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9篇
  免费   2397篇
  国内免费   4237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684篇
地质学   14523篇
海洋学   20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43篇
自然地理   73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402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550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464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530篇
  2014年   870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721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621篇
  2008年   624篇
  2007年   604篇
  2006年   715篇
  2005年   619篇
  2004年   599篇
  2003年   591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535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434篇
  1998年   517篇
  1997年   522篇
  1996年   508篇
  1995年   458篇
  1994年   426篇
  1993年   417篇
  1992年   509篇
  1991年   377篇
  1990年   298篇
  1989年   261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7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61.
不同培养基对纤细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gracilis是青岛海洋大学应用微藻研究所1988年从美国SolarEnergyInstitute引进的 ,并已在国内育苗场推广应用。纤细角毛藻可以作为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饵料 ,是耐高温种类 ,适合夏季培养。但在生产上培养该藻时 ,存在细胞密度较低等问题 ,常因投入过多的藻液 ,使育苗池的水污染 ,影响育苗水质 ,特别是投入被污染和老化的饵料时更为严重。作者以F/2培养基作为一种能提高细胞密度的培养基 ,意在提高细胞的培养效果 ,减少生产厂房的占用 ,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2.
运用GC—MS的方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鲈鱼分别暴露于0.1、1.0和10.0μg/dm^3质量浓度芘溶液中7d,水体中芘及其鲈鱼胆汁中芘和1-羟基芘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1)鲈鱼对水体中的芘具有非常显著的去除作用。(2)随着芘暴露浓度的增大,鲈鱼对芘的代谢去除作用增强。(3)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芘暴露浓度的增大,胆汁的1-羟基芘浓度递增。(4)鲈鱼胆汁具有较高的芘浓度,对海水中的芘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5)鲈鱼胆汁的1-羟基芘及芘的浓度与水体芘浓度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指示水体的芘污染程度具有一致性;可作为指示水体芘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3.
1987年3月~1988年12月笔者于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西海域特殊的地理、水文环境、沉积物的高磷量、磷形态的快速转化是西海域初级生产力[555g/(m^2·a)]比九龙江口区[159g/(m^2·a)]高得多的主要原因。颗粒态磷(P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等以生物为媒介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形态转化,本文估算了九龙江水总磷(TP)的入海通量为787t  相似文献   
164.
165.
本文论及生物监测技术研究对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其研究状况·特别是国内已进行的工作作了简要叙述,对国内生物监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介绍,并对生物监测技木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66.
西菲律宾海沉积物铁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取自西菲律宾海区的三个柱状沉积物岩芯的铁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元素的含量及剖面变化、元素的相关性及组合特征,铁族元素与主元素的关系以及元素的赋存状态等方面探讨了物质来源、沉积作用和古气候,并据此进行了地层划分。沉积物有4种来源:海底火山源、生物源、自生源和陆源。海底火山物质提供了较多的铁族元素,相形之下,自生沉积作用较弱。元素地层学研究表明,在全新世温暖期和晚更新世寒冷期铁族元素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尤以Mn和亲生物(Ca)元素对气候的反映灵敏。WP_2孔和WP_(40)孔铁族元素特征相似,与WP_1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7.
张启东 《海洋科学》1993,17(6):57-60
报道了黄骅沿海赤潮发生的过程和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及造成的危害,并对赤潮成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8.
海洋中二甲基硫的生物生产与消费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MS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产生重要影响。DMS的生物生产与消耗主要发生在海洋真光层。生物的生产与消耗被认为是海洋中DMS的主要来源和去除途径。海洋中DMS的生物生产和消耗是密切相关的,两者的速率基本保持平衡。目前,有关DMS生物生产与消费速率的测定方法有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加抑制剂2种,后者颇受青睐,不过有关抑制机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9.
南海深海铁锰微粒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70.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水样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珠江河口环境在一连串变化过程中,当各种浓度的Cu,zn,Pb,Cr和Cd单独存在或共存时,对单细胞藻类——硅藻和扁藻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