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5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433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540篇
海洋学   256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554篇
自然地理   120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正>2014年,在城镇规划和建设领域出现了备受关注的新课题——城镇风貌:广西南宁市出台了《南宁市城市风貌分区规划研究和建筑控制导则》;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了2014环巢湖地区江淮建筑风貌设计大赛;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布了《甘肃省省域风貌体系规划》和《甘肃省美丽乡村民居特色风貌图集》等。这是全国各地抵制"奇奇怪怪的建筑",落实城镇建设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弘扬传统建筑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具体行动。与此同时,有关城镇风貌的多重解读和多种模式也在关注之列。  相似文献   
952.
青海喇家遗址齐家文化时期黍粟农业的植硅体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家文化时期的农业经济状况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喇家遗址是一处具有中心聚落性质的齐家文化遗址,已有的研究认为喇家遗址齐家文化时期的经济形态是以粟为主的粟黍旱作农业,但在具体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仍需系统的植物考古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对喇家遗址土样的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齐家文化时期种植的农作物为粟和黍,而且以黍为主,没有发现麦类遗存.以黍为主的种植结构可能与所在区4.5ka B.P.以来气候趋于干冷有关.植硅体和浮选结果在黍粟含量对比上存在差异,我们对这种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这一结果为重新认识喇家遗址乃至齐家文化的农业生产状况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53.
《四川地质学报》2015,(4):635-636
实物地质资料的价值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实物地质资料的文化价值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对实物地质资料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应从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拓展开发利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954.
交通能力差、红色文化资源分散影响革命老区旅游产业发展.可达性研究为实现分散旅游资源的空间整合提供技术支持.基于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批量算路服务,通过实时路况信息提取时间和距离参数,优化传统可达性计算结果出现偏差的技术问题.本文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对象,对980处红色文化保护单位进行空间匹配及可达性求解,结果表明:湖北省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可达性较高,且节点性资源较多;安徽省境内红色文化资源可进入程度较弱,处于可达性圈层结构的外围;鄂豫皖3省交界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和可达性仍显不足;河南—湖北境内在南北方向上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资源相互交织的旅游廊道,但东西方向旅游廊道尚未形成.研究结果可为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5.
赵亚琛  张兵华 《地理科学》2023,(9):1629-1639
以沿鲁运古镇街巷空间以及公共节点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离散数学图论和空间句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拓扑分析软件Pajek和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提取沿运古镇空间的拓扑结构及相关参数,通过所得的结构特征以及参数值解读分析沿运古镇聚落空间的饱和度层级,结合空间特征点要素以及空间特征进一步分析聚落空间发展演变的特征规律,并揭示其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运河水环境在沿运古镇空间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空间,其空间最初的发展演变主要集中于运河水环境空间发展;(2)在沿运古镇空间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水利技术、经济产业、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对空间发展演变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近现代以来,区域环境、社会文化以及陆路交通方式的转变,加之漕运废止,促使沿运古镇空间发展逐渐停滞,水环境空间的核心作用逐渐减弱,道路空间指向性发展逐渐明显。(4)水环境水利工程技术、经济产业技术、国家政治经济力量以及运河文化等驱动因素对沿运古镇空间演变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56.
在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社会学的空间转向背景下,“家”是承载着物质、社会与情感要素的多元空间综合体。运用CiteSpace和Bibliometric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oS核心合集和CNKI中文核心期刊中“家”的地理学文献为对象,通过对文献数量、研究机构、发文期刊、研究学者、研究主题、重要成果、最新进展的分析,全面梳理总结国际与国内“家”的地理学研究的总体特征与研究进展。发现:国际“家”的地理学研究起步较早,近年来文献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形成了一批稳定的高校研究机构和团队,国内“家”的地理学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国际“家”的地理学主要发文期刊学术影响力较高,但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较低;国内“家”的地理学发文期刊的主办单位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主,相关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显著高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关注话题方面,国际“家”的地理学研究话题丰富,流动性、跨国移民、性别与家等话题是传统的关注热点,近年来研究热点不断增多,更迭速度加快,并注重与国际时事相结合;国内重点关注流动性、商业的家、空间实践等话题,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热点延续性,同时注重立足国情发展需要,但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家...  相似文献   
957.
正由薛凤旋教授和刘欣葵教授撰写的专著《北京:由传统国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发行。两位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北京数百年作为国都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史,发掘了北京规划建设的中心理念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传承,提供了许多规划和建设北京的独到见解。(1)作者认为,明堂聚集了观察天文和气象、厘定历法、祭祀、颁布政令等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建都的原始模型,都城是在明堂之基础上发展来的。作者从都城的宏观选址、城廓的方向、都城内部  相似文献   
958.
资料一组     
正地理"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把"生死"校订为"死生")之说。"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这样解释"地理"一词: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  相似文献   
959.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省城兰州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960.
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为“千年古县”的汤阴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域内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繁多,仅文化遗产境内即有仰韶、龙山、殷商、周、汉文化遗址12处,古建筑8处,石刻10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