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51.
为了解日本有明海沿岸六角川和筑后川河口水域鳀科鲚属鱼类刀鲚(Coilia nasus)的洄游特征和生境履历,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对采于两水域刀鲚的矢耳石进行了锶(Sr)元素含量的X射线强度面分布及耳石最长轴锶钙元素比值(Sr:Ca)的定量线分析。结果发现10尾六角川刀鲚(LJC)中的7尾以及15尾筑后川刀鲚(ZHC)耳石核心区域的Sr:Ca比值≤ 3,显示出这些个体在淡水生境出生并早期生活于淡水的履历。紧邻核心区域随后的生长阶段,Sr面分布图谱显示出了多样对应于含量水平差异的不同颜色同心环轮变化样式,Sr:Ca比值的波动亦可相应地分成1-6个差异极其显著的阶段,显示出这些个体在随后生活史阶段中极富变化的生境转换状况。另外3尾六角川刀鲚耳石核心的Sr:Ca比值较高(3-6.7),对应于半咸水生境;但在核心区域之外,Sr:Ca比值则高低变化不一,显示出这些六角川刀鲚个体在河口半咸水生境孵化的特征。本研究表明,二维Sr元素含量面分布图谱和基于耳石最长轴的Sr:Ca比值完全可以作为重建日本有明海沿岸各河口水域刀鲚生境履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2.
黄海镆铘岛海域海草床数量分布及其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床是近海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储备功能,并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及食物来源,在维持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8月通过对黄海镆铘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发现分布面积为272.84 ha的海草床主要种类为鳗草(Zostera marina)和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鳗草的分布面积约为177.23 ha,占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镆铘岛沿岸的海参养殖池中,红纤维虾形草的分布面积约为95.61 ha,占总面积的35%,主要分布在沿岸的礁石上,呈明显的带状分布。鳗草的平均株高为(86.8±5.8)cm,平均植株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64.0±14.2)株/m~2和(528.7±20.5)gDW/m~2;红纤维虾形草的平均株高为(112.8±3.8)cm,平均植株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087.0±35.4)株/m~2和(2320.0±26.6)gDW/m~2。红纤维虾形草的分布水深为(1.80±0.04)m,海草床的水体溶解氧含量较高,达到(10.4±0.1)mg/L,分布有鳗草的海参池塘的底质粒径为(4.6±0.1)mm。结合历史资料,发现该海域海草床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这除了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外,与过度的人类活动干扰有关。并提出了海草床修复与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可为进一步研究与保护该区域海草床生态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3.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加剧,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地球生态正处于“临界点”,恢复地球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4.
为了解广州南沙湿地鸟类迁徙规律,揭示鸟类整体迁徙动态变化,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在每月下旬日落前3 h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对南沙湿地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 2014—2018年共记录到鸟类139种,以冬候鸟为主。2)鸟类物种数年际波动较大,丰富度年际变化不明显,即鸟类种类在逐渐增加的同时,个体数量趋于稳定。3)鸟类月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候鸟迁徙规律,越冬期急速上升,繁殖期平缓。越冬水鸟迁飞时间有提前的趋势,且在富有食物来源的浅水滩涂地和在无瓣海桑等高大茂盛的红树林群落有更多种类与数量的水鸟分布。最后,建议在注重绿化连续性和整体性的同时,保护和管理鸟类的栖息环境,适当扩大滩涂地面积,增加红树林种植面积以及合理地围垦,科学维持浅水滩涂和红树林种植面积比例,吸引更多越冬候鸟。  相似文献   
155.
海洋锋面存在于特征明显不同的2种或多种水系或水团交界处,锋面区域形成的次生环流和辐聚作用可显著影响到海洋中的物质输运与生物生产,故受到海洋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我国近海陆架存在14个永久性的准静止锋面(渤海海峡锋面、山东半岛沿岸锋面、苏北沿岸锋面、西韩湾锋面、京畿湾锋面、济州岛西锋面、长江环形浅滩锋面、闽浙沿岸锋面、黑潮锋面、台湾沿岸锋面、闽粤沿岸锋面、珠江口沿岸锋面、琼东锋面和北部湾锋面),且部分海域观测到双锋面、穿刺锋面和锋面波等现象。它们与陆架环流及其他动力过程(如:涡旋、内波等)共同控制着我国边缘海的物质能量输运与交换以及生物生产力格局。近岸物质沿锋面、跨锋面输运与锋区的垂向输送过程对我国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过程存在显著季节性影响。冬季到春季,沿岸锋面松弛能够加强物质从近岸向陆架的输运,进而在空间上调制春季藻华暴发的时间与量级;夏季到秋季,我国边缘海存在显著的潮汐锋面系统,锋面的辐聚效应以及次级环流可显著提高锋面区域的营养盐浓度和改善光照水平,对浮游植物的生长聚集起到促进作用,故在富营养化的河口与沿岸海域,锋面区域容易成为赤潮或缺氧高发区。此外,锋面的物理屏障作用使得两侧水团保持相对独立的物理与化学特征,因而在我国边缘海生境区划和生物多样性梯度变化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这些研究对认识我国边缘海物质循环与生物生产的控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未来仍需充分结合观测与卫星资料,运用多过程耦合的高分辨率模型,深入认识锋面的精细结构与动态变化,加强亚中尺度和小尺度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6.
黄河三角洲潮上带和潮间带不同生境微塑料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持久性污染物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危害。河口三角洲作为典型的滨海盐沼湿地,属生态敏感地带,是海洋和陆地两大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选取黄河三角洲潮上带和潮间带盐沼裸斑、翅碱蓬、柽柳、芦苇和潮沟五种典型生境开展土壤微塑料进行采样调查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潮上带及潮间带土壤中塑料的整体丰度范围在7~147个/kg,相比世界范围内其他滨海地区属于中等水平,其中翅碱蓬区是微塑料平均丰度最高的区域。整体而言,在各材质中,聚乙烯材质微塑料的检出比例最大,达29.53%;而在各形状中,碎片状微塑料占比最大,达38.88%,其次是颗粒状微塑料,占比37.09%,二者比例接近,为研究区微塑料的主要形态。潮汐作用对微塑料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微塑料在距离海岸较近的样点丰度较低,而在高潮线附近明显聚集,同时在植被覆盖区微塑料丰度也明显升高。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强度较低,但仍面临着来自原位风化降解、潮汐风力搬运等多种潜在来源的微塑料污染。综上,对河口湿地微塑料污染的治理与防护,对于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7.
生如夏花     
《海洋世界》2012,(6):2-F0002
澄蓝色的海洋,是地球上80%生物的藏身之所。这些绚丽多姿的海洋生物,就像陆地上开在盛夏的花朵。而人类工业化进程正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海洋的生境,如果这些美丽的生物失去良好的栖息、繁衍的空间,或许到了将来,我们就只能从照片中  相似文献   
158.
陶培峰  袁月  刘建  张斌  何彦良  肖禾 《测绘通报》2023,(9):82-86+99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其生境破碎化加剧,威胁种群的生存安全。本文以黑叶猴在重庆的主要分布区金佛山为例,考虑地形、植被、人为活动和饮水因素等,选取与黑叶猴生境密切相关的7个环境影响因子,对黑叶猴生境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了潜在生境之间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黑叶猴最适宜生境面积为178.07 km2,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15%,主要分布在金佛山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沟谷地带,潜在生境斑块呈条带状,破碎化状态明显,具有海拔高、坡度陡、临近水源、植被覆盖度高、远离人为活动干扰等特点;构建的生态廊道共有56条,廊道最小宽度为303.9 m,廊道总长度为147.82 km,总面积为43.89 km2。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黑叶猴种群和生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9.
文章以烟台市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威胁元和威胁程度等数据,通过转移矩阵,运用InVEST模型获得2000、2010、2020年生境质量指数。结果表明:耕地和草地为研究区主要用地类型,建设用地和湿地面积逐年增加,以草地、耕地、林地流向建设用地和湿地为主。2000—2020年生境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区域生境质量差异较大。研究结果确定了烟台市生境质量时空状况,为维护烟台市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0.
根据2011年2、5、8、11月(I年度)和2012年2、5、8、11月(II年度)对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4个采样带的定置刺网调查数据,结合多样性、相对资源丰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更替和迁移指数,对该保护区的鱼类组成、多样性特征和群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各季节调查共采集鱼类58种,隶属8目31科48属,其中,鲈形目鱼类26种,占44.8%。保护区鱼类以暖温性和暖水性为主,趋礁性鱼类占所有种类的79%;底层、近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各为21、23和14种,其中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和鳀(Engraulis japonicus)分别为各水层的绝对优势种,褐菖鲉在秋季和冬季对丰度贡献最大,而鳀在春季和夏季对丰度贡献最大。对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分析显示,Margalef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更替指数均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Pielou均匀度呈现相反特点,且在冬季与夏季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鱼类生物量受温度影响较大,鱼类群落组成格局主要受季节变化影响,过度捕捞导致了岛礁生境鱼类多样性下降,因此,需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和加强岛礁生境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