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5篇
  免费   783篇
  国内免费   1478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2208篇
地球物理   755篇
地质学   1025篇
海洋学   101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60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1.
通过对1989年7月8-11日西南低涡与活动于南海的强热带气旋发生远距离的相互作用的诊断分析,揭示出中低纬系统的相互作用在促进西南低涡发展和暴雨发生中所起的一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海南“0112”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娟  王刚 《广西气象》2002,23(3):21-23
利用县级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01年12月9日的海南大暴雨,得出:西移的热带气旋为其初始扰动条件,北方南下冷空气提供了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13.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库车坳陷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以及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对库车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层序划分进行了研究.库车盆地在侏罗纪时期为一非对称型坳陷型盆地,主要物源在盆地的北部.划分了13个三级层序,三个层序组,反映了三个大级别的旋回.最大湖侵期为阳霞组中上部,与当时有一个明显的气候变热期相一致.沉积环境在侏罗纪早期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中期为曲流河-三角洲环境,后期为三角洲和浅湖环境,中期有短暂的海泛发生.影响侏罗纪湖平面变化的主控因素为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物源条件、河水的流入以及海侵的影响.在中侏罗世早期、晚期的最大湖侵和海泛的短暂时期,形成了厚层的烃源岩分布.库车坳陷侏罗系虽然砂体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然而由于陆相沉积环境的控制,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4.
湖泊在夏季由于藻类生长而消耗大量硝酸盐,水体硝酸盐含量一般要低于春季。而红枫湖南湖水体硝酸盐含量却高于春季(比平均含量高0.83mg/L),说明尚有其他重要的硝酸盐来源。据估算,南湖水体硝酸盐含量升高0.83mg/L约需要1.66×105kg硝酸盐,另外有约10.1×105kg硝酸盐随下泻水输出南湖,再加上夏季藻类生长(生产的chla量约为640kg)所消耗的硝酸盐3.52×105kg,共消耗硝酸盐15.28×105kg。扣除河流输入的4.42×105kg硝酸盐,南湖尚存在约10.86×105kg硝酸盐的亏空。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硝酸盐及叶绿素a(chla)含量、溶解氧(DO)等的变化,认为这部分硝酸盐来自湖泊中下部(斜温层)有机质的大量矿化(硝化),是水动力驱动高DO的上部水体下沉从而引起下部有机质(硝化)的结果。南湖这种强水动力湖泊整个夏季分层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斜温层有机质矿化(硝化)释放硝酸盐和变温层藻类生长同化硝酸盐为有机质同时发生的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15.
程海沉积物无机碳、氧同位素相关性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海是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一个较为特殊的湖泊,其矿化度已接近盐湖下限。湖泊沉积物无机碳、氧同位素组成敏感地记录了流域内环境变化的信息,其相关性有效地揭示了湖泊的封闭条件。组成的变化受到温度高低、降水大小、光合作用强弱、碳酸盐体系溶解平衡及水文条件等因素的控制。通过对该湖沉积物无机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追溯了该流域内自采样深度以来的数十年内的环境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程海流域气候变化有呈现出11-12a的小周期变化的趋势,但是在孔柱底部的信号噪声较大;沉积物碳酸盐δ^13Cδ^18O的良好相关性指示了程海近几十年内的水文封闭条件;并将碳、氧同位素这一环境敏感指标推广到了高矿化度的“准”咸湖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16.
南海东北部450 m以浅水层与深层海流观测结果及其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在南海东北部锚定测流站在450 m以浅Long Ranger ADCP测流长达77 d的资料, 以及在2000与2300 m处深层流长达7个月左右的测流资料, 进行了谱分析与计算. 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1) 比较50~400 m处海流的月与季节变化, 它们的变化趋势是较为一致的. 从日平均流速前进矢量图, 其流速在大部分时间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变化. 这与从对海表面高度作定性分析的结果大致符合, 海表面高度来自CCAR对TOPEX/ERS-2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 日与月平均流速都在11月份最大, 10月其次, 8月最小. (2) 在2000与2300 m处日与月平均流速平均地1月最强, 9月次强, 8月最弱. 从季节变化来看, 冬季(1~3月)流速最强, 秋季其次, 夏季最弱. (3) 潮流随深度变深有所变化, 在上层全日潮峰值要高于半日潮峰值, 但在200~400 m处半日潮峰要高于全日潮峰值. 在450 m以浅它们的振动皆以顺时针方向为主. 在1500 m以深全日潮峰值又高于半日潮峰值. (4) 发现自50~2300 m都存在2个多月周期振动, 其中在450 m以浅水层振动周期皆为75 d, 其振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在2000与2300 m处振动周期分别为68与69 d, 其振动方向也是以逆时针方向为主. (5) 揭示在450 m以浅水层随深度变深, 振动周期有变化, 例如f >0时在50与100 m处存在22与15 d左右的显著振动. 但随深度增加, 在200~400 m处这些周期振动都不存在, 只存在较小周期13 d左右的振动, 这与深层流振动的规律有差异. (6) 在2000及2300 m处存在1个多月, 23 d, 半个月左右周期的振动. (7) 在50~2300 m皆存在4~8 d左右周期的天气过程的振动, 还存在惯性周期振动, 其振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也存在8 h与6 h的短周期振动. (8) 通过交叉谱的计算, 揭示: (ⅰ) 2000与2300 m两组流速时间序列对于2个多月的周期振动(T = 68.3 d)和1个多月的周期振动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ⅱ) 100与2300 m两组流速时间序列对于半个月周期振动(15.5 d)和2 d等都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7.
湖泊沉积物中胶黄铁矿的鉴出及其磁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钻孔获取的湖泊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调查及矿物学鉴定, 发现大量胶黄铁矿存在, 并认定其为主要的磁载体. 该矿物颗粒细小, 粒度均匀, 可能为生物化学成因. 与大量文献报道的相反, 在长期暴露于空气后, 样品中的胶黄铁矿仍未被氧化. 这可能与钻孔内该矿物被硅质胶结物包裹有关. 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湖泊沉积物磁学研究的复杂性, 同时也为环境磁学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8.
坝上高原安固里淖粒度年纹层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安固里淖湖心区获取一未扰动沉积物样柱,分析发现了由冬季风搬运物与湖心沉积共同形成的粒度年纹层,建立了纹层年表,恢复了安固里淖湖区8507a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8507-5429aB.P。冬季风活动较弱,后期的所波动;5429-3244aB.P.冬季风活动较强,3244-2494aB.P。冬季风活动减弱;2494-1165aB.P。冬季风活动略有增强;1165aB.P以来,冬季风活动减弱。安固里小淖粒度年纹层反映的冬季风变化情况与我国北方地区同期的环境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9.
抚仙湖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深水湖,连接着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星云湖,星云湖排放含绿藻的水进入抚仙湖。两湖位于省会昆明附近,由于地方文化、集约化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两湖已经富营养化。因为湖泊体积容量的级别差异,深水湖的富营养化几乎没被注意,抚仙湖秋季下层滞水带缺氧已经关注了20年,似乎下层滞水带是深水湖富营养化的指标或趋势。抚仙湖看起来目前情况尚好,可以说寡营养,然而,外界负荷是潜在的,且是以稳定的加速度进行的。在此对浅水湖富营养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包括在其它云南湖泊观察到富营养化的过程,再者,对两个连相湖的藻和蓝藻碎片的大小构成进行比照。为了与深水的抚仙湖状况进行比较,简略介绍了一个日本的深湖及其径流系统。其中,涡流和它的微生态系统,在两者中相关性很好。对于以涡流生态系统的见解判断微生态系统的深水湖富营养化问题将给予概括。  相似文献   
120.
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青海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青海北部气候环境一直处于冷暖、干湿波动过程之中 ,湖泊水域也发生了相应的扩张和收缩 ,成为高原人类迁移和发展的自然背景。约 3 0kaB .P .,在晚期智人出现和迁徙的关键时期 ,青海北部开始有了最早的人类活动 ;更新世末—全新世初 ,气候转暖 ,古人类再次来到青海北部 ;进入全新世中期 ,气候暖湿 ,湖水位回升 ,细石器技术变得十分普通 ,青海北部的人类活动渐趋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