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260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2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2004年夏季中国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报道了2004年夏季南海北部18个大面测站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应用Utermhl方法初步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74属159种,平均细胞丰度为(115.05±438.89)×103个/L(n=91),其中硅藻在物种丰富度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主要优势种为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delicatissim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皇冠角毛藻Chaetocerosdiadema、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和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glacialis。调查区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从沿岸向外海迅速减少,高值区分布在广东沿岸和珠江口附近海域。同1999年同期资料相比,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增加1倍,但平面分布趋势相同。调查区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总体特征是由水体表层到底层,细胞丰度逐渐减少。细胞丰度密集区位于水体表层,但是只有S2断面出现了次表层最大值现象,其垂直剖面分布同叶绿素a、铵盐、溶解氧以及盐度密切相关。整个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相似文献   
652.
南沙群岛海区秋季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及数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年11月南沙群岛海区的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数量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鉴定网采浮游植物共121种,隶属2个门类33属。垂直分层0—75m和75—150m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分别是0.070×104cells·m-3和0.044×104cells·m-3。0—75m层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高值区出现在调查海区的东部和东南部,最高值出现在安渡滩附近的21号站;75—150m浮游植物细胞数量高值区出现在32号站附近。垂直分布的明显特点是随深度增加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呈减少趋势。三叉角藻Ceratiumtrichoceros和夜光梨甲藻Pyrocystisnoctiluca是0—75m层和75—150m层共有的优势种。0—75m层和75—150m层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40和2.07,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0.79和0.60。研究结果表明,秋季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比春、夏季低,浮游植物由硅藻、甲藻组成,甲藻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占优势。初步探讨了南沙群岛海区秋季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分布与营养盐、温度与盐度、海流及浮游动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53.
2007年6月20日至21日,国家908评价课题"外来物种灾害控制与生态修复对策"项目,在厦门召开了项目进展研探会。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集美大学、国家海洋局第  相似文献   
654.
由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主持,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黄宗国主编的《厦门湾物种多样性》正式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的继续和深入,它总结了自达尔文时代至今100多来在厦门湾所记录的物种5713种。每个种含中文名、拉丁文学名、定者、同种异名、英文名、闽南俗称,在厦门湾的分椎,文献号及图号,并列出各类参考文献、属名和中译属名索引。  相似文献   
655.
旅游干扰对马仑亚高山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样带调查的基础上,以物种重要值为综合指标,分析了不同旅游干扰程度对马仑亚高山草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影响效应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旅游干扰强度降低,马仑亚高山草甸的优势种披针苔草和珠芽蓼的重要值逐渐增大,而广生态幅植物蒲公英重要值却呈降低趋势。(2)中等强度的旅游干扰所形成的生境,既不会使群落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变更,同时也不会抑制优势种群在群落中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发展。(3)6条样带之间的群落差异系数随旅游干扰强度减弱而降小,样带1~6之间的相异性表现为逐渐递减的势态。旅游干扰强度超过了群落的自恢复能力,就会导致群落性质完全改变。上述结果为亚高山草甸旅游业的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植物物种多样性保育提供了较高的理论参考和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56.
中国气候变化的植物信号和生态证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袁婧薇  倪健 《干旱区地理》2007,30(4):65-473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降水格局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等气候变化现象已经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响应于气候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间接生物学和生态学证据,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以及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与发展对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际气候变化的生物学证据研究的大背景下,总结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响应过去气候变化的植物学信号和生态学证据:(1)物种水平:气候变暖导致中国33°N以北大部分地区植物春季物候期包括萌芽、展叶、开花期等显著提前,植被生长季延长;(2)群落水平:群落物种组成和分布发生改变,主要表现在长白山等高山群落交错带物种组成和林线位置的变化以及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退化;(3)生态系统水平:全国总体植被盖度增加,植被活动加强,生产力增加;北方和西部地区农业植被的耕作制度、种植结构、耕种面积和产量发生变化,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但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产量和温度呈负相关,这将威胁到未来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57.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发育阶段(3 a、8 a、15 a、25 a)的沙棘人工林群落内植物的种类、盖度、密度等进行调查,并分析了沙棘人工林群落天然化发育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沙棘人工林群落天然化发育过程中主要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为主。其生活型变化为:一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半灌丛群落→灌丛群落。2.不同发育阶段沙棘群落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 impson指数和Shannon-W iener指数在不同阶段沙棘群落中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同一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和H′虽然数值不同,但在不同发育阶段有基本一致的趋势。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荒草地阶段较高,其他阶段的沙棘群落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呈波动性增加。3.随着群落发育,群落相似性增加。总体上,随着沙棘群落的发育,不同科属的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增加,到15 a时群落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658.
贺兰山针叶林物种密度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径分析是研究变量间复杂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沿海拔梯度进行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对贺兰山针叶林物种密度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西坡针叶林物种密度的海拔格局基本一致。物种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海拔,而海拔反映了综合的气候梯度。2)针叶林的物种密度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高对于物种密度有促进作用。3)针叶林的物种密度主要由草本种类的多少决定。草本和灌木层物种密度都明显受到海拔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坡向对于灌木层物种密度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5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短命植物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涛  田长彦  孙羽  冯固 《干旱区地理》2006,29(5):675-681
采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室内萌发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短命植物在沙丘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萌发状况、密度、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与地上植物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短命植物种子主要集中分布于地表0~5 cm土壤中,5 cm以下土壤中极少存在有活力的种子;沙丘间及沙丘不同部位的种子库密度大小不同,密度自坡底随高度增加逐渐减少,坡底、坡中部及坡顶部密度分别为124粒/m2、91粒/m2、66粒/m2。迎风坡种子库密度比背风坡面少,迎风坡种子库平均密度为81粒/m2,而背风坡种子库平均密度为100粒/m2;短命植物种子在4月上旬达到萌发高峰,沙丘不同部位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存在较高的相似性,此外短命植物在沙丘不同部位的分布存在较高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660.
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主要有3种类型(群系),即甜槠木荷林、褐叶青冈林、青冈石栎林。并对各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次降低,群落类型处于华东和华南区系的过渡带。群落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叶的性质以单叶,革质和全缘的小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