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551篇
大气科学   180篇
地球物理   943篇
地质学   563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71.
FGOALSg快速耦合模式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最新发展的FGOALSg快速耦合模式300 a积分模拟结果,通过与多种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主要年代际模态的演变特征以及与ENSO的联系等研究内容. 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成功模拟出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模拟的年代际模态具有多时间尺度性,其中最显著的是周期约为10~20 a左右的准20年振荡模态,该模态上层海洋热容量异常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大致沿副热带海洋涡旋做海盆尺度顺时针旋转的特征,相应的大气异常不仅与阿留申低压的变异有关,而且与太平洋-北美PNA)遥相关型以及上游的欧亚大气环流异常有密切关系;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对年际ENSO循环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明显的调制作用. 但模拟的KOE区和阿拉斯加湾SST异常振幅比观测偏强,这与模式海冰偏多、高纬度SST偏冷的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972.
地磁低点位移频谱特征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河北省昌黎地震台为例,使用该台地磁Z分量的分钟值数据,分别对比了正常时段、磁暴发生时段、 低点位移时段的主要频率谱值变化特征. 通过多频点功率谱对数拟合,发现在数据长度相等的情况下,相对于正常时段而言磁暴时段各频率的能量明显增强,特别是高频端尤其明显; 而当大范围低点位移发生时,高频端的能量基本与正常时段持平,但4个小时以上的周期功率谱大部分要低于正常段. 通过对多日低点位移时段的FFT累加与正常时段对比后发现,低点位移发生时,8.5小时和13.7小时周期的频谱值增加. 通过与DE-METER卫星观测的电子密度数据空间图象进行对比,发现地磁低点位移的发生与空间Ne的增加有很好的对应性. 最后对这些变化特征及低点位移可能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3.
福建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及邻近地区地震烈度资料进行等效处理、近远场补点、数据加权处理,改进衰减模型和统计方法,加强了对大震近、远场的控制,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对比分析了Ra和Rb取值、补点和加权对烈度衰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4.
高烈度区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民  高波  魏来 《地震研究》2008,31(2):180-185
在地震高烈度区,公路隧道有可能遭受严重震害,尤其是洞口段,为抗震薄弱区.采用FLAC3D软件,从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出发,运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隧道洞口段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分析认为,在抗震设计中应重视隧道仰拱以及墙脚处于不利位置的情况,加强配筋;在施工中要充分重视围岩的作用,使其能与结构共同作用,减轻结构的损害.  相似文献   
975.
将城市直下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确定地震发生概率的方法,运用到大渡河梯级大坝系统所在流域的地震发生概率研究中.以编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所确定的潜在震源区方案数据为基础,用泊松分布建立地震发生模型,震级服从截断指数分布.以潜在震源区地震空间分布函数作为地震的一级空间概率分布,以潜在震源区内地震的均匀分布为二级空间概率分布,考虑中国西部烈度衰减关系,计算了有22个串联梯级大坝系统的大渡河流域6级左右(5.5~6.5级)、7级左右(6.5-7.5级)和7.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概率.为该流域梯级大坝的选址、抗震设防及水电规划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6.
FGOALSg快速耦合模式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最新发展的FGOALSg快速耦合模式300 a积分模拟结果,通过与多种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主要年代际模态的演变特征以及与ENSO的联系等研究内容. 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成功模拟出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模拟的年代际模态具有多时间尺度性,其中最显著的是周期约为10~20 a左右的准20年振荡模态,该模态上层海洋热容量异常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大致沿副热带海洋涡旋做海盆尺度顺时针旋转的特征,相应的大气异常不仅与阿留申低压的变异有关,而且与太平洋-北美PNA)遥相关型以及上游的欧亚大气环流异常有密切关系;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对年际ENSO循环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明显的调制作用. 但模拟的KOE区和阿拉斯加湾SST异常振幅比观测偏强,这与模式海冰偏多、高纬度SST偏冷的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977.
基于地震台网资料快速发布的震动烈度标准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现有烈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国地震烈度评定表和台湾烈度评定表,提出以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标准的震动烈度表.表中采用1~10度共10级划分方式,每度都有定量标准与之对应.作者以福建省地震监测台网记录到的福建顺昌ML4.9地震和永春ML4.7地震为例采用以上震动烈度标准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其他烈度计算方法及现场烈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说明利用地震台网资料快速评定震动烈度的思路是可行的,评定结果可为政府应急救灾和民众了解大致震害程度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78.
破坏性地震破坏范围的快速估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了给震后的地震救援提供及时的指导,快速估计破坏范围很重要。结合汶川地震的震例,本文总结给出了一个快速估计破坏范围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979.
汶川地震烈度衰减异常——与郯城、海原地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地震区划等研究工作中,选用合适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速度等)衰减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缺少强震记录,我国目前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一般采用胡聿贤和张敏政(1984)提出的转换方法获得,通过利用既有烈度资料又有强震记录的地区(参考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和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经过转换得到只有烈度资料的研究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上述工作需要使用适合各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来体现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与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980.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城镇土地利用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主要利用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从城镇土地数量、人均城镇土地、城镇 建设占地、城镇内部用地结构和城镇土地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城镇化快 速发展阶段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并将这一阶段的主要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归结为总量失控、 粗放利用、影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危及社会和谐发展、土地利 用结构失调, 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 最后从合理引导城镇扩张并加强农地保护、优化区 域和城镇内部用地结构布局、多手段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土地、统筹协调区域城乡居民点建设 用地, 以及防治并举促进城镇土地生态良性化等角度探讨了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