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10篇
  免费   1457篇
  国内免费   1012篇
测绘学   1175篇
大气科学   762篇
地球物理   725篇
地质学   2566篇
海洋学   232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431篇
自然地理   5088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522篇
  2021年   606篇
  2020年   494篇
  2019年   551篇
  2018年   337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398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720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650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卢耀如 《地球学报》2014,35(2):129-130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中,地下水资源量约占8千亿立方米。但是,我国有70%的城镇的人民生活用水是依靠地下水。而我国人均水资源目前已不足2100 m3/(人·年),距离联合国规定的缺水标准1700 m3/(人·年),为缺水的标准,已是为期不远了。北方干旱区及南北方大都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只有一百多至几百立方米/(人·年),都是缺水的地区与都市。水资源,不只是供给人类生活饮用,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水资源,人类衣、食、住、行、其他方面的各种物质生产,都需要水资源。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即:水的质和量。在水的质方面,由于以往我国  相似文献   
952.
与碎屑岩地区相比,特殊的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导致岩溶区存在不同的水土流失过程和特点,尤以峰丛洼地区最具代表性。通过广西平果县果化岩溶峰丛洼地土壤地表侵蚀和地下漏失的调查研究显示:洼地不同地貌部位水土流失差异较大,从山峰、垭口、山坡、山麓到洼地底部,土壤地下漏失模数分别为49.09 t/(km2·a)、212.06 t/(km2·a)、727.71 t/(km2·a)、1104.03 t/(km2·a)、909.11 t/(km2·a),分别占该点年均总土壤侵蚀模数的92.43%、96.24%、78.57%、70.88%和38.6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存在差异,其土壤侵蚀模数大小依次为坡耕地苦丁茶地苏木林地灌草坡牧草地。通过对该地区水土流失防治及石漠化综合治理,山峰主要涵养水源林、山坡主要发展生态产业防治水土漏失、洼地修建排水系统工程得到良好的效果,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从2003年到2010年下降了65%。  相似文献   
953.
正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制的6种青藏高原三江源土壤成分分析系列标准物质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编号为GBW07475-GBW07480。青藏高原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也是世界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和主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现在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于这里。人们将它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并称之为地球"第三极"。  相似文献   
954.
《中国勘察设计》2014,(3):23-24
2014年,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中心工作,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积极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着力抓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努力发挥科技对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55.
正本刊讯报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将如何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在近日举办的奉贤·2014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上,201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西泽立卫、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院副总建筑师杨明等国内外知名建筑师齐聚一堂,围绕"当代大都市新区发展策略"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参会嘉宾分别围绕"基于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城市与设计"、"滨水空间营造"、"打造时尚与活力之都"3个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讨论。  相似文献   
956.
正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阐明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  相似文献   
957.
本文从环境、功能、形式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型医疗建筑在条件限制下如何解决功能设计的问题,并提出可操作和执行的设计措施,以提高医院内部使用功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58.
郭家湾煤矿地处神府矿区新民采区西北部,为生态环境脆弱区。井田七层煤三个煤组开采后引发地面塌陷、含水层疏干、土地结构变化等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陕北煤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以1∶10000野外详细调查为依据,首先进行现状评估,然后针对矿山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加剧、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最后提出了以移民搬迁、回填裂缝、生态恢复、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等为主的防治措施,让煤矿开采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并行。旨为陕北地区乃至全国煤矿,在保护地质环境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959.
<正>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一些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这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呈现的亮点之一,如"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等等。无疑,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基本制度和管理办法,推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实施,推广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是学习贯彻环境保护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60.
《山西地质》2014,(4):9-9
近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举办的"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分论坛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作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题发言,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构建矿山生态文明建设新机制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