的层序—三角洲发育模式,并从长短周期尺度分析了不同可容纳空间背景下层序—沉积演化过程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29.
冀中早第三纪湖盆演化、油气评价与找油方向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冀中坳陷大量钻井岩性剖面、地震测线和实验室分析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冀中坳陷下第三系区域地质特征、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环境变迁、沉积相带展布和油气分布状况。把冀中坳陷下第三系划分为断陷分割充填期、断陷扩张深陷期、断陷萎缩期、断坳扩展期和断坳抬升消亡期五个演化阶段。最终把区内12个凹陷划分为继承型、早盛型、过渡型、偏移型和沉降型五种类型湖盆,并对它们进行了含油气评价;指出廊固和坝县凹陷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是今后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饶阳凹陷东部、晋县和束鹿凹陷,要立足小断块,不断发现小油藏,保证冀中油气长期稳产。  相似文献   
230.
陆相湖盆中沉积物供给因素对层序地层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荣红  余素玉 《地球科学》1997,22(2):139-1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