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31.
132.
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配备2套GM4-XL磁通门磁力仪进行地磁观测,探头置于同一地下地磁房。自2017年以来,2套仪器每年夏秋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数据漂移现象。从数据连续率、完整率及台站背景噪声、数据预处理等角度,对2017年以来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与山西省其他台站地磁数据进行差值检测,结合地磁房附近地质条件、地下地磁室及观测墩建设、降雨等因素,分析认为,大同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磁观测数据漂移的原因在于,夏秋季降雨致土层渗水,玻璃钢罩密封性较差,探头室地面积水,造成观测墩基不稳,使得置于观测墩上的仪器探头水平状态改变,进而引起观测数据发生漂移。  相似文献   
133.
朝鲜平南盆地寒武系包括黄州群和法洞群下部.为了与邻区及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地层进行对比,对黄州群(从下到上分为坪山组、中和组、黑桥组和林村组)和法洞群下部(戊辰组和古丰组)进行了生物地层学和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素分析.生物地层学研究表明,坪山组和中和组分别不早于寒武系第三阶和第四阶.坪山组δ13C值变化范围为0~-3.1‰,中和组为-4.7‰~2.0‰,黑桥组为-1.0‰~2.4‰,林村组为-2.6‰~0.4‰,戊辰组为-1.3‰~0.4‰,古丰组为-1.0‰~2.4‰.综合对比分析,坪山组、中和组和黑桥组大致对应寒武系第三阶-第四阶,林村组大致对应第二统与苗岭统界线附近,古丰组大致对应芙蓉统.中和组上部-黑桥组(正漂移)、林村组下部(负漂移)和古丰组中部(正漂移)记录的3个碳同位素漂移事件可能分别对应MICE(mIngxinsi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ROECE(redlichiid-olenellid extinction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和SPICE(steptoean posi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全球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4.
在研究高程突变TIN的滤波算法基础上,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首先,进行粗差剔除,之后以Mean Shift算法进行点云分类,并分块构造D-TIN,分别设置动态坡度阈值;最后,对滤波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有效地滤除原算法中不能滤除的植被及其他地物,提高了滤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5.
电子倾角传感器普遍存在倾角漂移和输出数据跳变的现象,检测倾角传感器的倾角漂移规律和数据跳变的固有频率可以有效改善倾角传感器的数据质量。基于高分辨率电子倾角传感器HRTM(very high resolution tiltmeter)的工作原理,分析影响倾角传感器倾角漂移的因素,设计检验倾角传感器输出数据固有频率的实验平台,提出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固有频率检测方法。基于地下室恒温环境下采集的10 h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倾角输出数据存在明显的倾角漂移和输出数据跳变现象,倾角漂移与仪器内部温度高度线性相关,x轴、y轴跳变的固有频率分别为2.773 Hz和2.813 Hz。  相似文献   
136.
根据均值漂移模型,针对重力场特点,综合利用高精度DEM数据及绘图法,本文提出了三种重力数据的粗差探测与剔除方法,对重力点数据进行全面的粗差探测与剔除,为建立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数字大地水准面、垂线偏差模型提供可靠的基本数据;实际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粗差探测与剔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7.
AST3是将要安装于位于南极内陆冰穹A的昆仑站的3台口径50 cm的施密特望远镜,寻找变源(尤其是瞬间变源)是其科考目标之一,需要通过图像相减测光方法实现.首先需要根据初期的观测数据生成标准模板图像,而后在长期观测过程中,将模板图像与新观测到的图像进行相减测光处理,从而发现变源.模板在观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给出了模板制作的流程,并且验证了其可实现性和功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8.
《地理教学》2013,(9):63-64
正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却对"地底下"的认识十分浅显。根据地球板块学说,地球表面像被分为一个个板块,包括大陆和洋底,它们一直在做非常缓慢的漂移运动。长久以来,地球科学家们一直被一个基本问题困扰着:和陆地上的山峰相应,大海的海底表面也是群峰迭起。但这些海山和海底隆起的成因是什么?美国科学家摩根约40年前提出的"地幔羽"假说给出了一种解答,但也引发了地球科学领域最大的争论。今年2月14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刊发了  相似文献   
139.
邹镇宇  张俊  薛兵 《地震》2012,32(3):78-86
地震数据采集是数字化地震观测的重要环节, 因为模拟数字转换器(A/D)是地震数据采集器的重要部件, A/D的技术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据观测质量。 放大器及A/D的漂移和 1/f噪声是数据采集器漂移的主要来源, 对以低频信号观测为主要特征的地震观测有较大影响。 为降低其影响, 本文在算法上对此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在目前autozero技术上做出一些改进, 即用调制解调技术来降低1/f噪声对信号精度的影响, 并做了相应的算法模拟。 在此基础上, 对算法做了进一步改进, 利用高次谐波加权求和使输出信噪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结果表明, 通过优化解调算法, 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噪比约2 dB, 对试验电路获得的测试数据应用优化解调算法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0.
白高波 《地球》2012,(3):41-42
在美国亚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群山之间,有一块长208公里、宽8~18公里的神秘峡谷,几乎常年不下雨,更有过连续六个多星期气温超过40℃的纪录。在炎热的日子里,死亡谷的深度能够产生对流烤箱效应,过热气体被限制在谷内循环并进入所有阴暗区域。每逢倾盆大雨,炽热的地方便会冲起滚滚泥流。峡谷两"岸",悬崖绝壁,地势十分险恶。这,就是流传于世的死亡谷。1849年冬,一列怀着淘金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