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7篇
  免费   1359篇
  国内免费   972篇
测绘学   1384篇
大气科学   676篇
地球物理   576篇
地质学   3299篇
海洋学   198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178篇
自然地理   3687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77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707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813篇
  2009年   1029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746篇
  2004年   583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东山湾潮间带多毛类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明海 《海洋通报》1990,9(2):48-52
  相似文献   
162.
位于海岸带强烈活动区的远东海区的特点是同时受到所有形态污染物质的污染.此外,远东海区处在全球性自然因素,如太平洋金属矿带、火山活动、大量深部物质通过上升流活动区被带出地表和强大的海流的影响下,整个污染物质组合对生物体的共同作用加深了负面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6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基础上,分析了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的原因,即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河流上游拦蓄导致入海径流量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和频繁发生的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等。提出了保护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164.
不同温度条件下牙鲆变态期生长发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立明 《海洋科学》1996,20(4):58-63
  相似文献   
165.
中国沿海湿地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泽爱  贾泓 《海洋通报》1996,15(1):78-83
沿海湿地是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沿海湿地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与沿海湿地资源方面有关的问题和作用。并根据中国一抽有条件提出了沿海湿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6.
对福田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近岸水域进行水质及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深圳湾潮汐对红树林中微型生物生态及湿地污染状况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藻类在红树林中具有较好的水质污染指示作用,其生态功能大于纤毛虫、轮虫等微型生态类群;微型生物可通过食物链对污染物起放大和传递作用,传递途径在水体中以藻→纤毛虫为主,底质中以藻→底栖动物幼虫为主。  相似文献   
167.
从2001年春、秋季于热带太平洋区采集到的深海样品中共分离到110株微生物,从中挑取31株进行形态特征和对环境理化因子适应特征的研究,同时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碳源代谢分析.结果表明:31株微生物中2株为酵母,21株为革兰氏阳性细菌,8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来自底质的细菌菌株阳性菌占优势,而海水、蓝藻中阴性菌居多;温度、盐度、pH适应性试验表明,严格意义上的狭适性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3,而具有较宽生态幅的广适性微生物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另一方面,耐冷菌、中度嗜盐菌和抗碱菌在这些微生物中的比例很高,同时,来自蓝藻的菌株大多数在4℃下不生长,而来自上覆水和底质的菌株可在4℃生长,这些都体现了微生物对生存环境的响应.31株微生物经Biolog鉴定12株得出鉴定结果.15株革兰氏阳性细菌对95种碳源的利用能力分析表明,不同菌株可利用碳源的数目从3种到46种不等,差异很大,体现了深海微生物营养类型的极大多样性;同时,发现有8种碳源可被一半以上的受试菌株所利用,这些碳源均是微生物各类代谢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代谢物.  相似文献   
168.
海洋动植物共附生放线菌抗真菌活性菌株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分离自台湾海峡厦门海域的鹧鸪菜,海仙人掌等8种海洋动植物共附生放线菌,以4种常见的致病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弯孢霉(Curvularia sp),镰刀菌(Fusarium sp),木霉(Trichoderma sp)作为抗真菌药物的筛选指示菌,进行了抗真菌活性菌株的生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供测的149株放线菌,19株具有抗真菌活性,占总供测菌株的12.8%;鹧鸪菜共附生放线菌抗真菌活性菌株比例最高,达40.9%;高抗菌株主要分布于鹧鸪菜,海仙人掌和沙菜上,其中以鹧鸪菜最高,占供测菌株的31.8%。  相似文献   
169.
中国海洋经济区划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灵杰 《海洋通报》2002,21(4):58-64
海洋经济区划是对地(海)域和海洋经济单元划分和合并的研究。在分析了经济区划及海洋经济区划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研究认为:中国海洋经济区划是制订区域发展规划、优化生产力布局和陆海环境综合整治的科学基础,是区域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的重要依据。其特点是单一功能区划与多功能综合区划相结合,自然环境特征与人类活动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生态与经济相结合。提出了中国海洋经济区划的概念、特征、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分区原则、指标体系和等级系统。  相似文献   
170.
海洋光学测量仪器的保护框架既要有足够强度,又要自屏蔽效应小,这是一对矛盾的要求,文章主要以海洋863项目中的“海水层光学测量仪”保护框架为例进行分析,提出计算方法,并给出计算结果,为该仪器保护框架设计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