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59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是地区生物物种的重要组成,研究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的多样性对生物保护和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护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生物物种调查的基础上,对提名地内的珍稀濒危和特有生物物种及其受威胁级别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从种群、群落和生境3个层面对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的保护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在167.5 hm2范围内共有高等植物754种,脊椎动物525种;列入 IUCN红色名录44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67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145种、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5种,并包括部分古老孑遗植物,珍稀濒危生物多样性较高;此外提名地还拥有87种特有种,是动植物特有种的重要资源地。在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上,应根据提名地的珍稀濒危物受威胁级别,有计划地开展种群调查和生境分析,确定不同级别珍稀濒危物种的最小生存种群和最小动态区,并采取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的措施,以促进小种群的发展;加强顶级群落的保护和监测研究,实施封山育林和群落恢复工程,促进群落的正向演替;划定珍稀濒危和特有种群和群落保护范围,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护其生存繁衍所必需生境量;此外着重加强对野生兰科植物的研究及生存空间保护,加强洞穴、峰林、峭壁等独特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32.
红树林物种遥感分类受影像分辨率、波段信息、分类策略、影像特征选择方法等因素影响。现有的红树林物种遥感分类研究大多关注于分类精度的比较,较少报道商业高分与国产高光谱卫星的结合在物种分类的应用。基于湛江高桥红树林保护区的高分(WorldView-2)和高光谱(珠海一号)卫星影像,本文旨在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比较不同特征选择算法(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极端随机树(ERT)、连续投影算法(SPA))和不同空间分辨率(WorldView-2影像从0.5 m的分辨率重采样为1 m、2 m、4 m、8 m、10 m)对红树林物种分类精度的影响,并耦合WorldView-2与珠海一号影像研究红树林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每种空间分辨率的WorldView-2影像提取248个特征(52个光谱特征及196个纹理特征),珠海一号影像提取117个光谱特征。结果表明,XGBoost方法优于ERT和SPA,在影像特征选择中具有巨大优势;与其他空间分辨率相比,2 m分辨率的WorldView-2影像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耦合WorldView-2和珠海一号影像的分类精度(分辨率:2 m,总体精度:88.98%,kappa系数:0.846)高于单一的WorldView-2影像(分辨率:2 m,总体精度:83.47%,kappa系数:0.768)和珠海一号影像(分辨率:10 m,总体精度:78.50%,kappa系数:0.703);另外,林窗、高程、离岸距离一定程度上影响红树林物种分布格局。本文表明WorldView-2与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的结合在景观及区域尺度上精确提取红树林物种信息具有巨大潜力,有利于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733.
鄱阳湖流域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鄱阳湖流域淡水贝类物种多样性及分布, 2011~2012年对鄱阳湖及部分“五河”干流淡水贝类进行调查。结合历史资料, 共记录淡水贝类122种, 隶属于15科39属, 主要由田螺科(Viviparidae)、豆螺科(Bithyniidae)、肋蜷科(Pleuroseridae)、椎实螺科(Lymnaeidae)、扁蜷螺科(Planorbidae)、蚌科(Unionidae)和蚬科(Corbiculidae)组成。流域内以鄱阳湖的物种丰富度最高, 108种; 中国特有种丰富, 各水体特有种比例均超过50%; 优势种主要是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和河蚬等。与历史资料相比, 鄱阳湖淡水双壳类和腹足类物种丰富度均显著减少, 人为干扰仍是淡水贝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 建议加大贝类栖息地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734.
陈楠生  陈阳 《海洋与湖沼》2021,52(2):363-384
东海海域是我国典型的赤潮频发区,东海沿海的水产养殖业和生态系统等都受到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1958—2019年间东海海域内67个浮游植物调查数据,通过比较东海海域浮游植物物种调查获得的历史数据,重点分析赤潮及赤潮物种的组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剖析和解读。共统计出东海海域浮游植物773种(包括65个变种),其中棕鞭藻门470种(包含42个变种),甲藻门253种(包含23个变种)。这些浮游植物中包括了赤潮物种135个,其中棕鞭藻门73个物种,甲藻门56个物种,定鞭藻门和蓝藻门各3个物种。比较发现该海域硅藻和甲藻的相对物种丰富度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分析结果可为东海海域和其他海域浮游植物和赤潮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5.
海岛植被破坏严重,而适生物种少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海岛植被修复研究工作。本研究通过测定海坛岛和大屿共30种植物的夏季日间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和比叶面积,为海岛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过程中适生植物的筛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坛岛和大屿的共有种中,仅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和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在不同样地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差异(p 0.05);滨柃(Eurya emarginata)的原生种和栽培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没有差异(p 0.05),而海桐的水分利用效率则存在明显的差异(p 0.05)。不同植物的光合参数和比叶面积具有一定的差异,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根据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聚类分析,将30种植物分成3类。其中,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台湾相思、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和滨旋花(Calystegia soldanella)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表现出对海岛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将光合特性作为海岛适生物种筛选的指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6.
合理的调查采样设计可有效降低调查成本、获取高质量的调查数据。为深入理解采样频次对渔业生物物种丰富度估计的影响,本文基于2009—2010年胶州湾近岸水域逐月张网的渔业调查数据,采用计算机模拟重抽样方法,比较了简单随机抽样和两种分层随机抽样方案下不同采样频次在物种丰富度估计方面的表现。研究表明,三种采样方案下的物种丰富度的相对估计误差(REE)和相对偏差(RB)绝对值均随采样频次的增加而降低;简单随机抽样的REE值和RB值的绝对值略高于分层随机抽样;物种丰富度探测率达到90%、80%和70%时分别需要进行10、8和6次调查。对于胶州湾等温带半封闭海湾渔业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调查频次应尽可能覆盖全年以保证调查数据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37.
湖南境内沅水鱼类资源现状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湖南境内沅水鱼类资源的连续调查,系统研究了沅水鱼类物种资源现状及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沅水现有鱼类99种(不含引进种),隶属8目19科63属.在沅水的怀化、五强溪水库和常德江段,鱼类物种数分别为69、66和77种,鱼类多样性春、夏季高于秋、冬季,常德江段高于其它两个江段.五强溪水库与怀化、常德江段之间鱼类群落为中等相似,怀化与常德江段之间为中等不相似.生态类型方面,沅水鱼类以定居性、杂食性和底栖性为主;各江段渔获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渔获物产量和规格以五强溪水库较高,其它江段鱼类小型化明显.对比历史资料显示,沅水鱼类物种多样性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38.
Until now, all Chinese palaeontinids have come from northern China and are more diverse than any other hemipterous insects in the Mesozoic. Most palaeontinids have been discovered from the area encompassing northern Hebei, the Ningcheng area of Inner Mongolia and western Liaoning. The difference in ubiquity of fossil record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aphonomical and collecting bias. Records of Early and Late Jurassic palaeontinids are very scarce. The highest diversity of palaeontinid species occurs in the Middle Jurassic of Daohugou Lagersttte. Early Cretaceous palaeontinids of China are restricted to the typical distribution of Jehol Biota. Palaeontinodes sp. is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Yangshuwanzi, Inner Mongolia and is the only Palaeontinodes specimen from the Cretaceous. Plachutella exculpta Zhang, 1997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Badaowan Formation of Karamai, Xinjiang is re-described and some previously reported species of this genu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39.
曾勇  张鑫 《现代地质》2007,21(3):479-483
利用重庆合川地区茅口组地层中的腕足动物化石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演变的统计分析,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本地区前乐平世事件发生在中二叠世晚期。根据腕足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层中腕足类属中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前乐平世事件在本区由两期组成:第一期属、种灭绝率分别为42.9%和60%,第二期属、种灭绝率分别为42.9%和66.7%。在两次灭绝前,还出现了二次物种多样性辐射过程:第一次物种新现率为75%,第二次物种新现率为77.8%,无论是灭绝还是辐射,其规模均是第二次大于第一次。  相似文献   
740.
龙翠玲 《中国岩溶》2007,26(1):55-60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部位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并对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 1)槽谷森林的物种数S、丰富度指数R 1及物种多样性指数H′最大,分别为76、4. 477和5. 102;其次为漏斗森林,分别为68、4. 059和5. 024;坡地森林的最小,分别为64、3. 110和4. 886。漏斗森林的均匀度指数J 最大,为0. 825,其次为槽谷森林,为0. 816,坡地的相对较小,为0. 814。生态优势度指数λ与均匀度指数相反。( 2)三种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均以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为草本和藤本植物,乔木的最小。( 3)多样性指数随地形部位的变异程度草本植物和灌木物种大于乔木和藤本植物物种。喀斯特生境的高度异质性是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