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75篇
地球物理   150篇
地质学   462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成一农 《地图》2019,(2):98-105
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城市相比,东北地区城市的历史相对较短,绝大部分兴起于明代之后;到了近代,作为东北亚的交通枢纽且濒临大海,一些东北城市曾受到侵略,沦为殖民地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在经济布局中,将众多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布局在了东北,由此很多东北城市又发展为工业城市。特殊的历史,造就了特殊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风貌,这次我们选择东北城市长春作为考察的对象.  相似文献   
952.
通过分析研究琼东南盆地北部边缘三亚组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含量低于1μg/g,呈明显的Ce负异常特征;沉积物沉积于氧化环境;垂向上Ce异常的波动曲线与海平面升降的变化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953.
徐文明  朱显平 《地理科学》2020,40(12):2046-2054
采用逻辑思辨的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地区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价值与驱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问题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主要结论如下:① 新结构经济学通过要素禀赋的内生驱动,产业梯度转移通过竞合效应与传导机制,顺向投资通过效率寻求型顺向投资、市场寻求型顺向投资和资源寻求型顺向投资,进出口贸易通过贸易自由化竞争效应、贸易结构先导效应、市场规模扩张效应共同驱动粮食产业优化升级;② 东北地区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粮食增长不稳定、增速不可持续性、种植结构需要继续优化以及种植质量和农产品效益亟需提升的问题;③ 未来东北地区需要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粮食产业链价值增值为着力点、以顺向投资为重要途径,以进出口贸易为突破口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54.
促进女性就业,不仅能够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还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论文以东北三省“五普”“六普”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空间自回归模型方法,探讨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整体较低,其中南部城市的女性就业水平高于北部。② 从影响因素来看,高学历、便捷的交通、较高的工业水平、完整的家庭以及更多的家庭支持对城市女性就业水平具有积极效应;而养育负担对女性就业水平具有负向效应。其中,三代及以上家庭户比例是2000—2015年老工业基地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可见,一个完整的家庭对女性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5.
1949年以来东北地区行政区划演变格局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建华  修春亮 《地理科学》2019,39(4):606-615
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地理和文化区域。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分为以下5个阶段:1949~1955年,省级政区大调整阶段;1955~1969年,省级政区稳定,地级、县级政区频繁分合阶段;1969~1979年,内蒙古东部地区划归东北三省阶段;1979~1996年,地级、县级政区调整频繁阶段;1997年至今,行政区划调整较少、以县市改区为主,政区相对比较稳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历史文化、自然地理和政策标准等因素对东北地区行政区划格局与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分析了目前东北地区行政区划不同层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56.
琼东南陆坡深水水道主控因素及勘探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物源供给特征和地形条件,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发育在琼东南盆地陆坡区上新世和更新世地层中水道的形成主控因素及其在深水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提出琼东南陆坡上新世水道的主要因素是物源供给,包括来自红河和海南岛的物源,构造活动是关键诱发因素,上新世早期莺歌海盆地发育的大规模滑塌体与该水道的形成关系密切;给出更新世水道形成模式,其形成与第四纪冰期海平面的大幅度下降有关,地震活动诱发了中南半岛的小型山脉河流复苏,并对南海西部陆坡直接供给形成了该期水道。深水水道对于全球海平面变化、陆坡区物源供给情况和陆坡层序界面具有指示作用,并可作为良好的深水油气勘探目标,具有重要的深水油气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957.
核能是清洁 高效 安全的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消费不均衡。煤炭资源60%集中在华北、西北,水力资源70%以上分布在西南,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于西部和海域。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华东、华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能源短缺成为这些地区乃至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瓶颈。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在增加能源消耗和使用成本的同时,  相似文献   
958.
南海北部陆缘记录了南海形成演化的历史,但是其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在东段和西段的差异及其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本文分别在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深水区选择了数口构造地理位置相似的井通过精细地层回剥分析,重建了两沉积盆地的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两沉积盆地在裂陷期的沉积和沉降特征基本相似,但是两者在裂后期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差异明显。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沉积和沉降速率都表现为幕式变化特征,其中沉积速率表现为“两快三慢”的特征而沉降速率表现为“两快一慢”的特征。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沉积速率表现为“地堑式”变化特征,但是沉降速率表现为“台阶式”上升的变化特征。琼东南盆地“台阶式”上升的沉降速率推测主要是受到海南地幔柱伴随红河断裂的右旋走滑而向西北漂移的影响,这也与南海西北部的岩浆活动以及周围盆地的沉降特征吻合。红河断裂在2.1 Ma BP的右旋走滑控制了琼东南盆地1.8 Ma BP以来的快速沉积和加速沉降分布。  相似文献   
959.
随着盆地模拟和地质建模技术的不断进步,油气成藏研究逐渐向定量化、动态化和3D可视化方向发展。通过集成PetroMod多维度盆地模拟和Petrel数据处理的功能,搭建起多维度、动态化、可视化技术平台,建立了勘探阶段空间地质建模技术的流程及方法,包括构造建模、岩相建模、参数设置和模型校正。应用该技术,首次建立了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空间地质模型,重点实现了深水区南部断阶带油气成藏动态化和成藏3D可视化,恢复了4个关键时期的空间成藏动态过程,研究表明,南部断阶带早期成藏时空配置良好,成藏规模小,晚期成藏时空配置优越且纵向叠置,成藏规模大。南部断阶带成藏模式为煤系和浅海源岩供烃、断裂-砂体-构造脊阶梯型输导、大型海底扇储集、多层系复式聚集,主力聚集层系是陵三段和三亚一段,下一步勘探应积极寻找多期叠置成藏的大型储集体。  相似文献   
960.
湘东北地区有许多重要的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如临湘桃林铅锌矿、浏阳七宝山有色金属矿、平江黄金洞和万古金矿等。对这些矿产,不同年代不同学者都进行过研究。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过去所取得的基础资料,对该区有色、贵金属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