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01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钱永甫  郑琼 《大气科学》2001,25(5):641-649
用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Nju-PσM),以观测的瞬时气象要素场作为模式初始场,作了24个月动力延伸预报试验,利用距平符号一致率(P)、距平相关系数(AC)和均方根误差(RMS)对预报结果进行了评估和分析。试验表明Nju-PσM对月平均环流有一定的预报能力,气候漂移证正和预报结果的线性、势力的线型两种合成方法都对预报效果有明显的改进,把动力延伸预报与年际和月际持续性预报进行对比后,表明动力预报结果的各项评估分均为最高。预报场和实况场的空间滤波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表明,模式对大尺度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较强,而对较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则差一例。  相似文献   
102.
苏其辉  吴康森 《地震研究》1995,18(3):272-281
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中的零漂项,从整体上看,在缓慢地变化着,本文以朔望月的一半作为时间长工,分段对零漂进行线性模拟,之后,再进一步消除长周期潮汐波对零漂的影响,提出了零漂的变化,这是一种低频非潮汐信息,它负载于零漂之上,可能含有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103.
稳定氧碳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荣坤 《沉积学报》1994,12(4):11-21
笔者对湖北宜昌寒武系、奥陶系和鄂尔多斯布1井寒武系、任3井奥陶系的大量样品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中的δ18O、δ13C值均向较高负值漂移;正常和咸化海水成岩环境中δ18O、δ13C值均向高正值漂移;较深埋藏成岩δ18O值向高负值漂移.且与埋深成反比,而δ13C值相对较稳定或向低正值漂移。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介绍了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时,在云南鹤庆县(100°12′E,26°35′N),测量日本ETS-Ⅱ同步卫星136MHz信标法拉弟旋转所得到的一些主要观测结果:(1)电子总含量的日变曲线中出现提前日落现象;(2)F区峰下电离对法拉弟旋转的贡献在日食期间相对变小;(3)没有出现与日食明显有关的声重波扰动。  相似文献   
105.
聂文明 《地球学报》2005,26(Z1):202-202
地质历史上最严重的冰期发生在新元古代末期(约635 Ma),其结束的标志是沉积了一层薄薄的、横向连续展布的、δ13C呈明显负异常的碳酸盐盖帽。地质学家提出了多种成因模型来解释碳酸盐盖帽δ13C负漂移,最著名的有:生物产率下降说,滞留海水翻转说的甲烷渗漏分解说。对黔南、浙西新元古代碳酸盐盖帽碳氧同位素研究表明,δ13C负异是甲烷渗漏和海水翻腾共同作用的结果。理由如下:① 贵州瓮安和朵丁剖面的岩石结构与现代古代甲烷渗漏形成的碳酸盐沉积相似;② 碳酸盐盖帽上覆的浅水相磷块岩沉积为海水倒转说提供了佐证,因为浅水区磷质来源于水体倒转时携带的深海磷。始于 Marrinoan 冰期结束的海水倒转导致碳酸盐盖帽的形成,并促使磷块岩在浅水区域的沉积成矿。水体倒转的另一效应是将深海负δ13C 的碳酸盐带到浅水区域,碳酸盐盖帽和上覆磷块岩的负δ13C值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6.
零地漂移是防雷工程及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指标。零地漂移电压过大,可造成计算机等高精度仪器的不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本文对零地漂移的产生原因做了一些初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7.
热带气旋动力的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斌 Elsb.  RL 《大气科学》1998,22(4):535-547
  相似文献   
108.
陀螺经纬仪敏感系统振荡平衡位置的漂移,会使仪器的定向观测值产生系统误差,本文对4台国产TDJ-88型陀螺经纬仪启动状态和自摆状态的振荡漂移进行了测定研究,与国内外三种同类仪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DJ-88型仪器系统漂移明显,相同时间内的漂移值自摆时大于启动时,两种工作状态下的漂移方向相反;三种同类仪器启动工作时的系统漂移也比较显著,且观测误差很大;TDJ-88仪器与其它仪器相比,系统漂移和观测  相似文献   
109.
总结引起零点漂移的原因,给出了一种可以有效抑制零点漂移的滤波器的指标和特性,使用该滤波器后,TDE—324C地震数据采集器的动态范围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0.
渤海湾湾顶海岸带BQ1、BQ2孔的磁性地层序列显示两孔分别在孔深27 0~30.8 m和1 8.5~21 5m处存在地磁极漂移.BQ1孔光释光(OSL)测年表明该漂移距今15~25 ka BP,与莫诺湖漂移的发生时间(23ka BP)接近.相应地,BQ2孔较前的漂移可能与哥德堡亚时相当.沉积学、古生物地层学、OSL和古地磁综合研究,建立了BQ1孔晚更新世以来的年代地层框架上更新统下限73 53 m,约123.9 ka BP;全新统下限18 48 m,(10.3±0.79)ka BP.上更新统上部陆相及海陆过渡相沉积物中18 48~34 1 5 m的OSL年龄10 3~33 3ka BP,对应深海OIS2阶段;上更新统下部的海相沉积物(第三海相层)中66.65~73.53 m的OSL年龄约11~1 24 ka BP,对应OIS5e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