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0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温度25℃±1℃及牛粪 +稻草 +沃土为食物的条件下 ,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对蚤状(DaphniapulexLeydig)的耐盐性进行诱导实验 ,观察了分别辐射5,10,15s后蚤状在盐度为2 ,4,6,8,10下的生殖和生存情况。结果表明,经微波辐射诱导后 ,蚤状的生殖上限可从盐度4上升至盐度6 ,在盐度10中最多可存活4h。辐射效果以10s最好。  相似文献   
102.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有性生殖过程与育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培养和野外实地观测的方法,研究了鼠尾藻的生长发育和有性生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有性生殖人工育苗实验。结果表明,鼠尾藻在海水温度高于22℃时,生殖托开始发育,海水温度超过23℃以后,生殖托的生长速度加快,海水温度超过24℃时,生殖托生长速度最快并迅速成熟,在海水温度达到26℃时,观察到了卵的集中排放挂托现象。鼠尾藻卵的排放较为齐整且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生殖托基部的卵最先排出,中部次之,最后是顶部,雄托排精时间要稍晚于雌托排卵时间。受精卵大约在受精1h后进行第一次细胞分裂,分裂面与长轴垂直,大约2h后进行第二次分裂,下端细胞的分裂面平行于第一次分裂方向,而上端细胞的分裂面则垂直,随后大约每2—4h细胞分裂一次。从卵挂托到幼胚脱落一般需要24—48h。观察发现,生殖窝不仅存在于生殖托上,在部分生殖枝上也有分布。在鼠尾藻的人工育苗的实验中,胚苗在苗帘上的生长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卤虫“海孤一号”的生殖及生命周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宽的盐度范围(32%-120%)内卤虫都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平均产后代7-12次,每代180-230个,相邻两代间隔5.5-5.9天,同时存在生殖高峰期。在生殖参数中,产后代间隔时间最稳定,受盐度影响不显著。卤虫:海孤一号”在最适条件下,平均存活90天,平均产后代约2000个。  相似文献   
104.
生物胺对雌性锯缘青蟹生殖神经内分泌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体注射和体外培养方法,进行生物胺调控雌性锯缘青蟹生殖神经内分泌的研究。结果表明,锯缘青蟹于实验的第1天,第5天,第10天,分别注射100μl剂量为1μg/g体重的5羟色胺(5—HT)、章鱼胺(0A)和多巴胺(DA),第15天解剖;其中5—HT对卵巢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A和DA的作用不明显。离体条件下,将脑、胸神经团、视神经节分别与卵巢小块进行联合培养,每个实验组分别加入PBS与1μg/g体重的5—HT、OA、DA、HA(组胺)和NE(去甲肾上腺素),发现卵巢发育的促进作用与5—HT刺激了脑和胸神经团的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玉米开花后的持续干旱对其生理过程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在玉米灌浆阶段持续控水的方式开展干旱胁迫试验,对主要光合参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光响应参数、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及产量结构进行观测和计算,分析它们对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玉米花后干旱可导致P_n、T_r、WUE以及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随干旱持续时间延长而减小,干旱持续15—27 d,1200μmol·m-2·s-1光强处P_n和T_r减小幅度分别由50. 0%增大到75. 1%、71. 7%增大到83. 6%; WUE和Pnmax减小幅度分别由21. 7%增大到47. 9%,由50. 9%增大到73. 2%;玉米百粒重和茎秆重分别显著减小11. 6%和23. 2%,果穗长、果穗粗和籽粒与茎秆比没有明显受到影响,秃尖比和株籽粒重虽有大幅增大和减小,但并不显著;研究时段内干旱导致玉米减产11. 7%。  相似文献   
106.
本文观察并测量了中三叠世拉丁期兴义动物群中的12件包含胚胎的胡氏贵州龙化石及已产出的49个幼体胡氏贵州龙标本;对成年个体与新生个体的体长、肱骨长、股骨长与眼眶长径的特定性状比率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展示了成年个体、胚胎及幼年个体的特征差异,首次描述了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形态学特征;定量刻画了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的头骨、颈椎、背椎、荐椎、尾椎和四肢,获得了更完整、精确的解剖学信息。新材料揭示胡氏贵州龙新生个体的头骨平均长度为8.56mm,肱骨明显短于股骨,肱股比例为1∶1.09。头部呈饱满的三角形,吻部短而钝,眼眶大而圆,具有独特的狭长型上颞孔。此外,研究发现胡氏贵州龙的生产方式为胎儿头部首先从母体产道产出,同时新生个体的吻-臀距稳定在31.04~32.26mm这个数值范围内,且该数值的变动与母体大小无直接联系。本次研究为胡氏贵州龙的生殖方式、个体发育、特别是异速生长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方法进行了镉诱导下隆线溞生殖转化基因的抑制性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其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了210倍左右,PCR鉴定发现95%的克隆均含有200—800bp的插入片段;测序获得的252个有效EST中,与细胞分裂相关的有4个,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关的有52个,与细胞代谢相关的有34个,与信号传导相关的有16个,与细胞防御相关的有10个,与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相关的有76个,未知功能的EST有22个,在GenBank中找不到任何同源序列的EST有38个。结果表明,构建的差异表达cDNA文库具有很强的差减效率,可较好地反映镉诱导下隆线溞差异表达的生殖转化基因信息。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慢性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养性腺发生前的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对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另外,在繁殖季节研究在低温16℃、中温22℃和高温28℃下饲养性成熟的文昌鱼对其产卵和排精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几种生殖相关激素在不同发育期文昌鱼的生殖调控轴(脑-哈氏窝-性腺)中的分布进行免疫识别,并用磁酶免定量测定方法检测睾酮和17 β-雌二醇在文昌鱼性腺中的含量,以分析和探讨水温影响文昌鱼生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文昌鱼性腺向雌性分化,雌雄比例为4.2:1,中温和高温组则不受影响,雌雄数量大致相等。高水温则有利于文昌鱼的精巢发育和生精活动。28℃海水适于文昌鱼的产卵和排精。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磁酶免定量测定的结果分析提示,温度影响文昌鱼性别分化和发育以及繁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是:首先水温经皮肤或哈氏窝化学感受器,刺激神经系统(脑泡)释放GnRH。然后GnRH促进哈氏窝分泌LH,从而可能刺激性腺产生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始动文昌鱼性腺的发育至成熟及其生殖活动。此外,脑中芳香化酶可能介导文昌鱼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慢性实验方法,研究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饲养性腺发生前的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对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影响。另外,在繁殖季节研究在低温16℃、中温22℃和高温28℃下饲养性成熟的文昌鱼对其产卵和排精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几种生殖相关激素在不同发育期文昌鱼的生殖调控轴(脑-哈氏窝-性腺)中的分布进行免疫识别,并用磁酶免定量测定方法检测睾酮和17 β-雌二醇在文昌鱼性腺中的含量,以分析和探讨水温影响文昌鱼生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有利于文昌鱼性腺向雌性分化,雌雄比例为4.2:1,中温和高温组则不受影响,雌雄数量大致相等。高水温则有利于文昌鱼的精巢发育和生精活动。28℃海水适于文昌鱼的产卵和排精。根据免疫组织化学和磁酶免定量测定的结果分析提示,温度影响文昌鱼性别分化和发育以及繁殖活动的内分泌机制是:首先水温经皮肤或哈氏窝化学感受器,刺激神经系统(脑泡)释放GnRH。然后GnRH促进哈氏窝分泌LH,从而可能刺激性腺产生和分泌性类固醇激素,始动文昌鱼性腺的发育至成熟及其生殖活动。此外,脑中芳香化酶可能介导文昌鱼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110.
利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方法,对大连黄海海域的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sp.)在自然海域的生长和生殖过程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近2a的观察。结果表明:繁茂膜海绵的生长呈现周期性变化,分为4个阶段:复苏期(3~5月)、生长旺盛期(6~8月)、衰退期(9~11月)和冬眠期(12月—次年2月)。繁茂膜海绵可以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显著生殖期为8~10月,期间可以观察到卵细胞、精细胞囊、胚胎和幼虫。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繁茂膜海绵自然生长生殖特点,进而实现海绵组织块的继代培养和人工育种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