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2篇
  免费   1164篇
  国内免费   2765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14篇
地质学   8015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2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315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80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275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2篇
  1950年   9篇
  1948年   14篇
  1946年   11篇
  1943年   10篇
  1941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61.
从江翁浪金矿中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江翁浪金矿是一个受构造控制明显的金矿床,金矿主要富集在受顺层剪切控制的强变形带内。本文通过对翁浪金矿控矿构造中变形岩石的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分析,得出研究区顺层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为逆冲型剪切,控制金矿产出的强变形带以韧性变形为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62.
在无水"干"体系的四矿物相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由于熔点低而通常记录着丰富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地幔交代作用信息。在详细岩相学特征和组成矿物主元素分析基础上,重点对内蒙古集宁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单斜辉石进行了激光原位微量元素研究。通过与新生代时华北具古老克拉通地幔特征(如鹤壁)和具新生岩石圈地幔特征(如山旺)的橄榄岩对比,讨论了新生代时集宁地区陆下岩石圈地幔性质及其形成和演化机制。集宁地区岩石圈地幔是相当于原始地幔经过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抽取形成的,除个别样品的部分熔融程度5%外,多数样品为5%~10%。橄榄岩的平衡温度与橄榄石Mg#关系表明新生代时集宁地区的陆下岩石圈地幔是不均一的,无明显分层现象,表现为饱满与过渡型地幔的共存。这种主体饱满并兼有过渡型地幔的不均一现象,可能是软流圈物质对古老地幔进行不均匀侵蚀、改造和置换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3.
一种长英黝帘石玉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近来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粉白相间的玉石新品种进行了测试,全面分析了这种玉石的结构和成分,并根据硅酸盐体系的物质平衡原理,利用相混合计算(PMC)方法,估算了玉石中主要矿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这种玉石中黝帘石含量占51.9%,钠长石占33.3%,石英14.4%,并含有少量的褐帘石、单斜辉石等矿物。样品中粉红色矿物的红外光谱最强峰位于1110~900cm-1范围内,为快速、方便地鉴定此种玉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4.
不同卸荷速率下岩石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卸荷条件下的岩石强度特性研究对于分析开挖作用下岩石工程的安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卸荷试验中影响岩石强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岩性、卸荷点的位置、卸荷应力路径和卸荷速率等,以锦屏大理岩为对象,重点研究卸荷速率对强度的影响。提出用屈服接近速率来统一表征加荷和卸荷下的应力增加或减小的速率,通过比较加荷和卸荷条件下的屈服接近速率表明,当围压卸荷速率为常规试验轴向应力加荷速率的0.2~0.3倍时,两种应力路径下接近破坏时的屈服接近速率相当。通过2D弹塑性细胞自动机的数值试验和大理岩的室内卸围压试验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围压卸荷速率越大,岩样的强度就越高;当卸荷速率为常规轴向加荷速率的0.2~0.3倍时,卸荷和加荷路径下的强度相当。从而得出结论:对于各种卸荷应力路径,如果卸荷点处于弹性范围内,当接近破坏时的屈服接近速率一定时,应力路径对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5.
西天山特克斯晚古生代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天山特克斯县东北部的哈拉达拉岩体是西天山出露规模最大的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主要由橄长岩、橄榄辉长岩、角闪辉长岩和辉长岩组成。本文获得该辉长质岩体锆石SIMSU-Pb年龄为306.2±2.7Ma,属于晚石炭世。该岩体SiO2含量范围为44.49%~48.46%,K2O、Na2O含量低,Mg、Fe含量较高,Mg#平均值达71.4。岩体具有拉斑玄武岩系列特征,且有从低钾拉斑系列向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演化的趋势。部分样品的MgO、Al2O3和CaO含量偏高,可能为橄榄石和斜长石的堆晶所致。岩体明显富集Rb、Ba、K、P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La/Nb比值大于1.4,与流体交代地幔楔熔融的弧火成岩浆特征类似。岩体具有Th负异常,暗示岩浆活动过程中可能混染了下地壳成分。岩体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弱,由于斜长石堆晶作用,部分样品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区域构造演化和岩石学资料等显示西天山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大地构造格架演化发生了转变,特克斯地区处于俯冲碰撞阶段向碰撞后伸展阶段变化的过渡环境中,特克斯晚古生代辉长岩体很可能是在这种构造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形成的,指示了西天山大地构造演化从弧环境下的挤压碰撞到陆内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966.
中祁连东段化隆群中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祁连东段化隆群中斜长角闪岩岩相学特征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原岩为碱性玄武岩。斜长角闪岩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Nb-Ta不亏损,与典型洋岛玄武岩(OIB)的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和特征元素比值(Nb/La=1.24~1.48,Th/Ta=1.19~1.40)类似,但与典型OI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h、Nb)不同,且在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上落入板内大陆玄武岩区,反映了化隆群斜长角闪岩原岩来源于软流圈地幔交代大陆岩石圈地幔熔融源区,为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汇聚过程中局部裂解或Rodinia大陆整体上汇聚未完成局部地区就开始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7.
前言     
  相似文献   
968.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应用条件试验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ED2000P型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选择安徽绩溪荆州银多金属矿矿区进行找矿条件试验。试验中分别就不同测点密度、基岩与土壤测量、不同湿度条件、基岩与岩石粉末样测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应用条件。即:确定测点密度应综合考虑异常体规模和实际工作量因素;基岩X荧光光谱测量较之土壤测量更能客观地反映地质体的异常特征;湿度因素不会影响异常的存在,但会降低异常的强度;岩石粉末样X荧光光谱测量较之岩石样测量值更具有代表性。X荧光光谱测量法与化探原生晕取样分析对比研究和相关分析表明,应用X荧光光谱法进行找矿研究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和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对太行山中段采集的大枣和土壤样品的分析和对比,论述了影响太行山地区优质大枣品质的各项因素,指出了影响大枣生长的构造、岩石、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气候、地下水、地形等多项因素的作用和主次关系,即地质构造控制片麻岩的分布,优质大枣与片麻岩分布相关;高程500 m以下是太行山山区优质大枣适生地带,高程低于200 m、片麻岩区、沟谷地带、阳坡条件下的大枣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970.
On the basis of the petr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rock assemblages, petrochemistry, REEs, trace elements and geotectonic settings, the authors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ental marginal arc-volcanic rocks in the Late Permian-Early Triassic (P2-T1) volcanic rocks distributed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ocean-ridge/oceanic island basalts in the Chiang Mai belt. The volcanic rock assemblage is basaltic andesite-andesite-rhyolite. The volcanic series is dominated by the calc-alkaline series, with the tholeitic series coming nex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volcanic rocks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l2O3;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of the LREE-enrichment rightward incline type; the large cation elements are highly enriched, and the volcanic rocks are generally enriched in U and Th and depleted in Ti, Cr and P. The petrochemical plot falls within the field of island-arc volcanic rocks,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projected points of continental marginal arc-volcanic rocks in the Lancangjiang belt. These continental mar-ginal arc-volcanic rocks, together with ocean-ridge/oceanic island-type volcanic rocks in the Chiang Mai belt, con-stitute the ocean-ridge volcanic rock-arc magmatic rock belts distributed in pairs, indicative of ea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oceanic crust in the Chiang Mai belt. This resul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pa-leo-Tethys in the Chiang Mai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