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04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102.
本文以北天山和南天山的矿床为例,指出这些矿床赋存于岩浆穹状构造中,并初步解释了岩浆穹状构造的天然形成机制与矿田、矿床和矿体空间分布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本文用能量转换脉动机制及其产生的干涉谐振现象,解释了吉尔吉斯山脉斑岩铜矿床裂隙-角砾岩带的形成过程,从而提供了合理地判定矿体位置、预测隐伏矿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3.
CTM-302型三分量高分辨率磁通门磁力仪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介绍CTM-302型三分量高分辨率磁通门磁力仪的技术指标与用途,仪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技术指标的测试与对比以及应用情况;并通过国内外同类型产品的技术指标对比表提供了各项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4.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洼金属成矿带,其成矿受地洼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也受前地洼阶段多种建造与构造的深刻影响。在此成矿带中,控制矿田形成和分布的构造——地洼成矿区构造的基本特征是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的复合。可概括为两种地洼成矿区构造类型:1.优地洼中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2.地穹上基底断裂与环形构造系复合的成矿区构造。  相似文献   
105.
利用瞬变电磁法和环形测深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煤矿富水区域进行探测。瞬变电磁法施工方便,该方法对低阻含水体特别灵敏,受体积效应影响小,分辨率高,从平面上控制富水区域大小。环形测深可以探测不同方向的岩层视电阻率变化情况,对于地下径流方向进行控制。2种方法相结合,即平面控制区域,含水区域延伸变化情况也得到控制。对于富水区域的探测,使用综合勘探,可以减少单一方法多解性问题,使探测结果更符合实际,这2种方法相结合的理论,有助于今后这方面的探测研究。  相似文献   
106.
使用自主研发的旋转水槽制作稳定循环流动的泥石流,通过实测泥石流阻力坡降和流动速度,探索泥石流阻力坡降的速率效应。在旋转水槽试验中,通过控制线速度v,制作出稳定循环运动的泥石流,其阻力坡降J等于槽底坡降tanθ,可以实测。试验再现了野外的泥石流运动特性,观察到“龙头”、颗粒弹跳、低阻力坡降、固液相分离、剪切速率效应等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流动速度范围内(例如试验中1.88m·s-1≥v>0.47m·s-1),泥石流的流动速度越高,阻力坡降越大;如果泥石流运动速率过低(例如试验中v<0.47m·s-1),泥石流会出现固液两相分离现象,砾石(粒径>2mm)运动明显落后于液相运动。本项目的试验研究成果为泥石流制作和阻力坡降测量提供新途径,为泥石流阻力坡降的速率效应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7.
潜堤结构型式及其透射系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针对胜利油田某保滩促淤工程,进行了多种方案不同潜堤结构型式的优选,比较了其中四种结构型式,并对这四种结构型式的潜堤分别进行了波浪水槽试验,测试其透射系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潜堤透射系数的经验公式,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海岸盐沼冠层水流平均流速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时钟 《海洋工程》2001,19(3):51-59
利用室内水槽测量海岸盐沼植物冠层水流平均流速分布,对a)不同属种,b)同属种不同观测位置和流速;c)同属种不同高度;d)同属种不同密度的海岸盐沼植物冠层湍流结构作了分析,产探讨了冠层植物本身及其水流结构对粘性泥沙运动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揭示了冠层上,下水流的复杂性;1)明显的三层结构,即冠层底部,过渡层,冠层上部水体层;2)由于植物的柔弹性,冠层顶部与上层水体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界面波,导致一个次级流速最大值,在冠层内出现流速反转梯度;3)冠层顶部以上的水体水流切变流速u,(切应力τb)大于冠层内的ux(切应力τb),冠层内(底部)水流切变流速(切应力τb)的减小有利于粘性泥沙的沉积;4)植物冠层影响湍流强度和扩散。  相似文献   
109.
一个二维数值波浪水槽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Drimer,Agnon及Segre研发的数值波浪水槽(简称DAS),首先通过修正DAS中某些积分计算的错误,建立了第一个修正模型(MDAS1),使得模型更加准确稳定。其次,将DAS模型自由表面线性元近似替换为更为合理准确的三阶元近似,建立了第二个修正模型(MDAS2),使得模型计算的波面更合理可靠。平底水槽中波群的生成及传播算例表明:与DAS结果相比,MDAS1对波面没有显著影响,而采用三阶元的MDAS2对波面有显著影响。与Hansen和Svendsen的实测资料相比较证实了两个修正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提供了作者研制的三维内波及分层流水槽系统的背景技术资料。经源致三维内波的实验证实 ,利用该水槽系统中的双缸制取分层水系统可快速制取所需的分层水 ,不必利用分子扩散而 1次得到预先设置的密度剖面。同时 ,还介绍了利用该水槽系统进行的 1个典型的源致内波的内波增阻实验。从所获得的增阻实验结果得知 ,对于一给定的分层、拖曳速度和水下回转体 ,存在唯一 1个内Froude数使得强迫源受到最大的内波增阻。大量的实验证实 :该水槽系统是研究三维自由和强迫内波的 1个基本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