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对1996、2000和2005年3个时相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的解译,得到了黄河三角洲北部湿地保护区3个年份的生态环境变化,对比研究表明海水和水库的相对位置在宏观上控制着盐分梯度,是本区湿地各种类型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自然因素(1976年黄河改道海水入侵和1992年特大风暴潮)及人类活动(1998年封育天然柽柳...  相似文献   
72.
由南极苔藓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木霉菌株NTYM-0112,利用传统分类学与ITS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抑植物病原菌活性、范围及对植物抗盐、抗寒的诱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对稻瘟霉菌(Pyricularia oryzae...  相似文献   
73.
2005年2月14日至2月28日,按照国家林业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一部署,湖南省水鸟调查组围绕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横岭湖等洞庭湖区,共涉及到洞庭湖流域与长江交汇的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较典型的湿地区域,进行了为期14天的野外调查。  相似文献   
74.
建立了考虑淹没频率和淹没水深等生境因子的水动力-生境适宜度数学模型,基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长序列水文观测数据和不同时期的河道地形资料,研究了近20年来武汉河段汉口边滩南荻(Miscanthus lutarioripari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的适宜生境变化情况,量化了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生境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还原南荻-芦苇群落实际空间分布情况.与2001年前的情况相比,若维持地形不变,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径流过程调平、年内水位变幅减小将导致群落适宜分布带向河道方向转移,且面积减小33.24%;若保持水文条件不变,岸线利用引起的地形坡度坦化将导致群落扩张,其分布面积增加69.11%;由于后者影响占主导地位,在2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南荻-芦苇群落向低滩地蔓延的同时呈现了扩张的趋势,面积增加42.53%.进一步发现,若滩地地形变化或人工建筑位于淹没频率在5%~25%区间带内,则水文变化、地形变化2种因素会对南荻-芦苇群落生境产生迭加影响,这种迭加影响甚至会大于单因素影响之和.研究表明岸滩开发等人为干扰导致滨岸滩地改变时,可能会影响滩上植被生长条件,这值得有关部门进行岸线规划、利用和进行生态保护时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科尔沁沙地植物及叶片的C、N元素在沙丘固定过程中的化学计量差异及变化规律,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草地4种生境上分别采集整株植物样品和叶片样品,测定其C、N元素含量,并在群落水平和功能型水平上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沙丘的固定,植物群落及群落叶片的C含量逐渐上升而N含量逐渐下降,且C含量的变异系数较N含量小;(2)各生境植物及叶片C、N含量表现为灌木一年生植物、C3植物C4植物、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各功能型植物的C、N含量正相关于其叶片的C、N含量;(3)沿沙丘固定梯度,一年生、C4与非豆科植物及其叶片C含量趋于上升,而一年生、多年生、C3、非豆科植物及其叶片N含量趋于下降。沙丘固定过程中群落C含量的变化主要源于一年生、C4、非豆科植物,而N含量的下降则受草本、C3、非豆科植物的共同影响。适当补植灌木、C3植物、豆科植物对于该地区的固C效率和生物固N以及改良土壤肥力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6.
尽管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立法已将海上溢油事故导致的自然资源损失列入索赔范围,然而,在量化和货币化损害以及确定索赔和修复范围等方面尚未建立被广泛接受的计算方法。生境等价分析(Habitat Equivalency Analysis,HEA)和资源等价分析(Resource Equivalency Analysis,REA)是美国和欧盟应用于评估自然资源损害的理论方法,二者的关键假设是受损的生态服务损失和修复计划的服务收益应当相等。HEA结果依赖于生态服务价值标尺选择、服务价值水平、恢复曲线形状、修复计划时长以及贴现率等;REA结果受死亡生物数量和年龄组成的影响。HEA和REA的非货币形式结果补偿的并非生态环境,而是人类社会福祉。目前,一些货币化损失的方法已被提出,然而传统经济学家和生态经济学家之间存在争议。美国部分法庭承认HEA和REA方法,其结果为法庭索赔提供数据支持。如果将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结合考虑,将能够促进等价分析法的深入发展,推动索赔工作更加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77.
海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水域, 是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组成部分, 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强烈影响, 海草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衰退, 因此开展海草资源监测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光学遥感在海草监测中表现出卓越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草遥感监测研究现状, 重点总结了研究内容、技术和方法, 论证了海草光学遥感监测的可行性, 旨在为我国海草光学遥感监测厘清适宜数据和可靠技术方法, 并指明潜在研究方向。同时也希望能为海草遥感监测提供借鉴, 并拓展海草资源科学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78.
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对珍稀动物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保护,本研究以广西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长尾雉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以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和坡度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黑颈长尾雉潜在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 黑颈长尾雉最适宜的生境是海拔1000~1850 m、坡度为5~25 o、盖度大于70%的落叶阔叶林,这些区域应该成为重点保护的生境;(2) 保护区内黑颈长尾雉分布的生境类型有25种,鉴于保护的有效性和成本,选择面积占主导的15种生境类型为潜在生境,其中,54.31%的潜在生境分布在核心区内,15.75%分布在缓冲区,29.94%分布在实验区;(3) 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适宜栖息生境的面积达74 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30%。最后,基于黑颈长尾雉在金钟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性研究范围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9.
濒危植物四合木生境景观动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77 年MSS 及1990 年、2000 年、2005 年TM 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RS 与GIS 技术,选择若干相 关指标,在系统分析四合木生境景观构成动态变化及其自然与人文驱动因子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 法进行了四合木生境景观动态驱动因子作用强度及其贡献率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8 年来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构 成变化较大,其中四合木种群面积不断减少而耕地、城镇、工矿等人工景观类型不断扩张,沙地与其他植被面积扩 展明显,这与研究区旱化趋势加重、人为干扰强度加剧密切相关,且人为因素是造成四合木种群大面积减少及其生 境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80.
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群网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生态孤岛问题,提出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群网体系建设的设想,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群网体系的基本概念,各种尺度体系的主要任务和功能,并设计了体系的初步框架,以期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外一切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域空间和条件,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空间关联性和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保护性地域的协调整合上,建构一个用地节约且效能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通过实证,从县域、省域、省际不同的空间尺度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群网体系的建构.县域尺度以福建省明溪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为例,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实体空间的协调和保护以及主生态廊道的架构;省域尺度以福建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群网体系构建为例,在增补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节点的基础上,探索了地域上分割的同类或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的网络连接;省际尺度以中国南方华南虎潜在分布区生境廊道构建为例,探索华南虎种群生存空间体系网络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