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95篇
  免费   1155篇
  国内免费   986篇
测绘学   3722篇
大气科学   1258篇
地球物理   1081篇
地质学   3080篇
海洋学   963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933篇
自然地理   511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571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356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11篇
  1938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21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向沿海地区集聚趋势的进步加快,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不足导致的用地矛盾促使围填海项目不断增加。通过围填海向海洋要发展、生产和生活空间,已成为缓解沿海地区发展土地资源的"瓶颈"、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途径之一。开展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是加强围填海项目用海监管的重要手段。文章从监测目的、监测准备、监测方法及流程、监测成果编制等方面对围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进行了全面论述,以期为相关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的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2.
随着海洋监测业务的发展,各类新型监测仪器设备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具有便携性高、简单易操作、快速反应等特点的多参数水质测定仪也得到应用。笔者总结近几年来在监测业务化中使用该类仪器的情况和体会,提出质量保证措施,以期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切实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73.
采用1990-2013年的遥感卫星数据,基于遥感与GIS技术,开展了北戴河海域的海岸线遥感监测,对1990年、1995年、2004年和2013年4年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从1990-2013年,岸线长度变化不大,在2013年为最长,2012年北戴河及领近海域进行了岸滩环境整治,通过对2012年与2013年的遥感影像分析,有效地保护了沙滩以及河口,河口宽度变化不大,但港口码头建设面积稍有增加。在此基础上,针对北戴河岸线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74.
随着中国西部暖湿化进程加快,冰川流域孕灾环境快速变化,冰川灾害多发频发.因冰川流域地形极端复杂、地表覆盖变化迅速,冰川流域灾害具有链式发展的特点且物源区远程高位、地势险峻,面向普通地质滑坡和露天矿边坡的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难以直接或有效应用.本文基于冰川流域空间环境与灾害的监测内容及技术难点,分析了可用的现代测绘遥感技术及其局限性.针对监测对象、几何要素和质量要求,提出了基于天空地协同的冰川流域孕灾环境与灾害智能监测内涵,即平台协同、时间协同、参数协同和尺度协同,设计了任务驱动、知识引导的智能监测技术模式.面向3类基本监测任务,即个体冰川流域灾变过程情景模拟、冰川流域群孕灾环境差异分析与风险识别、冰川流域灾害事件应急响应,提出相应的天空地协同智能监测初步方案.最后,讨论了基于天空地协同的冰川流域孕灾环境与灾害智能监测关键问题,提出未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75.
郭献涛 《测绘学报》2021,50(4):568-568
在传统大地测量中,变形监测为控制网中稀疏监测点观测所驱动。近年来,随着地面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技术的迅速发展,该技术显示出应用于变形监测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危险和人员难以到达的灾害监测领域。由于TLS扫描测点的不可重复性,传统基于离散点的监测模式不再适用。为此,亟须研究与TLS技术相适应的变形监测新模式与变形提取新方法。  相似文献   
976.
倾斜监测是建筑物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利用MEMS传感器技术,设计一种基于阵列式双轴倾角传感器的结构倾斜监测设备,该设备具有硬件的高集成化、低能耗,以及变形监测过程及数据分析自动化等特征。采用对比测试、应用示范等方法对装置观测精度、通讯功能、可靠性及功耗进行验证,证明该设备倾角观测精度可达0.01°,观测数据稳定,精度、自动化程度、互动性满足预设要求,可应用在工民建、市政、水利等领域倾斜监测与质量检测中。  相似文献   
977.
曹发伟  廖维谷 《测绘通报》2021,(3):156-158,163
本文采用小基线技术即SBAS-InSAR处理淮南市谢家集矿区的8景ALOS-PLASAR数据,时间跨度为2007年1月—2011年2月。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提取该矿区的时序形变速率,得到累计整体沉降趋势;然后针对公路、铁路、新旧矿区等重点沉降区域进行分析。由监测结果分析可知,十涧湖西路、堤坝整体处于下沉状态,西张铁路的西半段处于抬升状态,而东半段则下沉严重;东方矿井及新二矿区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978.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组网,除了传统测绘领域之外,目前北斗正在各行业普及,落实相关应用。本文针对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监测应用,从北斗原始观测值数据质量、定位精度两个角度探究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对北斗卫星监测数据的影响。长达23d的500kV输电线路北斗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强电磁干扰、无电磁干扰两种情形下,数据完整率差异小于1%,多路径效应差异小于0.1m,信噪比差异均小于0.3dBHz,周跳比差异均小于150;定位精度的相对差别小于5%。综合而言,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对北斗变形监测数据质量及定位精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79.
对地铁监测数据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对变形可进行前瞻性预测,从而保证地铁安全的施工和运营。本文以北京市地铁某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某一监测点为例,利用小波分析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分别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去噪后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得到原数据的拟合值和对未来变形的预测值;最后利用同期Sentinel-1A卫星影像进行相干点时序InSAR处理,得到形变结果。通过分析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并与InSAR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两个预测模型在地铁形变监测中应用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980.
为探究黄河流域大气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本文从城市群角度出发,选取HCHO、NO2及SO2为诊断指标,对比分析2005—2019年七大城市群OMI观测对流层HCHO、NO2及边界层SO2柱浓度的年、季、月变化。研究揭示,流域内:①HCHO、NO2及SO2柱浓度高值区均集中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南部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东部。②HCHO柱浓度在2005—2019年呈波动上升趋势,七大城市群的月变化均呈单峰结构,且夏季高、冬季低、春季和秋季相当。③NO2柱浓度在2005—2011年呈上升趋势,仅2008年出现短暂小幅下降。2011年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后,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和晋中城市群开始大幅下降,山东半岛(2012年有小幅下降)、中原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则在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才开始大幅下降。月变化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形态,浓度越高单峰结构越明显,且冬季高、夏季低、春季和秋季相当。④SO2柱浓度在2007年达到顶峰,2008年开始大幅下降,2010年后呈波动下降趋势,月变化、季变化均与NO2相似。黄河流域上游的兰西和宁夏沿黄城市群、上中游交界处的呼包鄂榆城市群空气质量较好,中游的关中平原和晋中城市群次之,中下游交界处的中原城市群和下游山东半岛城市群则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