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7篇
  免费   1176篇
  国内免费   844篇
测绘学   974篇
大气科学   943篇
地球物理   1721篇
地质学   1054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89篇
自然地理   65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89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991.
轨道尺度东亚夏季风的动力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求太阳辐射和高纬地区温度对东亚夏季风的驱动机理,用动力反演的方法建立了东亚夏季风的动力方程,为东亚夏季风的驱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在轨道尺度上得到如下结论:东亚夏季风是由南极温度和太阳辐射量共同驱动的复杂非线性动力系统;太阳辐射是驱动东亚夏季风的最重要驱动力,驱动贡献至少达到67.57%,南极温度次之,其驱动贡献达到21.58%,格陵兰温度对东亚夏季风的驱动不起作用;太阳辐射量的增加,会驱使东亚夏季风增强;南极温度存在一个阈值,在阈值两侧,对东亚夏季风具有不同的驱动机制;东亚夏季风对太阳辐射驱动的响应,还部分地依赖于季风强度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992.
天水地区第三系地层属于西秦岭甘肃群,梁家山隧道洞身穿越天水盆地第三系泥岩,为确定隧道围岩的地质特性,进行了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测试。将梁家山隧道泥岩的测试结果与天水秦安县下山剖面泥岩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能够描述梁家山隧道泥岩的地层岩性、区域地质背景及其演化等工程地质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天水盆地的物质组成、风化特征、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利用隧道工程修建研究相关地学问题提供范例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3.
尺度政治理论框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2):1500-1509
目前国内外对尺度及尺度政治的讨论十分热烈。本文在整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主体与结构视角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尺度政治理论框架,指出政治过程和权力结构的尺度化是尺度政治的前提,尺度重构是尺度政治的核心机制,权力关系重构是尺度政治的目的和结果。具体而言,尺度化涉及物质空间、组织空间和表达空间的大小、层级、范围等结构关系;尺度重构包含由尺度上推、下推、重组,以及上述不同尺度形式构成的3×3矩阵;不同政治主体会采用特定尺度重构策略改变权力关系,并造成一系列尺度关系和合法性的悖论。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中西方关于尺度和尺度政治的认知差异和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4.
建筑物变化检测在城市环境监测、土地规划管理和违章违规建筑识别等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传统孪生神经网络在影像变化检测中存在的检测边界与实际边界吻合度低的问题,本文结合面向对象图像分析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面向对象孪生神经网络(Obj-SiamNet)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利用模糊集理论自动融合多尺度变化检测结果,并通过生成对抗网络实现训练样本迁移。该方法应用在高分二号和高分七号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中,并与基于时空自注意力的变化检测模型(STANet)、视觉变化检测网络(ChangeNet)和孪生UNet神经网络模型(Siam-NestedUNet)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融合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的检测结果较单一尺度分割的检测结果,召回率最高提升32%,F1指数最高提升25%,全局总体误差(GTC)最高降低7%;(2)在样本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生成对抗网络进行样本迁移,与未使用样本迁移前的检测结果相比,召回率最高提升16%,F1指数最高提升14%,GTC降低了9%;(3) Obj-SiamNet方法较其他变化检测方法,整体检测精度得到提升,F1指数最高提升23%,GTC最高降低9%。...  相似文献   
995.
黏弹双相介质中的松弛骨架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Biot理论,考虑了多孔介质中固体骨架的松弛特征,引入了纵波品质因子、横波品质因子与耗散品质因子三参数来描述黏弹双相介质波动方程.采用虚谱法在地震频段进行了波场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松弛骨架机制不仅适用于高频段,也可用于解释地震频段下的弹性波衰减现象,以描述固体微细颗粒的中观松弛特征.结合小生境遗传算法对三层模型24个介质参数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表明:无噪波场的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对于含噪波场,取值在奇异点附近的介质参数反演精度降低.最后,对中国东部某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浅层参数的反演,得到了该地区的表层固体体积模量、固体密度以及品质因子.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大量远场观测地震图反演了新疆伽师地区三次不同机制类型Ms6级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1998年8月2日Ms6.1级地震破裂尺度小,破裂过程简单,最大滑动量为12 cm,主破裂过程持续时间为8 s.1998年8月27日Ms6.5地震破裂过程的空间分布反映出双侧破裂特征,主破裂过程在前13 s基本完成,最大滑动量为63 cm,破裂面上起始破裂点两侧的滑动矢量方向不同.2003年2月24日Ms6.8地震的破裂过程最为复杂,震源时间函数由两次上升时间组成,破裂一共持续了32 s,最大滑动量为32 cm.研究表明,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破裂图像中大滑动量区域的外围或滑动量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主震后短期内发生的余震震源机制解也与破裂面上断层的错动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位置和机制与主震破裂所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垂直上升管中油气水三相流流动特性,本文利用纵向多极阵列电导式传感器(VMEA)和阵列电导探针组合测量方法在内径为125 mm多相流流动环中采集了油气水三相流电导波动信号,在定义6种油气水三相流流型基础上,绘制了4种油水混合液量下油气水三相流流型转换图,分析了含油率对流型转化及气相流速对油水相态逆转的影响.对水为连续相的5种流型VMEA传感器波动信号进行了多尺度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油率增加可使水包油段塞流在较低气相表观速度下产生;较低流速下的油水相态逆转可发生在油液比为0.9左右,气相流速增加使得逆转点向含油率低的方向偏移;多尺度熵细节可以刻画油气水三相流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而低尺度的多尺度熵变化率敏感地反映流型转变,是划分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的有效准则.多尺度熵有助于理解油气水三相流流型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8.
按照震源地震波能量辐射原理,在断层面上任意一点由破裂或滑动而产生的地震波能量ES、地震矩M0及相应的视应力sigma;a都应大于零.在近期研究中发现Poldo等在震源参数反演求取断层面上临界滑动弱化距离Dc所采用的视应力约束方程出现了ldquo;视应力取值小于零rdquo;的情形,其负值被解释为对地震波辐射能无贡献的耗散能,可合并至破裂能部分。数学上的表述并未影响到反演结果,但从能量守恒观点上讲,这样的表述是不准确的.进一步讲,由此表述所求得的辐射能量ES大于由能量分配原理所得结果. 根据能量分配准则,指出出现负值视应力是不合适的,并给出了表述视应力随断层滑移过程变化的替代方法,同时提供了求解临界滑动弱化距离Dc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99.
张勇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学报》2009,31(6):699-701
用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方法,在2009年7月15日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近海地震发生后,采用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地震资料,快速反演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并于震后4小时内得出了这次地震破裂过程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这次新西兰南岛西海岸近海地震的破裂过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 矩震级约为MW7.8;② 地震主要破裂持续时间约为40s;③ 滑动量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简单,整个地震破裂只包含一个滑动量较大的区域;④ 这次地震基本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主要朝向西南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场景草图是人们对周围环境认知结果的概括性表达,研究人们空间认知能力和场景草图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场景草图与地图匹配的重要基础之一。然而,现有研究中仍然缺少空间认知与面要素间方向关系相互影响的研究。本文使用基于锥形模型的四方向模型和八方向模型以及基于投影的MBR模型描述场景草图中面要素间的方位关系,将空间认知能力划分为心理旋转能力(MRT)、方位能力和复杂图形记忆能力(CFT),设计认知能力实验,分析在社区级尺度下多类型场景中人们空间认知能力差异和场景草图面要素方位关系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居民区、商业区等等面要素类型丰富且分布复杂的区域:(1)心理旋转能力和场景草图面要素方位关系呈正相关;(2)方位能力和面要素方位关系呈显著正相关;(3)复杂图形记忆能力和面要素方位关系则没有明显关联,而在面要素类型单一分布规整的区域,3种空间认知能力和面要素方位关系则关联不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场景草图在数据库中匹配寻址提供支持,也表明草图中地物间的方位关系是一个合适的匹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