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4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586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570篇
地质学   2015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51.
南海火山玻璃的分布特征、化学成分及源区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南海火山玻璃的分布特征、化学成分及源区,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含量基本呈南北向分布,由北部、西部、南部大陆架分别向中部、东部深海盆逐渐增加;柱样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在深海盆出现的层数多、含量大.火山玻璃化学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属于安山岩,柱样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的岩石类型广泛,主要属于安山岩和流纹岩.菲律宾岛弧火山带、南海深海盆火山喷发以及印尼岛弧火山带是南海火山玻璃主要源区,火山玻璃搬运和沉积主要受台风、越赤道气流和环流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952.
长白山天池火山造锥喷发岩浆演化系列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天池火山岩的岩性特征、化学成分和产状,把火山造锥喷发划分为4介阶段,同时描述了各个阶段喷发特点和演化规律。将岩浆演化划分为早晚两个旋回,描述了每一旋回的特点及岩性。最后把天池火山地层进行了划分并同邻区地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53.
954.
闫欢欢  王后茂  王维和  张兴赢 《遥感学报》2021,25(11):2326-2338
火山喷发产生的高浓度SO2气体及其远距离输送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航空飞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卫星遥感技术以大面积连续观测、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成为大气SO2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中国第一颗紫外可见光波段的高光谱载荷,高分五号卫星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GF-5 EMI)通过探测地球大气或表面反射、散射的紫外辐射来解析SO2总量的分布和变化。本文首先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模型SCIATRAN,选择中低纬地区地表类型均一的海洋区域像元,模拟了典型大气条件下的晴空天顶反照率,用以评价EMI载荷天顶观测光谱的精度。其次,基于TROPOMI L1 Radiance辐亮度数据和DOAS反演原理,经477 nm O4云筛选、光谱定标、慢变剔除、斜柱转垂直柱等步骤后,获得同一火山喷发区域的SO2总量反演结果并与TROPOMI官方offline L2 SO2产品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利用GF-5 EMI UV-2通道观测数据,采用DOAS算法反演获得GF-5 EMI大气SO2总量,并将反演结果与国际同类载荷S5P/TROPOMI SO2总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判GF-5 EMI在全球火山活动SO2变化监测方面的能力。结果显示,300—400 nm波段范围内,海洋区域采样点EMI观测光谱值低于SCIATRAN模拟光谱值,EMI与TROPOMI观测光谱呈现出相似的系统性偏差。基于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率的TROPOMI L1 Radiance辐亮度数据、315—327 nm、325—335 nm和360—390 nm共3个波段窗口、以及上述DOAS反演原理获得的SO2结果与TROPOMI官方发布的offline L2 SO2产品结果相关性较高,两者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97—0.99,相对偏差在3%—9%。GF-5 EMI能够获取火山喷发SO2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国际同类载荷TROPOMI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能够满足全球火山喷发监测、预警及其气候影响研究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55.
惠民超大型铁矿床处在西南三江复合造山带中南段的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具有火山-沉积岩容矿、磁铁矿-菱铁矿矿化组合及普遍伴生热液蚀变的突出特点。目前,因其赋矿地层时代存在分歧,致使其矿床成因认识不清。野外地质调查表明,矿区内原划分为澜沧岩群惠民岩组的岩石组合可分为两个构造地层单元,即:下部为中—晚奥陶世弧火山岩组合,受到古特提斯洋俯冲增生作用的改造,显示一定的构造混杂特点,局部见铁铜矿化;其上被一套火山-沉积岩组合不整合覆盖。上覆火山-沉积岩由玄武岩、安山岩、凝灰岩及硅质岩组成,属于弧前环境沉积组合,是已知铁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至少可分为3个完整的火山沉积旋回,其间多为整合接触。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多层次产于火山岩、硅质岩中,显示同生沉积成矿特点,普遍伴生陡倾斜(细)脉状铁矿化。容矿火山岩上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中岩浆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结晶年龄位于235~214 Ma之间,峰期年龄为230~225 Ma,指示铁矿床成矿时代属晚三叠世。由此提出,惠民超大型铁矿床是一个早中生代火山沉积型矿床,其成矿严格受到晚三叠世(可早至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洋向东俯冲消减(现今地理方位)有关弧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956.
滇西南腾冲地块新构造运动阶段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西南腾冲地块中部的梁河盆地地层出露较好,阶梯状地貌发育,并有多期火山活动,是开展新构造研究的良好地点。综合地表调查与年代学研究结果发现,该盆地主要发育新近纪南林组与芒棒组和第四纪地层,各时代地层的沉积及变形特征都明显不同,其中最早的盆地沉积南林组地层的固结及变形程度高;芒棒组的固结及变形程度则稍差;第四纪地层没有固结或弱固结,且基本无变形。该区在地貌上共发育7级阶(台)地,各级地貌面主要形成于早更新世以来。该区的火山活动至少包括3.5~5.0Ma、2.3~2.9Ma、1.0~1.5Ma及0.5~0.7Ma四期。综合梁河盆地中地层、地貌、火山等方面的新构造运动标志,将腾冲地块的新构造运动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15Ma之前,盆地开始断陷,南林组沉积及掀斜变形;25~2Ma,盆地进一步扩张,芒棒组沉积及掀斜变形,并伴随火山活动;32Ma以来,盆地萎缩抬升,形成多级台地及阶地,并伴随多期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957.
长发铜矿位于澜沧江火山岩带上,矿区存在两种不同特征的铜矿,主要的一种为火山喷发沉积的似层状铜矿,含矿层位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四段(T3xd4);次要的一种为断层控制的热液充填型脉状铜矿。  相似文献   
958.
以通化盆地三棵榆树断陷T13、T15和T17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薄片鉴定及铸体薄片分析,分析岩石学特征、岩石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 表明:下白垩统鹰嘴砬子组火山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普通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5个亚类,其中沉积火山碎屑岩体积分数最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其中溶蚀孔发育最多.研究区储层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熔结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5种,其中溶蚀作用对储层起改善作用,其他成岩作用降低储层渗透性能,使储层更致密.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起决定性作用.该结果为通化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9.
随着全球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北大西洋极地逐渐成为油气勘探研究的前沿领域,而扬马延矿区勘探程度极低。基于中海油冰岛矿区新采集的地震及重磁资料,结合其他有关扬马延微陆块最新的研究资料,开展了扬马延微陆块的地层和构造特征分析,以及与共轭盆地的对比,建立了扬马延火山型被动陆缘远端带的构造演化模式。研究表明:位于北大西洋格陵兰与挪威之间海域的扬马延微陆块,与北大西洋两侧陆架盆地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具有共轭特征;构造呈NE-SE向展布,发育拆离断裂体系,与挪威西部陆架盆地中生界拆离断裂体系具有相似性;构造内部受岩浆侵入及喷出等强烈影响,发育向海倾斜反射层(SDR)及岩浆溢流相沉积。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扬马延微陆块与格陵兰古陆和波罗的海古陆拉断分离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扬马延在古生代-中生代与格陵兰古陆和波罗的海古陆为一体,在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陆内碰撞、弱伸展到陆内裂谷和陆内热沉降后,受北大西洋拉开影响,经历了古近纪和新近纪火山型被动陆缘远端带的形成演化过程,在55 Ma第一次洋中脊扩张期,与波罗的海古陆挪威陆缘盆地分离,在25 Ma第二次洋脊跃迁时期,新生洋脊扩张导致扬马延微陆块与格陵兰古陆分离,在沉积与构造上开始与北大西洋火山型被动陆缘盆地产生分异,最终扬马延微陆块成为孤立在洋壳上的一个"弃子"。本次关于扬马延微陆块的研究揭示了火山型被动陆缘远端带在岩浆活动、拆离断裂作用下,减薄-破裂的残余陆壳及内部新生洋壳的构造面貌及板块构造背景下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60.
基于采自柴达木盆地内部牦牛山的祁连圆柏树木样芯,新建采样区域过去2710 a的树轮宽度年表,并计算了器测时期(1957—2017 AD)气象数据与树轮宽度年表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树轮宽度年表与上一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最高(r=0.753,n=60,p <0.01),基于此重建了该区392 BC—2017 AD上一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量变化。器测时期方差解释量高达64%。重建结果显示,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9个湿润期(106—75 BC、6—39 AD、179—229 AD、581—646 AD、823—914 AD、1026—1095 AD、1378—1414 AD、1567—1609 AD和1985—2017 AD)和7个干旱期(328 BC—297 BC、86—151 AD、694—747 AD、1168—1199AD、1444—1525 AD、1680—1725 AD和1792—1860 AD),1792—1860 AD是过去2400 a最干旱时期。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过去2400 a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地区降水量存在2~8 a、40 a、80 a和225 a准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