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375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714篇
海洋学   38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本文通过对离子交换柱的规格改进,提高了分离效率,加快了分离速度(流速v/(ml·min~(-1)))可达1.0—1.5.结合分离富集条件的选择及ICP-AES测定方法的联用,使本法不分析周期短、所耗试剂省,且检测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经标样检验和矿样实测对比,其结果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2.
93.
罗丹宁纤维富集分离-示波极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螯合罗丹宁纤维富集分离。示波极谱法测定Au的条件,选用0.15g罗丹宁纤维装柱(Φ5mm×80mm)富集Au,吸附Au后的罗丹宁纤维于700℃灰化的烧,浸取物在NaOH底液中用示波极谱法测定。测定范围为0.4~140μg/mlAu,经对标样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对Au含量为4.93×10 ̄-6级的标样进行10次测定,方法精密度(RSD)为1.14%。方法选择性高、稳定性好,适用于Au含量在0。2×l0 ̄-6以上地质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4.
卤水中铷铯的分离与提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闫树旺  唐明林 《矿物岩石》1993,13(2):113-119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采用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从卤水中分离提取铷、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  相似文献   
95.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分离技术与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了盐湖资源的重要性和国外盐湖资源开发的概况后,着重从物理化学特别是从"相"的角度说明盐湖资源的特点.进而分析了盐湖资源开发中分离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指出盐湖资源开发与相过程的关系.特别强调天然相分离技术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以及天然相分离技术与水盐相平衡之间的关系.概括地介绍了水盐相平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一步指出溶液热力学模型在水盐相平衡过程中的应用前景.文中列举了三种富锂盐湖卤水25℃等温蒸发理论预测的析盐顺序与实验测定的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是一致的.这证明溶液热力学模型完全可以用于水盐相平衡过程的模拟、预测、分析,从而大大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达到多快好省地获得分离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6.
采用AGMP-1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以7mol/L HCl、2mol/L HCl、0.5mol/L HNO3作为淋洗剂,可有效分离Cu、Fe、Zn。介绍了方法的基本原理、化学分离过程及混合标准溶液与地质标样的分离结果。结果表明,Cu、Fe、Zn回收率均接近100%,标准溶液在离子交换分离前后同位素组成一致,可以满足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对Cu、Fe、Zn同位素高精度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
龚建东  魏丽  陶士伟  赵刚  万丰 《气象学报》2006,64(6):669-683
观测误差与背景误差协方差在四维资料同化和业务资料分析系统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它决定着观测信息与背景初猜值信息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这些信息在空间及不同变量间的扩展方式。由于实际大气的真值并不知道,需要发展不同的技巧来估计观测误差与背景误差协方差,其中在观测空间利用观测与背景初猜值之差来分离观测误差与背景误差协方差的方法估计出的结果较为准确,其估计出的观测误差可直接用于资料分析系统中,背景误差可作为标尺来度量其他方法估计结果的可靠性。文章采用国家气象中心T213L31全球中期分析预报系统的6 h预报作为背景初猜场及同时段冬夏两个季节的北半球探空,利用贝塞尔函数拟合方法来分离观测误差与背景误差协方差,并比较了东亚区、北美区、欧洲区3个探空资料均匀密集区的区域与季节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观测空间拟合方法所要求的水平均质、各向同性在欧洲区和北美区成立程度较好,在东亚区略差,使用时需要斟酌。此外均方差区域间差别较大,在冬季明显大于夏季,温度场偏大0.2 K,风场偏大0.9 m/s。温度场在400 hPa以下与150 hPa以上,背景误差略小于观测误差,而在200—300 hPa,背景误差略大一些。风场的特点与温度场比较一致。温度与风场背景误差主要集中在前40波,并在20波左右达到最大,水平相关季节区域差别不大,而温度垂直相关比风场窄,两者相关范围比较大的波数主要集中在前20波。此外利用贝塞尔函数拟合方法获得结果的分析表明,在质量场中不同区域季节间温度误差的稳定性要明显好于高度场,涡度散度的稳定性要明显好于流函数和势函数,特别是对于特征长度更为明显。这表明利用贝塞尔函数拟合方法获得的结果对校准在全球资料同化中采用温度、涡度散度作为资料同化的分析变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8.
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数据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陆相沉积盆地的地质结构复杂,储层岩性的多变,需要有高精度的勘探方法。高密度空间采样是提高地震勘探精度的一项新技术。本文简要说明了点激发和点接收技术,分析高密度空间采样的野外工作方法,介绍了Gijs j.o.Vermeer提出的对称采样原理,从波场连续性的角度探讨了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重点分析高密度空间采样数据的特点, 即:高密集的初至波有利于近地表结构的调查,可提高静校正的精度;小偏移距、小点距接收增加了浅层的有效覆盖次数,提高浅层反射的成像精度; 对规则噪声可实现无假频采样,室内的噪声分析和噪声压制的精度随着提高;高密度采集使波场连续性增强,使得各种数学变换的精度提高,有利于不同波场的分离。最后指出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技术的难点在于室内数据处理,针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9.
线性同相轴波场分离的高分辨率τ-p变换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小二乘τ-p变换和τ-p域模型稀疏分布的假设,本文给出高分辨率τ-p变换的推导及其模型空间域的离散采样公式,同时给出了保振幅线性同相轴波场分离的算法流程.在求解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正变换时,由于待求解的矩阵不具备最小平方法所具有的Toeplitz结构,故采用Cholesky分解法进行计算.本文模拟了井间地震和阵列声波测井中的Stoneley上下行波的分离算法过程,高分辨率正反τ-p变换且滤波所得结果显示本文算法误差小和保振幅的特点.对于在τ-p域距离很近或时间域同相轴近于水平的线性波场,高分辨率算法的聚焦作用使得所分离波场畸变小,体现本文算法精度高的优点.理论模型试算表明本文给出的高分辨率τ-p变换线性波场分离算法具有稳定性、精度高和保振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0.
多次波衰减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东沙海域多次波极其发育,由于地形的急剧变化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多次波变形严重(不符合双曲线规律)。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并可能造成成果剖面上出现明显的多次压制痕迹,很难达到保幅处理。针对此区多次波的特点,提出一种频率分离的方法将数据分离后再进行不同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多次波的压制并突出有效波;在没有有效反射的位置,剖面的背景噪音也更符合视觉习惯;更重要的是,处理中没有频率损失,处理结果更和谐。另外,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含水合物地层的接触关系、反射特征更清楚。叠前时间偏移所建立的速度模型也能够表现含水合物地层、BSR与含游离气层的相对速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