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滇池不同流域类型降雨径流对河流氮磷入湖总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通过对滇池三种不同流域类型的雨季初始期三场降雨径流的汇水河道的入湖口水质和流量监测 ,重点分析了典型城市纳污河流、城乡结合型河道和农业重污染区河道的营养盐携带状况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流域类型河流的氮磷营养盐入湖总量受降雨过程及特征、流域类型特征、降雨径流流量、径流水营养盐浓度综合控制。城乡结合型河道 (大清河 )有最高的TP、KN (凯氏N)、NH3 N、NO3 N和NO2 N入湖总量 ,三场降雨累积量分别为11374 3、 12 7971 7、 85 36 5 4、 92 3 4和 84 1 2kg ;城市纳污河流 (乌龙河 )有最高的单位面积入湖总量负荷 ,TP、KN、NH3 N和NO2 N分别为 5 35 7、 5 86 0 5、 382 1 9和 2 4 6kg/km2 。  相似文献   
122.
滇池水-沉积物界面磷形态分布及潜在释放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对滇池35个上覆水-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以及沉积物中磷释放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表现为:有机磷(OP)(1482.49±1156.82 mg/kg)钙结合态磷(Ca-P)(865.54±558.40 mg/kg)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Al-P)(463.77±662.18 mg/kg)残渣态磷(Res-P)(218.52±83.11 mg/kg)可还原态磷(Fe-P)(128.13±101.56 mg/kg)弱吸附态磷(NH4Cl-P)(2.26±3.05 mg/kg);滇池上覆水草海总磷浓度处于劣Ⅳ类水平,外海不同湖区总磷浓度介于Ⅳ~Ⅴ类之间;滇池水体中的磷以颗粒态磷含量最高;滇池表层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是由快反应和慢反应两部分组成.释放过程主要发生在前8 h内;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最大释放速率、最大释放量、磷的释放潜力平均值均表现为:草海外海北部外海南部湖心区;滇池表层沉积物中磷的释放主要由NH4Cl-P、Fe-P、Al-P和OP进行,其中,NH4Cl-P和Fe-P所占比重较大;磷的释放与上覆水中溶解性总磷、溶解态无机磷和溶解态有机磷呈显著正相关,预示着上覆水中磷的迁移转化更多地受到水-沉积物界面浓度梯度的控制,进一步说明不能以总磷含量来评价湖泊磷素释放的状况,需与磷形态及分布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3.
滇池中芽孢杆菌的ARDRA分类及溶藻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华  张荣先  陈浩  杨志荣  孙群 《湖泊科学》2008,20(5):675-680
针对从滇池中分离到的28株芽孢杆菌,用扩增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法(ARDRA)行了初步分类,共获得5个操作分类单元(OUT),其中OTU5为主要类型,包括14株细菌菌株.同时,以铜绿微囊藻和水华鱼腥藻为裂解对象,对该28株菌株的溶藻能力进行了测定,发现OTU5中有6株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溶藻能力,其培养液上清液具有强烈的溶藻作用,能在pH7、25℃的条件下抑制受试藻类的生长,可见,该6株芽孢杆菌应是通过分泌胞外物质而起溶藻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4.
滇池福保湾沉积物磷的形态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滇池福保湾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形态及间隙水中PO43--P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福保湾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差异大,河口区TP高达(5630.59±424.25)mg/kg,东西沿岸区TP只有200-300mg/kg,无机磷(I-P)是TP的主要部分,占TP的55%-74%,铁/铝结合态磷(Fe/Al-P)是I-P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I-P的90%,不稳定性磷∞P)含量很低,只占TP含量的0.5%.福保湾沉积物具有极高的Fe/Al-P含量,说明湾内具有很高的内源磷负荷,这与福保湾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和藻类暴发关系密切.湖湾沉积磷的垂向分布规律较复杂,但基本上是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福保湾周边区域近几年人类活动作用加强,褐保湾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在湾内不同区域应用Peeper(渗吸膜式)技术,获得了间隙水中PO43--P的垂向分布特征,PO43--P浓度自上覆水向下层间隙水呈先升后降,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福保湾间隙水PO43--P浓度同沉积物L-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α=0.05),但Fe/Al-P、Ca-P、org-P和TP含量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5.
滇池水生植被演替及其与水环境变化关系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通过滇池水和植被和水体污染状况的全面高调查(1995-1997年),揭示了水生植被的演替动态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滇池现有水生植物22种,以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arPhiloxeroides)、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取草(Myriophyllum spicatum)等为优势种,其水生  相似文献   
126.
滇池东北岸生态修复区的环境效应——Ⅱ.污染净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滇池东北沿岸带生态修复区去除水体中污染物和营养盐的能力.对修复区在重富营养水体迎风岸、无陆源污染情况下通过收获水生植物和促进悬浮物沉降方式去除的湖泊内源污染物质进行了定量的监测分析.结果显示,修复区对外来的悬浮物质具有强大的凝集、固定作用,植被区内每平方米湖面平均年沉积量达118.9 kg(干重),其中的氮、磷、有机碳含量分别达120 g/(m2·a)、70 g/(m2·a)、1080 g/(m2·a):修复区内的底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表层沉积物中氮和有机碳含量比原初提高了4倍以上;修复区内水生植被具有极高的生产能力,仅2002年修复区就收割打捞水生植物113t(干重),由此去除氮、磷分别为30.0 g/(m2·a)和4.8 g/(m2·a).因此,沿岸带生态修复完全可以作为湖泊内源污染净化的一项工程措施在滇池东北沿岸或类似重污染水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7.
在获取滇池湿地植物、水质、土壤等数据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CIS技术,分析滇池湿地演变规律,并从经济、环境、社会、生态4个方面对滇池湿地进行效益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湿地和植物群落面积占整个环湖带面积的92.2%,与2007年相比,增长率为141.4%,湿地效益评估总价值增加了34.39亿元,滇池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8.
《天文爱好者》2009,(5):95-95
“红土地”夜晚的星空相当美,在城区是绝对见不到那样的景象的。当夜幕降临时,深蓝的天空中点点星光逐渐布满了整个星空。这天晚上还下了雨,不过后面就晴开了。高老师说,雨后的天气是利于天文观测的。  相似文献   
129.
为解决滇池防洪与兴利的矛盾,根据滇池流域1953~2007年的水文资料,对滇池流域径流和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径流和洪水调节计算,采用下包线法,分析了滇池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130.
云南滇池近现代沉积速率及气候干湿变化的粒度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云南滇池沉积物柱芯DC1样品的放射性核素137Cs和Pb210测试分析,发现该柱芯Cs137自1954年首次沉降以来存在1963年、1975年和1986年三个较为明显的蓄积峰,获得滇池自Cs137相应的时标年份到2007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062g/cm2·a-1、0.051cm2·a-1, 0.049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