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629篇
地质学   664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潘善德 《中国地震》1989,5(4):45-52
本文把Jeny D.Jones(1982)的断层应变软化模型推广到非均匀应变软化和滑动偏转情形,并研究了其失稳条件。研究表明,除断层本构律外,断层非均匀应变软化及其滑动偏转是影响不稳定判据的两个重要因素,真实地模拟断层非均匀应变软化、滑动偏转过程和合适的断层本构律有可能会提高预报强震发震时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2.
重力构造的力学研究——铲式断层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服从抛物线型破坏准则的滑移线场理论,对重力构造的铲式断层进行了力学研究。岩层重力滑动的坡度与岩石强度、滑动系统厚度、孔隙压力以及润滑层有关;铲式正断层自上至下由张性、张剪性、纯剪性过渡到压剪性,铲式逆断层上下一致为压剪性  相似文献   
63.
四川彭县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前龙门山区彭县推覆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推覆体内部划分出若干不同的构造带,强烈压缩变形的白水河断裂带为其“根带”。它们主要是旱第三纪末的陆内俯冲挤压导致的褶皱-逆冲作用以及随后的重力滑动作用形成的。推覆体在滑移过程中发生变形,并对原地岩系的构造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64.
平面滑动标准化法是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以下简体电算)大量区域水化资料的一种方法。它能够较好地反映水中各种元素的区域分布和圈定高背景区,准确地确定各类水异常的规模、强度和空间展布,有效地检出大量数据中的微弱信息,比传统整理方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本文以65地区的应用效果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5.
鲁西煤田多级滑动构造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朋菊  卜昌森 《地质论评》1995,41(6):503-508
鲁西石炭二叠纪与中奥陶世之间的假整合面为本区煤田的主滑面,它与煤系中若干次一级同共同组成多层次多级别的滑动构造系,本文主要分析该滑动构造系特征,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以及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西南约10km的狮子口地区,发育一个长约8km、宽约3km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它由下伏系统、滑动系统和前缘推挤带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滑褶型重力滑动构造。它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130.5~193.7℃和180~230MPa;l;形成深度约5~10km;总体岩层收缩量32.2%;总滑移距离1060m;活动时间上限127.65士38.29万年。它是燕山运动期间南北向挤压体制下,在黄陵背斜东、西两侧应力屏蔽区内派生的近东西向拉伸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相似文献   
67.
在欢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马杏垣、索书田、游振东和刘如琦所著《嵩山构造变形》一书已由地质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约38万字,附有大量插图和照片。全书共分四章,论述了嵩山的重力构造与构造解析。 《嵩山构造变形》一书是二十多年来由马杏垣教授亲自带领北京、武汉地质学院近百名师生长期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的集体劳动成果。为我国构造地质学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理论。我国地质界老前辈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教授认为该书“描述精细、讨论深入,特别对重力滑动构造之阐述令人信服,确是我国地质界之重大贡献,值得我们详细阅读”。同时,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主席Zwart教授称赞该书是“对构造分析具有现代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8.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东段古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昆仑活动断裂托索湖——玛曲以东肯定那一带, 可据阿尼玛卿玛积峰为界再分为花石峡段和玛沁段两个在几何上不连续的段落. 两段在表征断层全新世活动特征的古地震事件方面有明显差异, 花石峡段的地震活动性明显高于玛沁段的地震活动性. 古地震研究表明, 花石峡段上3次强震活动相邻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别约为500 a和640 a, 玛沁段上最近两次古地震事件间大致有1 000 a左右的时间间隔. 根据断层平均滑动速率计算的花石峡段7.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411~608 a, 相对应的同震平均水平位错约为(5.75plusmn;0.57)m. 虽然玛沁段的地震活动性较弱, 但由于该段上最近一次地震事件离现在较为久远, 已经积累的应变能应该使我们对其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分析有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9.
1997年11月8日西藏Mw7.5级玛尼地震是干涉雷达技术应用于地震观测以来的一次重要事件.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应用广泛使用的Okada线弹性位错模型,假设断层的各个分段滑动量均匀,反演得到断层各个分段的几何参数和均匀滑动量.本部分的反演进一步去除滑动均匀假设,并利用更能反映断层真实状态的角形元位错模型(线弹性),在第一部分反演得到断层几何的基础上,反演断层面的静态位错分布.反演结果表明,线弹性滑动分布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观测数据,进一步提高反演的数据拟合程度.最终得到了断层面上的走滑和倾滑位错分布.首次得到的断层面滑动分布显示断层面滑动在浅部(0~12 km)比较集中,地震破裂长度约170 km,最大左旋走滑位移达4.8 m;反演结果还表明局部段落存在较大倾滑位移,量值达到1.9 m,这在断层模型中是不能忽略的,它可能是断层两侧形变不对称的原因之一;反演得到的标量地震矩为2.18×1020 N·m,相当于矩震级Mw7.5,与Velasco等利用地震波形反演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0.
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球海温海冰GISST2.3b资料以及英国CRU提供的南方涛动指数,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区域海气系统内部联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年际变化间的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迁;最近50a中,西太平洋地区海温变化与南方涛动的联系存在更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在IWP与ISO相关关系微弱时,在西太平洋赤道北侧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海温较暖(冷)时存在反气旋(气旋)环流。这样的高海温-反气旋系统与ENSO时期典型的低海温-反气旋的系统相反,其动力学作用将不利于维持ENSO与西太平洋海温变化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