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425篇
地质学   568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新疆独山子泥火山喷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锰  王道 《内陆地震》1996,10(4):359-362
新疆独山子泥火山喷发特征的研究李锰,王道,李茂伟,戴晓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830011)1995年8月3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震办公室李凡德报告,独山子泥火山近期喷发,达尔庙29号井水位出现异常。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派出工作组...  相似文献   
82.
五大连池火山群的构造环境与喷发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大连池火山群位于松辽裂谷的北端,这里的火山活动同裂谷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五大连池火山区发育着典型的“X”型断裂,其次是经向张断裂和纬向压断裂,它们是同一应力场作用下的产物,本文提出了“X”型断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认为五大连池区处于“X”型断裂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处于剪切应力的最大值阶段,两组断裂呈正交。  相似文献   
83.
在确定潜在震源区中地震和地质资料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裕明 《地震地质》1992,14(3):275-278
在确定潜在震源区中如何应用地震和地质资料是编制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利用地震和地质资料来勾划地震带和潜在震源区的范围和方向,以及确定本底地震和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限  相似文献   
84.
85.
活断层是地震的潜在策源地。然而不同的活断层上地震潜在能力有极大的差别。客观地评价活断层上地震潜在能力不仅是地震预报研究的需要,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布局和抗震决策也极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对弱活动性断裂的研究与对强活动性断裂的研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本文以弱活动的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带为例,讨论了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断裂带的地质结构以及断裂的切割深度等因素对该断裂带地震潜在能力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86.
本文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定浙江省及其邻区的5.0级和5.5级地震的潜在震源区,并研究了它们的发震背景特征,同时与强震区的地震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两种地区的发震背景在地质构造和深部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还指出了未来有可能发生5.0级地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87.
88.
本文对长白山火山地质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喷发期和七个喷发阶段作了系统阐述,详细划分、描述了喷发物堆积类型及特征,论述了火山活动机理及演化历程。首次指出长白山火山基浪堆积,对新发现的侵入相和次火山岩相岩百与喷出相岩石做了对比,指出同源于一个碱性岩浆房。  相似文献   
89.
90.
潘华  鄢家全 《地震地质》1993,15(4):347-352
阐述了核电厂选址工作中,确定设计基准地震动的“地震构造法”的构成及其基本原则,就其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颁布的新旧两版“核安全导则”(1979年版、1991年版)中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地震构造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它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