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69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的发展目标,研究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解决的实时数据流接收、震相自动识别、震相可靠性处理、实时地震定位、震相到时等值线实时绘制、地震震级的实时计算、地震动强度分布图的实时绘制等问题.我们编制了一套实时地震速报软件,实现了上述功能,并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事件进行软件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对于网内地震,软件处理结果基本达到中国地震局地震速报评比满分的要求,速报时间缩短至30~50 s.此外,通过实时仿真技术,系统可给出实际观测到的PGA、PGV、PGD等值线图,可以为应急救灾确定重灾区和有感范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2.
统计了太原,临汾地震影响烈度的频次分布,在拟合影响烈度与频次关系的基础上,对未来50a和100a太原,临汾地震影响烈度的缺失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63.
地震保险费率厘定和保险理赔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鲁木齐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预测为基础,应用工程学和地震学方法厘定地震保险的期望年损失率净费率。提出地震保险烈度作为理赔标度的观点,探讨了理赔模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64.
我国首座卫星信道数字化地震台网落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第一座卫星信道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各配套仪器的性能,使用环境及整套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目前在地震观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展望了该系统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我国地震观测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从信息论及贝叶斯模型出发,以长期异常背景为基础,近期异常为依据,在对未来十年R度的地震趋势进行估计的条件下,预测了河北北部2005年前强震危险性,给出了区域内强震发生和各裂度概率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6.
震源机制与烈度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合了哈斯克尔(N.A.Haskell)的有限长度的运动断层模型和安艺敬一(K.Aki)的所谓ω2模型(他的模型用了一个指数衰减函数作为位错速度的自相关函数),略去了一些次要的因素和项,考虑了与烈度的联系,建立了一个计算烈度分布的模型。用此模型和震源机制工作给出的震源参数,计算了四个典型地震的理论烈度分布。同实际观测的烈度分布比较,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我们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以解释许多实际的烈度分布(而有些是从地质构造角度无法解释的),而且可以用于计算大面积的烈度分布。  相似文献   
67.
关于地震烈度及其工程应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地震烈度这个概念作了重新审查,指出地震烈度是地面震动在一定面积范围内的平均程度,只能用在此范围内平均的物理数量来度量.在现阶段,工程设计数据应当选取这个平均数量加上一定的具有合理概率基础的偏差.宏观的和物理的烈度尺度都是需要的,但须以后者为准,以前者为后者的定性描述.对于物理尺度的选择、现行烈度表的修改以及烈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等问题都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68.
"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CropWatch)"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建设和运行的"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是世界上开展全球尺度农情遥感业务监测的主要运行系统之一,可以在中国和全球尺度提供作物长势、单产、种植面积、产量和旱情等农情信息.自1998年建设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运行、监测内容全面、技术先进、监测结果可靠,并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系统.2004年,<遥感学报>(第8卷第6期)对该系统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2005-2009年,通过对CropWatch的不断完善,提高了系统的独立性和运行效率,并在2008年春季雪灾、汶川地震、2009年冬小麦种植区春季干旱、2010年西南大旱等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2005-2009年间在系统化建设、监测的独立性和系统的应用推广等方面的进展,并对系统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70.
做好地震信息服务需要深入研究服务的公众触达和反馈。随着国家地震预警工程的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即将大范围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公众的地震预警需求、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等问题亟需研究。本文设计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接触率及公众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用以量化测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公众触达现状和反馈评价,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国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80.7%,56.2%,29.5%和26.7%的受访者接触过地震速报信息服务、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自建房抗震咨询服务和各级地震部门门户平台,各项服务的公众接触有明显的区域和人群特征。公众反馈评价总体较好,但是地震速报信息服务及时性的满意度评价得分相对较低,显示公众对地震速报信息发布时效性在近年来取得的进步缺乏直观感受。地震预警公众需求研究结果显示,88.3%的公众认为地震预警有必要,56.8%的公众对地震预警信息有强烈需求,公众对地震预警误报的接受程度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大城市和地震多发区公众对地震预警的需求和对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公众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