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9篇
  免费   843篇
  国内免费   1277篇
测绘学   313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483篇
地质学   3426篇
海洋学   198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28篇
自然地理   2470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539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中国海污损生物区域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损生物区域性差异是指不同港湾或海域污损生物种类组成的不同而言的。不同的海港、船只、浮标及平台,它们的污损生物种名录可能相同,也可能完全不同,给具体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迅猛发展,急需这方面的资料。因为过去没有系统的研究,要了解某特定海区污损生物的情况,不得不进行专业性的调查。  相似文献   
102.
103.
几种海洋附着生物对海洋用钢影响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仪器进行自然腐蚀电位、线性极化和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的测定,来研究微生物粘液膜和大型附着生物的藤壶、牡蛎、苔藓虫、蜾赢蜚及藻类的覆盖层对碳钢、低合金钢等海洋用钢腐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浸海初期(10天左右)试样表面形成的微生物粘液膜具有某一程度的保护作用,尔后随着浸海时间的延长,保护作用减小,腐蚀率变大;几种大型附着生物覆盖层的保护作用大小的顺序如下:蜾赢蜚>藤壶>藻类>苔藓虫>牡蛎。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软土、湿地、滩涂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对测量控制点的影响;主要探讨了此类地区控制点标志的设计、施工。借助于建筑桩基技术和道桥施工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某三角洲湿地滩涂地区统一布网。几年来,结合滩涂湿地测量、海岸防护和滩涂开发工程对部分控制点进行了初步检测,给出了部分检测数据。应用和检测均表明:桩基标石可较好地解决软土、湿地、滩涂地区控制点布设难题,显著提高软土海岸地区测量控制点标志的稳固性,从而延长控制网的可使用期。  相似文献   
105.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基础上,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的原因,即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河流上游拦蓄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发生的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等。提出了保护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06.
王波 《海岸工程》2002,21(4):6-12
简要介绍了活性污泥1号模型中14个污水水质参数与5个化学计量系数的估测方法和典型取值。  相似文献   
107.
氮(N)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元素,N循环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促进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的N循环亦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EC)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海洋中的N循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主要对海洋沉积物中的N循环过程进行了阐述,包括海洋沉积物中N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中N与生物生产过程的关系、早期成岩作用及N的去营养化、沉积物中N循环及其控制机制、颗粒N的形成及其功能、N与其他生源要素循环的关系)及沉积物中N循环的研究方法等,以期对进一步开展N循环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8.
湿地为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以及过湿的土地,还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并与其衍生的生物种群构成特有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分布广的国家之一,按面积是世界上第三湿地大国。我国对湿地开发利用的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利用湿地植物资源的记载,然而对湿地较系统的成因,保护及资源持续利用的研究则是在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近几年由于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在沿海兴建经济开发区,对湿地产生了伤  相似文献   
109.
中国沿海湿地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泽爱  贾泓 《海洋通报》1996,15(1):78-83
沿海湿地是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沿海湿地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与沿海湿地资源方面有关的问题和作用。并根据中国一抽有条件提出了沿海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0.
对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岸水域进行水质及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深圳湾潮汐对红树林中微型生物生态及湿地污染状况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藻类在红树林中具有较好的水质污染指示作用,其生态功能大于纤毛虫、轮虫等微型生态类群;微型生物可通过食物链对污染物起放大和传递作用,传递途径在水体中以藻→纤毛虫为主,底质中以藻→底栖动物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