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5篇
  免费   871篇
  国内免费   1182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470篇
地球物理   567篇
地质学   2863篇
海洋学   502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279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四川新康风化淋滤型海泡石的热相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川新康风化淋滤型海泡石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海泡石的热相变过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四川新康风化淋滤型海泡石的相变过程与沉积型、热液型海泡石相变过程明显不同,其相变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800℃以下保持海泡石相;800℃以上海泡石相转化为斜顽辉石相。  相似文献   
142.
鄂栋臣  沈强 《极地研究》2004,15(1):1-10
本文在简要叙述条带噪声形成原因的基础上 ,针对南极地区的ASTER 1A的可见光影像中出现的条带噪声的现象 ,通过设计了基于切比雪夫窗、凯瑟窗的FIR滤波器和约束最小二乘FIR滤波器对其条带噪声进行剔除 ,这两种滤波器能够尽可能地剔除条带 ,同时使影像的灰度分布发生最小畸变。并通过与其他方法 (例如 :低通滤波 ,直方图匹配等 )比较 ,说明这两种滤波的方法优于其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3.
遥感陆面温度 (LST)是目前遥感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组分温度反演则为LST反演的主攻目标。如果混合像元组分间的温度及发射率存在明显差别 ,就可以从多角度热辐射亮度变化中分离出组分温度的信息。在热辐射矩阵模型的基础上 ,讨论了确定可反演参数和反演组分温度的方法 ,并以AMTIS多角度热红外图像为数据源 ,在进行几何和大气纠正后 ,尝试利用矩阵反演方法分解混合像元中的植被和土壤温度。误差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反演结果较好 ,但植被温度的反演精度不高  相似文献   
144.
利用热红外温差识别沙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沙尘识别是沙尘灾害监测和沙尘气溶胶特性研究的首要工作。利用辐射传输方程进行了沙尘气溶胶的辐射计算 ,对不同沙尘气溶胶光学厚度下的热红外通道温差ΔT(T11μm-T12 μm)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表明 ,利用热红外通道的温度差ΔT进行陆地沙尘识别是可行的。并利用NOAA AVHRR热红外通道的温度差ΔT进行了陆地沙尘识别的实验 ,经与地面气象站实测的沙尘天气现象相比较 ,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5.
Systematic microthermometric measurement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PGE-polymetallic deposits hosted in the Lower Cambrian black rock series in southern China we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suggest: (1) there exist two types of fluid inclusions. TypeⅠis of NaCl-H2O system with low-medium salinity, and it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Th) and salinities are 106.9- 286.4℃ and ( 0.8- 21.8) wt%NaCl eq. respectively; TypeⅡ is of CaCl2-NaCl-H2O system with medium-high salinities, and its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and salinities range from 120.1℃ to 269.6℃ and ( 11.4- 31.4) wt%NaCl eq., respectively. The typeⅡ fluid inclusions have been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kind of deposits; (2) two generations of ore-forming fluids were recognized.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PGE-polymetallic ores and carbonate-quartz stockworks in the underlying phosphorites are almost of no difference, they may represent ore-forming fluids at the main metallogenic stage. The peak value of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of those fluid inclusions is about 170℃, while their salinities possess a remarkable bimod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two peak values of (27-31) wt%NaCl eq. and (4-6) wt%NaCl eq. On the contrary, fluid inclusions in the carbonate-quartz veins in the hanging wall may represent ore-forming fluids at the post-metallogenetic stage.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and the peak values of salinities are mostly 130-170℃ and (12-14) wt%NaCl eq., respectively; (3) nobel gas isotopic composition analys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microthermometric measurements of fluid inclusions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at the main metallogenetic stage we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mixing of basinal hot brines with the CaCl2-NaCl-H2O system and seawater with the NaCl-H2O system; (4) in the Early Cambrian, the basinal hot brines were trapped in the Caledonian basin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Craton, and where giant thick sediments were accumulated, and expelled and migrated laterally along the strata because of the pressure caused by overlying sediments. The basinal hot brines absorbed Ni, Mo, V, PGE from the surrounding rocks and were transformed into ore-bearing hydrothermal fluids with the CaCl2-NaCl-H2O system and medium-high salinities, then ascended along faults and mixed with seawater of the NaCl-H2O system, and finally PGE-polymetallic deposits or occurrences were formed in the black rock series.  相似文献   
146.
盆地碎屑沉积物单颗粒低温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与高温锆石U-Pb年龄相结合 ,可以更好地示踪盆地沉积物源区构造 -热事件信息及沉积后盆地热演化历史。辽西北票盆地中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大部分落入 194.3± 2 .9Ma至 2 3 3 .8± 4.2 Ma范围内 ,大多数碎屑磷灰石颗粒裂变径  相似文献   
147.
本文根据30余个气样分析资料,结合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对百色第三系残留型盆地浅层生物气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成因和形成机制。这些浅层气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一般占90%以上。甲烷和烷烃含量有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主要在50%~100%和0~50%之间,取决于热成因气混入生物气的比例。所研究浅层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碳同位素很轻,甲烷的δ13C值主要变化在55‰~-75‰范围。按照分子和碳同位素组成及轻烃参数,该盆地浅层气可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纯生物气、生物气-热成因气混合气和原油菌解气。它们在时空上呈规律性分布,与邻…  相似文献   
148.
《地理教学》2005,(6):47-47
说到巴西,就会想起甘蔗。大片热带和亚热带的土地,充沛的雨量,强烈的日照,使巴西的蔗糖产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蔗糖的副产品糖密,是生产酒精(乙醇)的上好原料;巴西也是世界航空工业的强国。而这两条的结合,使巴西在另一个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用甘蔗衍生产品替代石油产品作为飞机燃料。  相似文献   
149.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史的研究对在白云凹陷开展油气勘探和深水沉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断裂与沉积结构平面和剖面特点的分析,结合岩浆活动特点,文中提出白云凹陷是一个复式地堑,推测这种结构特点与凹陷下地壳的强烈韧性减薄和颈缩变形有关,表现为热岩石圈的伸展。其发育机制推测与白云凹陷位于构造转换带上有关,特殊的构造位置使白云凹陷成为强烈构造变形区,岩石圈地壳强烈减薄,伴随伸展过程和地幔上涌,脆性地壳或上地幔中部分熔融物质的出现导致岩石圈强度的急剧降低,在区域伸展应力场下以韧性流变方式减薄。岩浆在构造转换带下聚集并发育主岩浆房,由于白云凹陷南北边缘没有发育正断裂系统,岩浆主要沿垂直伸展的方向运移,因此在珠琼运动一幕和二幕南南东向伸展应力作用下,岩浆向白云凹陷的东部和西部运移至北西向基底深大断裂处,那里由于北西向断裂表现为左行张剪性质而成为压力较低的地区,从而成为岩浆上涌和侵位的地方。在岩浆聚集的地区,活动岩浆体附近的脆性变形被分散的韧性变形所取代,因此在凹陷的东北和西南两个角上,发育了张性和张剪性小断裂群,由于热岩石圈弹性较差,白云凹陷长期持续沉降。白云凹陷的断裂活动和沉积演化史还受到南海海盆扩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通量是气象、水文、生态模式中的关键物理因子,卫星遥感反演为观测区域平均感热和潜热通量提供了可能。对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地气通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首先描述了现在常用的反演方法,分析了方法中的各种假定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对不同的模式反演结果进行了比较。还指出了评价卫星反演通量的精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该领域内现存的问题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