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刘灵 《贵州地质》1999,16(4):288-293
贵州东南部上元古界隆里组和长安组的沉积相类型可概括为陆骨塌一重力流沉积相、悬浮沉积相、冰水沉积相。沉积环境类型可概括为冰湖-浅海盆地、盆级斜坡、半深海盆地。本地它们的特征和识别标志分别进行描述和总结。并对沉积相序列和环境演化的规律,以及沉积时的古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另外,还对锦屏隆里一带的长安组/隆里组的地层界线提出了新的划分意见。  相似文献   
92.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利用土地获取财富中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查不管人害认识与否,土地利用过程改变了生态环境演化的速度和方向。文章提出了土地利用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动力,分析了土地利用所引起环境的正向与逆向变化和环境变化是土地利用结果在时间和窨上的累积;探讨了土地利用导致环境逆向演化的原因,以期人类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达到获取生态经济效益这一综合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93.
水准测量表明,西藏纳木错沿岸发育了拔湖48m以下的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48m以上、最高至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根据实测剖面、地层序列和岩性特征,并结合同位素测年等资料,可将该套湖相沉积地层划分为1个群、2个组。通过易溶盐、pH值、地球化学、粘土矿物、介形类和孢粉分析等的研究发现,湖相沉积中记录了116 ka B.P.以来的环境演化与气候变迁的信息。自116 ka B.P.以来,以全新世气候最宜期时,最温暖湿润;在90.1 ka B.P.和86.5 ka B.P.的相对温暖期时,气温相当或略高于现今,属温和轻爽或偏干,湿度稍大;在36~35 ka B.P.时段,气温和湿度较现今略高或较高。这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该区环境在逐渐变暖的总趋势上,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冷暖与干湿波动。  相似文献   
94.
薛滨  王苏民  沈吉  羊向东  马燕 《湖泊科学》1994,6(4):308-316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总量(TOC)取决于湖泊的初始生产力及有机质沉积后的保存能力,而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δ~(13)C)值则反映了不同来源有机质的组成以及流域古植被状况。本文通过对内蒙呼伦湖东露天煤矿剖面TOC及δ~(13)C值的垂直分布的研究,结合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孢粉、硅藻分析结果,讨论了呼伦湖地区末次冰期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有机碳的总量及其稳定碳同位素可作为分析古气候环境的一种有效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95.
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CK­2钻孔的孢粉记录揭示出: 32.0~9.1kaB.P. 植被演替明显,气候干湿波动显著; 晚冰期向全新世过渡期间,气候波动频繁且具突变性。31.98~19.26kaB.P.罗布泊地区处于末次冰期的盛冰期阶段,气候寒冷湿润,冷暖波动频繁,但幅度不大,研究区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 19.26~13.67kaB.P. 气候明显变为温暖干燥,植被以荒漠为主; 13.67~12.73kaB.P.气候冷湿偏干,植被以草原-荒漠草原为主; 12.73~9.14kaB.P.气候冷湿与暖干交替频繁,波动幅度较大,植被逐渐由荒漠向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其中, 16.45~15.39kaB.P.,14.27~13.67kaB.P.和 11.74~11.23kaB.P.之间的冷颤动分别相应于老仙女木、中仙女木和新仙女木事件; 15.39~14.27kaB.P.和 12.73~11.74kaB.P.之间的暖期则分别对应于欧洲博令和阿勒罗得暖期; 新仙女木事件后的气候具有突变性的特点,10.49kaB.P.前后的暖事件和9.14kaB.P.前后的冷事件,成为全新世早期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孢粉浓度和花粉组合所反映的罗布泊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化同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具有显著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6.
科尔沁沙地及其古水文网的演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科尔沁,沙地的形成演化与古河流的变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科尔沁沙地遥感图像的解析,全面分析了沙地与河流分布的宏观特征,结合野外考证资料,认为存在5期可辨认的河流发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河流展布特点,而风沙也存在至少4个活动期。古河道-Ⅴ形成于风沙-Ⅱ和Ⅲ期形成之前,可能是末次冰期之前,即中更新世或更早,这时河流能够进入古松辽大湖;  古河道-Ⅳ形成于风沙-Ⅱ和Ⅲ期形成之时,可能是末次冰期时期,这时河流与松辽大湖萎缩,规模减小,河流已不能进入松辽大湖,而是消失在沙地之中;  古河道-Ⅲ形成于风沙-Ⅱ和Ⅲ期形成之后,可能是末次冰期末期的冰消期,这时气温升高,大量的冰雪融水进入河流,促使河水漫流,流入沙垅垅间洼地,开始造成古西拉木伦河、古老哈河与教来河水文网之间的相互联系;  古河道-Ⅱ形成于全新世适宜期时期,统一的西辽河形成,伴随气候变化,出现多次风沙进退,对应于风沙-Ⅰ期;  河道-Ⅰ是现在,同属于风沙-Ⅰ期,活动沙地集中在翁牛特等地。  相似文献   
97.
《华北地质》2011,(2):160
2011年9月中下旬,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将举办"泥质海岸带近现代地质环境与海平面变化研讨会"。会议内容:(1)泥质海岸带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2)全新世海平面变化、(3")小冰期"结束以来自然进程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现代地质环境变化及海岸带演化趋势。届时将邀请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丹麦等国的多位专家围绕以上主题做专题学术报告,欢迎有兴趣的同行们届时与会。  相似文献   
98.
在我国地理版图的正北方,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山脉和燕山山脉三大地貌区的结合部,隐藏着一片大气磅礴的绿色净土,一个神秘多姿的花园,它浓缩了我国北方的地理与生态,是探索内蒙古高原隆升、我国北方环境演化,及人类发展史的地学百科全书和天然博物馆,也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上演无数英雄史诗的宏大舞台,它就是被人们称为“微缩的内蒙古”、“塞北金三角”、“草原明珠”的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土壤微结构系统的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微结构可分为基底式胶结结构,胶斑状结构,斑状-胶斑结构,粒状结构,似粒状结构和粒状-斑状结构,其中前3种总是出现在古土壤中,其形成在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的环境下;后3种总是出现在黄土或风化黄土中,形成在以干旱为特征的环境下。微结构沿黄土剖面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实质上揭示了1万年来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00.
南疆地区历史时期气候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的尼雅剖面记录多指标的综合研究,结合南疆地区其他地质记录和历史资料,恢复了南疆历史时期(近4000年)以来气候与环境演化的特征与序列,共划分出3个相对冷湿期和3个相对暖干期,结果表明,此地区气候环境的演化在冷暖变化序列上基本吻合于我国东部地区,而在干湿波动上则具较为显著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同时还发现,南疆地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演化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