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8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温州地区淤泥质潮滩冲淤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滩涂围垦、水产养殖、防波堤建设和航道疏浚等往往涉及潮滩冲淤变化的研究。冲淤变化是一种复杂的物理过程,它包括许多自然因素和人类诱发因素。该文使用MSS、TM、ETM及SPOT四类数据源,共计24个时相,时间跨度为1976—2002年,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水边线高程反演技术,确定了温州地区不同部位淤泥质潮滩岸线的变化,计算不同部位潮滩坡度及淤积、侵蚀速度,为温州地区潮滩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2.
潮滩盐沼物理过程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综述了本世纪国外潮滩盐沼堆积、侵蚀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潮滩盐沼的粘性泥沙沉积动力机制的分析、对潮滩盐沼的物理过程的详细观测研究、沉积模式研究,以及潮滩盐沼物理过程的知识在海岸防护和其它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3.
浙江瓯江口南岸潮滩相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钦春 Berg.  GW 《地理学报》1994,49(6):509-516
瓯江口南岸潮滩可分为三个沉积地貌相带:高潮滩物质由砂、泥混合沉积组成,沿岸沙堤增长;中潮滩物质以砂质为主,坑、洼地貌遍布,滩脊发育,是潮滩中最活跃,对水动力条件反映最敏感的相带;低潮滩物质由泥质组成,滩面平缓,是稳定的淤积带。潮滩相带的沉积物、地貌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瓯江入海的水沙对瓯江口南岸潮滩演变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4.
潮滩剖面形态与泥沙分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潮滩剖面形态与多组分泥沙分选是海岸动力学与河口、海岸地貌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对保持生物多样性、研究沉积历史和沿海工程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现场观测、理论解析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归纳了在潮滩剖面形态特征与多组分泥沙分选方面研究的主要进展。回顾了潮滩剖面形态分别在潮流和波浪主导下的经典理论解析解,剖析了包括潮流、波浪泥沙来源及特性等主要影响因子以及植被、海平面上升、围垦工程等其他影响因子对潮滩剖面形态水平向、垂向泥沙分选过程的作用机理,同时提出了考虑水动力、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等多因子耦合作用下潮滩演变研究以及定量化预测方向的若干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5.
龚政  石磊  靳闯  张茜  赵堃 《水科学进展》2021,32(4):618-626
在江苏盐城川东港南侧潮滩设置了一系列水准桩,使用滩面高程观测仪对滩面高程进行7 a(2012年10月—2018年11月)的逐月现场观测,结合遥感资料获取米草前缘位置变化,探究淤泥质潮滩中长期演变规律及米草生长在潮滩地貌演变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滩区域地下过程(土体膨胀、压缩等)对滩面变化起控制作用;盐沼区米草生长促进滩面沉积,随米草前缘向海生长,盐沼中部区域年增长率降低,靠近米草前缘区域滩面年淤积量增加,但米草向海推进对光滩区域演变影响小;潮滩剖面自陆向海依次可分为基本稳定带、快速淤积带、基本稳定带、快速冲刷带,潮间带中部坡度逐步增大;滩涂面积保有量在2012—2018年观测时段内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166.
潮沟在海岸动力作用下因沟壁崩塌而频繁地迁移摆动,显著影响潮滩-潮沟系统的稳定性。现有研究多关注涨潮时期潮沟内部的水流冲刷,落潮期间的渗流侵蚀过程却少有涉及,亟需研究渗流对潮沟沟壁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探究渗流对潮沟沟壁崩塌的影响,从沟壁崩塌类型、沟壁线变化过程和沟壁后退速率3个方面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沟壁破坏类型与渗流水头相关,渗流水头的增加导致破坏类型由悬臂破坏转变为张拉破坏;沟壁后退速率与渗流水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揭示了渗流作用下潮沟沟壁崩塌的力学机理,阐明了落潮不同阶段沟壁的崩塌过程,对研究潮沟演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7.
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沉积物有机质对流域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流颗粒有机质提供了陆地碳循环的重要信息以及人类活动的记录,通过河口地区沉积物有机质组成,可反映流域变化及海陆间相互作用。2010-2011年分两次于鸭绿江河口西岸潮滩采集柱样4根及表层样23个。对样品进行有机质碳氮总量(TOC、TN)、碳氮同位素(δ13C、δ15 N)及沉积物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由河口向西,有机质受改造程度加深且来源逐渐复杂化,致TOC/TN与δ13C的相关性逐渐降低,δ15 N与沉积物粒度的相关性也随之降低。文中以δ13C为主线探讨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及运移,TOC/TN作为辅助,δ15 N则用于指示生化条件的改变。柱样的δ13 C分布与河流入海输沙密切相关,水库对入海泥沙的拦截,致河口潮滩沉积速率减缓,从而增加了沉积物中海源有机质的含量,δ13C随之增加。潮滩西侧柱样的δ15 N增加指示了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此外,表层样δ13C分布的方向性,指示了西水道门口处的快速堆积及潮下带物质的向岸运移,并在西岸潮滩向岸一侧富集。  相似文献   
168.
海岸带潮滩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海岸带陆海交互作用(LOICZ)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10~20年之间,潮滩生源要素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于此,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有关潮滩氮营养盐的来源、潮滩氮素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迁移转化过程及氮素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底栖生物效应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潮滩生源要素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69.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are analyzed in the overlying waters and pore waters taken from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Shanghai coastal tidal flats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he diffusion flux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cross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in tidal flats are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nutrient concentration gradients at the interface. It has been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um, nitrite, nitrate and dissolved phosphorus in overlying waters range from 0.0082~2.56, 0.03~0.58, 0.69~5.38 and 0.035~0.53 mg/L, respectively, while 0.0025 ~ 1.35 mg/L for NH4+-N, 0. 0055 ~ 0.20mg/L for NO2--N, 0.61~1.14 mg/L for NO3--N and 0.11~0.53mg/L for DP insurface pore waters.The findings have revealed that ammonium, nitrite, nitrate and dissolved phosphorus diffusion fluxes across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are between -0.024~0.99, -0.39~ -0.0019, -3.09~the source of phosphorus and an important sink for nitrogen in the waters.  相似文献   
170.
江苏大丰潮间带粉砂滩的潮流边界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苏大丰潮间带粉砂滩的潮流观测数据,运用Karman-parndtl模型分析了流速对数剖面的出现频率和边界层参数(摩阻流速与粗糙长度)。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10^1-10^3s)的平均流速对计算u-lnz线性关系出现频率的影响不大,而不同层位组合的影响较为显著,影响流速对数剖面分布的自然因素为波浪、风、潮流旋转、表底层流向差异、滩面坡度和水流加减速等。相邻层位的流速在时间序列上存在很高的线性关系,回归直线的斜率与水层距底床的高度、粗糙长度和摩阻流速有关。涨潮阶段床面粗糙长度大于落潮阶段,涨潮阶段摩阻流速小于落潮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