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新疆煤田火烧区特征及其勘探灭火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山 《西北地质》2001,34(1):18-26
煤田火烧区的存在,给勘探、建井、开矿均带来一定的危害。本文重点论述新疆煤田火烧区的特征,煤田火烧区的危害和煤田火烧区的主要形成因素,经过各种勘探方法的对比,选用地面物探方法(磁法和自然电场法)查清了煤层火烧区的分布范围和煤层地下燃烧状态。物探成果资料经钻孔验证技术效果良好,根据煤层高温燃烧区定期观测剖面测定结果,对新疆煤田火烧区储量的损失作了科学的推算。对煤田高温燃烧区灭火方法作了简要说明,并对灭火效果提出了一定见解。对灭火工程的验收程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4.
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分析及火灾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TM 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及火灾对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生境的影响。采用火灾前、后的ETM 影像数据,计算差异性归一化燃烧率(dNBR)和制作扎龙火烧严重度分布图,用综合燃烧指数(CBI)分析植被死亡率对生境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利用两种燃烧指数与对应的高程、植被类型、坡度、功能分区和丹顶鹤巢位等因子叠加分析作为火烧区的评价指标;再根据火烧严重度分类图定量化分析火灾对丹顶鹤生境和巢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BI与dNBR之间有非线性关系(n=59,R2=0.8724);判定高程在148.3~154.6m和坡度在0°~0.185°之间,且分布有大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核心区低洼地易发生火灾;在火烧强度较高的情况下,迫使丹顶鹤选择次适宜的栖息环境,降低了丹顶鹤对隐蔽条件和食物资源的标准,导致丹顶鹤重新选择巢址的位置,其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研究结果对扎龙湿地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厦门火烧屿裸露岩石的铀放射系不平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HPGeγ谱方法测定了厦门火烧屿裸露岩石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28Ra、^228Th、^238U、^226Ra和^210Pb含量,对其铀系不平衡关系进行了讨论,发现钍系核素^228Ra和^228Th基本上是平衡的,而大部分样品^226Ra相对于^228U、^210Pb相对于^226Ra亏损。由此推论,水体作用下岸边岩石中^226Ra直接进入水体,可以是海水中^226Ra的一个来源;岸边岩石中^222Rn逸出后,衰变^210Pb再进入水体,可以是海水中^210Pb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56.
我国具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国内外针对陆相薄互层稠油油藏热采动态的时移地震监测研究还很少.通过分析火烧油层对储层的影响,结合已有的岩石物理测量结果,建立了薄互层油藏火烧油层模型,开展了地震正演模拟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稠油热采(注蒸汽、火烧油层、注热水)会引起储层岩石和孔隙流体弹性特性的显著改变,从而导致明显的地震属性差异;时移地震可以用来划分油层中高温区范围,跟踪高温前缘等.在陆相薄互层稠油田热采开发中,利用时移地震来监测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
杉木人工林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碱吸收法对福建三明27年生杉木人工林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进行为期1年多的定位研究.研究发现,林地皆伐火烧后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对照地和皆伐地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火烧地最大值出现在4月和5月之间,3块样地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1年中对照地、皆伐地和火烧地土壤呼吸速率(释放CO2)变化范围分别在86.1~367.9mg m^-2h^-1、62.2~211.7mg m^-2h^-1和42.6~150mg m^-2h^-1之间.用指数模型和双因素模型对土壤呼吸进行拟合显示,温度和湿度是对照地的主要影响因子,但温度和湿度不能很好地解释皆伐地和火烧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双因素模型中,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因子Q10对照地为2.1,皆伐地和火烧地分别为1.3和1.1,小于已报道范围.  相似文献   
58.
三江平原沼泽土中多环芳烃分布及火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三江平原沼泽土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沼泽土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污染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沼泽土中共检测出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和芘8种PAHs,其总含量为365.4~975.4ng/g,平均值为(850.7±126.2)ng/g。与中国东北其他地区沼泽土相比,其低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摩天岭雨养泥炭沼泽土中的PAHs含量。检测出的PAHs以低环为主,在不同成分中萘、芴、菲的含量较高;不同采样点中,有火烧迹象沼泽土中的PAHs含量高于无火烧迹象的沼泽土。为验证火烧的影响,进行了土壤热处理后PAHs变化的试验,结果显示,经热处理后的沼泽土中PAHs的总量及各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未经热处理的沼泽土。火烧是影响三江平原沼泽土中PAHs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9.
利用福建省福州地区ETM图像,在分析火烧迹地光谱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火烧迹地信息遥感快速提取方法。文中设置了4种提取方案,即监督分类法、NDVI参与的监督分类法、NDVI差值法及谱间关系法,最后,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60.
火后泥石流成灾特点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卸文  王严  杨瀛 《工程地质学报》2018,26(6):1562-1573
火后泥石流是指林火发生后火烧迹地附近发生的、与林火紧密联系的泥石流。作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另一特殊类别,因林火高温燃烧植被进而影响表部土壤结构,导致土壤影响层内密度、孔隙比、渗透性等物理水理性质发生剧烈改变,而出现大量灰烬层和松散泥沙,形成的泥石流常表现出高容重、大黏度流体特征,其成灾机理与普通泥石流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火后泥石流启动成灾机理及动力学特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查阅,并从火后泥石流的启动类型及运动学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预测预报、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显示火后泥石流国外从1936年开始研究,且以美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和系统,而国内除了林业系统有所涉及、且也主要从水土流失、植被恢复等方面考虑外,火后泥石流的研究还没引起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另一特殊类别基本上尚未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也很少查到国内对火后泥石流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我国的火后泥石流研究目前尚属空白。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山区频发森林大火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性,提出了未来应加强对火后泥石流的成灾机理、时空演化机制及有效防控方法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