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207篇
地质学   1072篇
海洋学   269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2010—2016年江西省暖季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超  谌芸  朱克云  单九生  曾智琳 《气象》2019,45(9):1238-1247
利用江西省2010—2016年5—9月1597个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江西省短时强降水进行统计分析。采用REOF将降水场划分为5个区域:赣北南部(Ⅰ区),抚州市及赣州中部(Ⅱ区),赣北北部(Ⅲ区),赣南南部、北部(Ⅳ区)以及赣中西部(Ⅴ区)。短时强降水高频区主要分布在山地及河谷附近,分别为湘赣交界罗霄山脉东侧、武夷山西侧、信江河谷、乐安河谷和昌江河谷。河谷附近短时强降水频次以昌江河谷最高(16.9次/a),山地附近最高在罗霄山脉东侧(12.6次/a),极端短时强降水分别位于上饶市东北部山区(3.7次/a)及九岭山南侧的锦江河谷(3.3次/a)。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5月第3候,6、7月第3~4候以及8月第2~3候。Ⅳ、Ⅴ区具有单峰型的日变化特征;Ⅰ、Ⅱ、Ⅲ区具有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主峰基本集中在下午17时;次峰在上午08—10时。短时强降水对暴雨贡献率基本在40%以上,Ⅰ、Ⅱ区的暴雨天气过程将近一半是由短时强降水贡献的。信江河谷是暴雨雨量中心,但并不是短时强降水雨量中心;昌江河谷与武夷山西麓既是暴雨中心也是短时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82.
张正奇  丁义平 《岩矿测试》1990,9(3):169-172
本文研究了钴(Ⅱ)-5-Br-PADNm络合物的光度性质。在pH5.0缓冲溶液中,有TritonX-100存在时,Co~(2 )与5-Br-PADNm形成1:2红色络合物,λ_(max)为547nm,ε为1.35×10~5l·mol~(-1)·cm~(-1)。所提出的方法用于矿石及茶叶中Co的测定,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87.
88.
近地表大气电场异常与地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建国 《地震学报》1988,10(2):206-212
自1977年以来,我们先后在白家疃、宝坻和北戴河等地震台设点对大气静电场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观测和研究,通过与近场地震对比分析发现,大气电位梯度的负异常与近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观测期间几乎所有的在测点附近100 km范围内ML4.0和250km范围內ML5.0的地震前均记录到了较大幅度的负电场异常,而在近场地震平静期则无该类异常出现,通过数年的观测和研究我们认为,对大气静电场与地震关系的进一步探讨,有可能找出可靠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89.
游离氧化铁形态转化对红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本文通过模拟环境中的有机质使游离氧化铁形态转化对典型红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试验,系统地测试了游离氧化铁的形态分布与物性指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渍水条件下,游离氧化铁的形态转化对红粘土性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在渗水条件下,由于游离氧化铁的流失使得胶结作用减弱,它对红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逐渐明显,其潜在的危害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